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人物畫水墨肌理表現(xiàn)研究
本文關鍵詞:寫意人物畫水墨肌理表現(xiàn)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現(xiàn)在所要說的水墨肌理這個題目,有史以來不停地伴隨著中國畫,只不過是辭匯展示的不同罷了。中國畫中想要講究的筆墨、線條等等都歸于“筆觸”、“筆痕”。不過這些筆觸、筆痕如“屋漏痕”、“錐畫沙”,筆墨中干濕、濃淡、潤澤、枯澀都正好的顯示出了一些肌理效果,正好是這樣的筆觸創(chuàng)造的肌理使得中國畫的藝術魅力更加獨特。五代時期,山水畫家荊浩在其所著的《筆法記》中就提到了“筆有四墊:謂筋、肉、骨、氣。筆絕而斷謂之筋,起伏成實謂之肉,生死剛正謂之骨,跡畫不敗謂之氣。”的理論。盡管中國的古代還沒有“肌理”這個詞語,但是中國畫向來都是非常注重線和墨在材料上的表達。線條必須是“一波三折”,墨塊必須是“墨分五色”。古代的藝術家們用自己的實踐驗證出點、線、面中所包含的肌理的特質(zhì)。唐代著名的詩人、畫家王維在其所著的理論《山水訣》論述了“畫道”就是水墨肌理的表現(xiàn)。在此以前中國畫都依附于“重彩”。至唐宋開始,“水墨畫”已經(jīng)成了中國畫的代名詞。中國畫的畫家們不光是致力于創(chuàng)造出水墨畫的視覺審美效果——即僅僅在水和墨中創(chuàng)造出無窮的潤與澀、黑與白、干與濕的肌理間對比的變化,同時也試圖創(chuàng)建一個“微量”的審美空間藝術的精神境界。藝術家們這樣的努力,不單是表現(xiàn)在自身的藝術實踐中,同時也反映在各個朝代的繪畫理論中。在這些理論中論述得最精妙的可能就要算天然的肌理與中國筆墨間的所相關聯(lián)的理論了。清代的朱若極在《石濤畫語錄?山川章第八》中論述了“山川之質(zhì),山川之飾”便也是說明了山川樹石的肌理。而中國畫的筆墨卻又是取自于有著天然肌理的山川河流。中國畫家們通過刻畫這些天然的肌理不但逐步歸納出了它們造型的規(guī)律,而且作了類比與概括。比如山水皴法的運用、十八描在人物畫中的運用等。
【關鍵詞】:寫意 水墨 肌理 中國畫 人物畫
【學位授予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J21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8
- 1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7
- 2 研究特色7
- 3 研究內(nèi)容7-8
- 第一章 寫意與肌理的概述8-10
- 一、簡述寫意的概念8-9
- 二、簡述肌理的概念9-10
- 第二章 肌理為什么在當代繪畫中頻繁出現(xiàn)10-12
- 一、觀念的轉(zhuǎn)變10
- 二、視覺心理學的影響10-12
- 第三章 傳統(tǒng)繪畫表現(xiàn)肌理的方式以及對寫意人物畫的影響12-16
- 一、傳統(tǒng)人物畫衣紋的表現(xiàn)對寫意人物畫的影響13-14
- 二、傳統(tǒng)山水畫皴法的表現(xiàn)對寫意人物畫的影響14-16
- 第四章 當代水墨形態(tài)下產(chǎn)生的肌理對寫意人物畫的影響16-20
- 一、水墨構成16-17
- 二、水墨試驗17-18
- 三、水墨肌理18-19
- 四、水墨肌理與筆墨之間的關系19-20
- 第五章 個人肌理表現(xiàn)研究實踐20-22
- 第六章 結語22-23
- 參考文獻23-24
- 致謝24-25
- 個人簡歷25
- 在校期間的科研成果2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赦;;進退維谷:當代水墨大寫意人物畫之境遇及反思[J];美術;2007年10期
2 張華;;關于寫意人物畫寫生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08年14期
3 薛峰;;趙曼的寫意人物畫[J];美與時代(中);2010年11期
4 梁雨;;感受色彩——論寫意人物畫中色彩運用[J];數(shù)位時尚(新視覺藝術);2010年03期
5 梁雨;;感受色彩——論寫意人物畫中色彩運用[J];大眾文藝;2011年01期
6 張大會;;中國寫意人物畫創(chuàng)作發(fā)展情況芻議[J];群文天地;2011年11期
7 喬一秀;;淺談寫意人物畫[J];大眾文藝;2011年13期
8 劉德賓;;寫意人物畫教學的五種結合法[J];美術教育研究;2011年11期
9 李雪松;;論當代中國寫意人物畫創(chuàng)作的泛艷俗性特征[J];大眾文藝;2011年21期
10 岳海波;;寫意人物畫技法舉要(二)[J];老年教育(書畫藝術);2012年07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隴南市成縣同谷書畫院 王沛強;談當代寫意人物畫寫生[N];甘肅日報;2011年
2 中國國家畫院院長 龍瑞;胸中墨象筆底出[N];中國文化報;2007年
3 汪為勝;一派崇高肅毅之氣[N];美術報;2009年
4 汪為勝;一派崇高肅毅之氣[N];中國藝術報;2010年
5 汪為勝;一派崇高肅毅氣[N];中國藝術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陳張書 通訊員 李曉梅;有形之筆繪無形之心[N];湖南經(jīng)濟報;2007年
7 聶危谷;亦工亦寫 剛?cè)岵鶾N];中國藝術報;2008年
8 徐恩存;耕耘者的辛勞與收獲[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
9 劉君;雅逸俊秀 超凡脫俗[N];美術報;2008年
10 賈德江;中國寫意人物畫的一面旗幟[N];中國文化報;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雪松;當代中國寫意人物畫中的泛艷俗性現(xiàn)象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孟慶娣;中國寫意人物畫中的“傳神”論[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楊洋;淺談寫意人物畫的傳統(tǒng)特征及啟示[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4 劉素之;新疆當代寫意人物畫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7年
5 裴杰;新中國以來寫意人物畫表現(xiàn)語言的演變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羅希;寫意人物畫創(chuàng)作中的情感性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騰;寫意人物畫中造型與筆墨關系的認識與體驗[D];南京藝術學院;2013年
8 焦曉杰;論現(xiàn)代寫意人物畫創(chuàng)作中的形與意[D];河南大學;2013年
9 李宗晗;寫意人物畫寫生中個人探索[D];吉林藝術學院;2013年
10 竇金芳;現(xiàn)當代中國寫意人物畫的筆墨觀[D];山東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關鍵詞:寫意人物畫水墨肌理表現(xiàn)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175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317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