任振江油畫藝術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25 04:50
任振江是寧夏油畫藝術由發(fā)展走向繁榮的參與者和見證者;是70--90年代寧夏油畫發(fā)展成熟時期的代表畫家,任振江的油畫藝術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時代特征,作品以寧夏的革命歷史題材及寧夏地域風貌等為素材,以深沉的情感、執(zhí)著的精神描繪著西北的風土人情,藝術創(chuàng)作反映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在他的油畫中不僅能找到中國油畫藝術70—90年代的變化軌跡,也是寧夏本土油畫發(fā)展的圖像志。本論文中,筆者通過對任振江油畫藝術的發(fā)展歷程,其藝術風格的形成、藝術風格特點及對寧夏油畫發(fā)展的影響四個部分展開論述;通過分析有代表性的油畫作品,對作品的題材、構圖、色彩、筆觸等展開研究并探討其藝術形式和風格特征;在時代發(fā)展的共性中尋找藝術家的個性,解讀其油畫作品藝術語言、語境,及他對寧夏美術發(fā)展做出的貢獻。文章論述過程中通過文獻研究法、作品分析法、訪談法等,對任振江的油畫藝術形式及內容進行討論。
【文章來源】:西北民族大學甘肅省
【文章頁數(shù)】:4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畫中描繪的也是典型的工人形圖1-1第一線上1任振江木刻1965圖1-1第一線上2任振江木刻1965
5參加工作不久,1965年任振江跟隨其工作單位大連儀表廠遷至寧夏銀川,后該廠改為銀河儀表廠。在1966-1976年這一特殊時期,藝術都被定格為“高、大、全”和“紅、光、亮”的主調,宣傳畫、木刻、年畫為主要藝術表現(xiàn)方式,藝術作品主要服務于政治宣傳。在這期間,任振江完成了毛澤東頭像的木板油畫等宣傳畫。出于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任振江并沒有放棄對藝術的追求,他一直堅持畫速寫,如收錄在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速寫選輯》中的《學會師傅那兩手》①(圖1-2),這幅畫描繪的是工作中師傅和徒弟交流的一個瞬間,是記錄社會主義建設初期,代表著社會進步的機械化生產(chǎn)的場景。在速寫中我們可以看到,任振江的人物的造型和動態(tài)刻畫都已經(jīng)非常老練,這也為他后期的人物創(chuàng)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速寫也一直是任振江油畫創(chuàng)作的前期記錄方式。1974年4月至1975年8月,任振江被推薦到中央五七藝術大學美術學院(現(xiàn)為中央美術學院)學習,在文革期間,中央五七藝術大學美術學院共招收了兩屆工農兵學員,1974年為第一期,據(jù)資料記載,這次的學習都是去工廠或者去農村開門辦學,學員在學習期間要不定期的下地勞動,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改造自己的世界觀。任振江于這一年完成的《點滴不丟》(圖1-3),就是文革期間的典型題材。多年的工人生活經(jīng)歷讓任振江對工人和工廠的環(huán)境都非常熟悉,并且有著深厚情感,要刻畫一個工人對任振江來說可謂駕輕就熟?梢钥吹疆嬅娴膱鼍笆擒囬g的一角,畫面上是一個正在系上圍裙準備上工的女工,她像是在做工作前的準備,面部的微笑表現(xiàn)出對工作的積極和熱愛。因為特殊時期對畫面的政治要求,畫面人物形象是當時對工農兵的典型描繪:站的筆挺、面帶笑容,這種笑容是對即將開始的一天工作
產(chǎn)的場景。在速寫中我們可以看到,任振江的人物的造型和動態(tài)刻畫都已經(jīng)非常老練,這也為他后期的人物創(chuàng)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速寫也一直是任振江油畫創(chuàng)作的前期記錄方式。1974年4月至1975年8月,任振江被推薦到中央五七藝術大學美術學院(現(xiàn)為中央美術學院)學習,在文革期間,中央五七藝術大學美術學院共招收了兩屆工農兵學員,1974年為第一期,據(jù)資料記載,這次的學習都是去工廠或者去農村開門辦學,學員在學習期間要不定期的下地勞動,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改造自己的世界觀。任振江于這一年完成的《點滴不丟》(圖1-3),就是文革期間的典型題材。多年的工人生活經(jīng)歷讓任振江對工人和工廠的環(huán)境都非常熟悉,并且有著深厚情感,要刻畫一個工人對任振江來說可謂駕輕就熟。可以看到畫面的場景是車間的一角,畫面上是一個正在系上圍裙準備上工的女工,她像是在做工作前的準備,面部的微笑表現(xiàn)出對工作的積極和熱愛。因為特殊時期對畫面的政治要求,畫面人物形象是當時對工農兵的典型描繪:站的筆挺、面帶笑容,這種笑容是對即將開始的一天工作的滿懷信心,更是對社會建設和工業(yè)發(fā)展的期待。在這幅畫中任振江沒有選擇描繪大場景,也沒有英雄式人物的塑造,工廠就是他①《速寫選輯》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出版1973年圖1-3點滴不丟任振江布面油畫1974圖1-2學會師傅那兩手任振江速寫1973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拿來、吶喊、改造:中國泛表現(xiàn)主義繪畫的百年演進之路[J]. 王鵬杰. 藝術當代. 2017(05)
[2]寧夏現(xiàn)代美術發(fā)展簡論[J]. 王艷,王勝澤. 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5(06)
[3]陜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有關史實的考訂[J]. 陸維成,羅正奇,侯晶晶. 寧夏社會科學. 2015(01)
[4]寧夏繪畫現(xiàn)狀及改進策略[J]. 劉塨. 大舞臺. 2014(08)
[5]25年的變形——表現(xiàn)主義在中國[J]. 易英. 藝術評論. 2006(11)
[6]畫院要承擔起本地區(qū)文化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的重要責任——寧夏書畫院美術作品展暨研討會在銀川舉辦[J]. 安揚. 美術. 2005(10)
[7]從“西部題材”到“西部精神”[J]. 賈方舟. 美術觀察. 2001(12)
[8]賀蘭山下的七彩宏圖——《美術》雜志社與寧夏美協(xié)聯(lián)合召開“21世紀西部大開發(fā)寧夏美術發(fā)展研討會”[J]. 邊之蒲,北云. 美術. 2001(08)
[9]情系厚土——任振江和他的油畫藝術[J]. 孫立人. 共產(chǎn)黨人. 2000(05)
[10]現(xiàn)實主義與中國油畫主流[J]. 靳尚誼. 美術. 1995(04)
博士論文
[1]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寫實油畫語言研究[D]. 徐曉東.中國藝術研究院 2010
碩士論文
[1]論新中國以來中國油畫的本土化特點及其意義[D]. 王志城.陜西師范大學 2018
[2]淺談油畫創(chuàng)作中的自我情感表達[D]. 畢文姣.山東師范大學 2013
[3]論“八五美術新潮”中國元素的作用及影響[D]. 保琳.揚州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517434
【文章來源】:西北民族大學甘肅省
【文章頁數(shù)】:4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畫中描繪的也是典型的工人形圖1-1第一線上1任振江木刻1965圖1-1第一線上2任振江木刻1965
5參加工作不久,1965年任振江跟隨其工作單位大連儀表廠遷至寧夏銀川,后該廠改為銀河儀表廠。在1966-1976年這一特殊時期,藝術都被定格為“高、大、全”和“紅、光、亮”的主調,宣傳畫、木刻、年畫為主要藝術表現(xiàn)方式,藝術作品主要服務于政治宣傳。在這期間,任振江完成了毛澤東頭像的木板油畫等宣傳畫。出于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任振江并沒有放棄對藝術的追求,他一直堅持畫速寫,如收錄在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速寫選輯》中的《學會師傅那兩手》①(圖1-2),這幅畫描繪的是工作中師傅和徒弟交流的一個瞬間,是記錄社會主義建設初期,代表著社會進步的機械化生產(chǎn)的場景。在速寫中我們可以看到,任振江的人物的造型和動態(tài)刻畫都已經(jīng)非常老練,這也為他后期的人物創(chuàng)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速寫也一直是任振江油畫創(chuàng)作的前期記錄方式。1974年4月至1975年8月,任振江被推薦到中央五七藝術大學美術學院(現(xiàn)為中央美術學院)學習,在文革期間,中央五七藝術大學美術學院共招收了兩屆工農兵學員,1974年為第一期,據(jù)資料記載,這次的學習都是去工廠或者去農村開門辦學,學員在學習期間要不定期的下地勞動,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改造自己的世界觀。任振江于這一年完成的《點滴不丟》(圖1-3),就是文革期間的典型題材。多年的工人生活經(jīng)歷讓任振江對工人和工廠的環(huán)境都非常熟悉,并且有著深厚情感,要刻畫一個工人對任振江來說可謂駕輕就熟?梢钥吹疆嬅娴膱鼍笆擒囬g的一角,畫面上是一個正在系上圍裙準備上工的女工,她像是在做工作前的準備,面部的微笑表現(xiàn)出對工作的積極和熱愛。因為特殊時期對畫面的政治要求,畫面人物形象是當時對工農兵的典型描繪:站的筆挺、面帶笑容,這種笑容是對即將開始的一天工作
產(chǎn)的場景。在速寫中我們可以看到,任振江的人物的造型和動態(tài)刻畫都已經(jīng)非常老練,這也為他后期的人物創(chuàng)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速寫也一直是任振江油畫創(chuàng)作的前期記錄方式。1974年4月至1975年8月,任振江被推薦到中央五七藝術大學美術學院(現(xiàn)為中央美術學院)學習,在文革期間,中央五七藝術大學美術學院共招收了兩屆工農兵學員,1974年為第一期,據(jù)資料記載,這次的學習都是去工廠或者去農村開門辦學,學員在學習期間要不定期的下地勞動,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改造自己的世界觀。任振江于這一年完成的《點滴不丟》(圖1-3),就是文革期間的典型題材。多年的工人生活經(jīng)歷讓任振江對工人和工廠的環(huán)境都非常熟悉,并且有著深厚情感,要刻畫一個工人對任振江來說可謂駕輕就熟。可以看到畫面的場景是車間的一角,畫面上是一個正在系上圍裙準備上工的女工,她像是在做工作前的準備,面部的微笑表現(xiàn)出對工作的積極和熱愛。因為特殊時期對畫面的政治要求,畫面人物形象是當時對工農兵的典型描繪:站的筆挺、面帶笑容,這種笑容是對即將開始的一天工作的滿懷信心,更是對社會建設和工業(yè)發(fā)展的期待。在這幅畫中任振江沒有選擇描繪大場景,也沒有英雄式人物的塑造,工廠就是他①《速寫選輯》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出版1973年圖1-3點滴不丟任振江布面油畫1974圖1-2學會師傅那兩手任振江速寫1973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拿來、吶喊、改造:中國泛表現(xiàn)主義繪畫的百年演進之路[J]. 王鵬杰. 藝術當代. 2017(05)
[2]寧夏現(xiàn)代美術發(fā)展簡論[J]. 王艷,王勝澤. 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5(06)
[3]陜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有關史實的考訂[J]. 陸維成,羅正奇,侯晶晶. 寧夏社會科學. 2015(01)
[4]寧夏繪畫現(xiàn)狀及改進策略[J]. 劉塨. 大舞臺. 2014(08)
[5]25年的變形——表現(xiàn)主義在中國[J]. 易英. 藝術評論. 2006(11)
[6]畫院要承擔起本地區(qū)文化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的重要責任——寧夏書畫院美術作品展暨研討會在銀川舉辦[J]. 安揚. 美術. 2005(10)
[7]從“西部題材”到“西部精神”[J]. 賈方舟. 美術觀察. 2001(12)
[8]賀蘭山下的七彩宏圖——《美術》雜志社與寧夏美協(xié)聯(lián)合召開“21世紀西部大開發(fā)寧夏美術發(fā)展研討會”[J]. 邊之蒲,北云. 美術. 2001(08)
[9]情系厚土——任振江和他的油畫藝術[J]. 孫立人. 共產(chǎn)黨人. 2000(05)
[10]現(xiàn)實主義與中國油畫主流[J]. 靳尚誼. 美術. 1995(04)
博士論文
[1]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寫實油畫語言研究[D]. 徐曉東.中國藝術研究院 2010
碩士論文
[1]論新中國以來中國油畫的本土化特點及其意義[D]. 王志城.陜西師范大學 2018
[2]淺談油畫創(chuàng)作中的自我情感表達[D]. 畢文姣.山東師范大學 2013
[3]論“八五美術新潮”中國元素的作用及影響[D]. 保琳.揚州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5174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3517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