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若虛繪畫思想中的“氣韻”觀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4-18 07:40
本文關(guān)鍵詞:郭若虛繪畫思想中的“氣韻”觀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氣韻”是郭若虛繪畫思想的靈魂,其主張和內(nèi)涵集中見于《圖畫見聞志》一書中,主要表現(xiàn)在“如其氣韻,必在生知”和“人品既已高矣,氣韻不得不高”兩個思想理論的論述上!皻忭嵣闭摵腿似窙Q定“氣韻”的觀點成為中國千余年來畫學(xué)理論的重要思想和繪畫品評的最高準則。本論文研究分為四章。第一章對郭若虛的生平進行考訂,文人收藏世家的家族背景是郭若虛繪畫理論體系形成的前提條件。第二章分析了郭若虛繪畫思想中“氣韻”觀的形成因素,包括先秦到漢魏“氣”論的發(fā)展、漢魏至北宋“韻”的釋義、魏晉南北朝“氣韻”的提出和唐五代“氣韻”的運用這四個方面的直接影響;還包括魏晉“重神遺形”的風(fēng)尚、唐代“韻外之致”的追求、“取其意氣”的文人畫風(fēng)影響和“格物致知”的理學(xué)浸染這四個方面的間接影響。第三章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對《圖畫見聞志》中的“氣韻”觀進行梳理;第二部分探究郭若虛繪畫思想中“氣韻”觀的內(nèi)涵。其內(nèi)涵包括主要的兩個方面:一是“如其氣韻,必在生知”。分“生知”論的提出和建立、“生知”論在書畫領(lǐng)域的滲入、郭若虛“氣韻生知”在儒道思想影響下的新釋義和“氣韻”的“生知”與“學(xué)養(yǎng)”四個方面進行分析;二是“人品既已高矣,氣韻不得不高”。從禪宗思想影射下的“心印”說、“氣韻”高低取決于人品高下、“氣韻”與人品的脫節(jié)和人品決定論的弊端四個方面進行論述。第四章探討了郭若虛“氣韻”觀繪畫思想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影響。
【關(guān)鍵詞】:郭若虛 氣韻 生知 人品
【學(xué)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J209.2
【目錄】: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1
- 緒論11-21
- 第一節(jié) 選題的提出及意義11-12
- 第二節(jié) 研究綜述12-17
- 第三節(jié) 研究方法及思路17-21
- 第一章 郭若虛及其生平21-23
- 第二章 郭若虛繪畫思想中的“氣韻”觀淵源23-42
- 第一節(jié) 郭若虛“氣韻”觀的直接來源23-34
- 一、先秦到漢魏“氣”的發(fā)展23-28
- 二、漢魏至北宋“韻”的釋義28-31
- 三、魏晉南北朝“氣韻”的提出31-33
- 四、唐五代“氣韻”的運用33-34
- 第二節(jié) 郭若虛“氣韻”觀的間接來源34-42
- 一、魏晉“重神遺形”的風(fēng)尚34-37
- 二、唐代“韻外之致”的追求37-38
- 三、“取其意氣”的士人畫影響38-40
- 四、“格物致知”的理學(xué)浸染40-42
- 第三章 郭若虛繪畫思想中的“氣韻”觀內(nèi)涵42-56
- 第一節(jié) 郭若虛《圖畫見聞志》“氣韻”觀梳理42-43
- 第二節(jié) “如其氣韻,必在生知”43-50
- 一、儒家“生知”說的提出和建立43-44
- 二、“生知”在書畫領(lǐng)域的滲入44-45
- 三、“氣韻生知”在儒道思想影響下的新釋義45-47
- 四、“氣韻”的“生知”與“學(xué)養(yǎng)”47-50
- 第三節(jié) “人品既已高矣,氣韻不得不高”50-56
- 一、禪宗思想影射下的“心印”說50-51
- 二、“氣韻”高低取決于人品高下51-53
- 三、人品與“氣韻”的脫節(jié)53-54
- 四、人品決定論的弊端54-56
- 第四章 郭若虛繪畫思想中的“氣韻”觀影響56-60
- 結(jié)語60-62
- 參考文獻62-67
- 圖片著目67-69
- 致謝69-71
- 攻讀學(xué)位期間發(fā)表的學(xué)術(shù)論文目錄71-72
- 學(xué)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72
【參考文獻】
中國碩士學(xué)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郭蘇晨;《圖畫見聞志》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07年
本文關(guān)鍵詞:郭若虛繪畫思想中的“氣韻”觀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143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314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