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境界說”看兩宋與明清花鳥畫
發(fā)布時間:2021-02-15 17:57
作為融貫古今的美學理論,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面所提到的“境界說”美學思想,以及對于有關境界美的意義與內容,對藝術創(chuàng)作來說也具有很大的、與眾不同的指導與借鑒意義。所以我將王國維的“境界說”這一創(chuàng)新性的美學思想引入論文和創(chuàng)作,并結合兩宋花鳥畫與明清花鳥畫這兩個以不同的審美風格所聞名的藝術繪畫入手,對二者進行對比探尋,論述其不同的境界美,借以為當今的花鳥畫創(chuàng)作帶來啟示和增添新的境界美之意義。本文從以下三個部分進行論述。第一部分,從兩宋花鳥畫與明清花鳥畫不同的藝術內涵、不同的時代背景、不同的引導思想、不同的風格特征入手,分別進行分析比較,論述兩宋花鳥畫與明清花鳥畫產生不同境界美的原因。第二部分,從王國維的“境界說”美學思想角度切入,對兩宋花鳥畫與明清花鳥畫進行分析比較論述。分別從兩宋花鳥畫的“無我之境”與明清花鳥畫的“有我之境”;兩宋花鳥畫的“靜之優(yōu)美”與明清花鳥畫的“動之宏壯”;兩宋花鳥畫的“寫境”與明清花鳥畫的“造境”幾方面進行比較研究,逐一比較分析闡述兩宋花鳥畫與明清花鳥畫境界之差異。第三部分,從兩宋花鳥畫與明清花鳥畫不同的境界美當中學習到的,對當今,以及對自我的藝術創(chuàng)作的影響與啟示。...
【文章來源】:遼寧師范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3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宋趙佶《瑞鶴圖》源自百度
故仆房?急劑髦斃梗??種個性化的發(fā)展勢頭在宋代幾乎是沒有的。“從來不見梅花譜,信手拈來自有神8”,這是一個由個性化創(chuàng)造的時代,也是自我情感迸發(fā)與激蕩的時代。畫家們在筆墨紙張上碰撞出對社會動蕩與人世沉浮的體悟,在花鳥畫中法自我,寫內心。4孔六慶《中國花鳥畫史》江西美術出版社2017年版,第198頁5孔六慶《中國花鳥畫史》江西美術出版社2017年版,第198頁6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卷四人民美術出版社1983年版7宋《宣和畫譜》湖南美術出版社1999年版8孔六慶《中國花鳥畫史》江西美術出版社2017年版,第392頁圖1宋趙佶《芙蓉錦雞圖》源自百度圖2宋趙佶《瑞鶴圖》源自百度
宋趙佶《桃鳩圖》源自百度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傳統花鳥畫歷史變遷與中國古代人文心理發(fā)展探析[J]. 劉存有,林祿盛,宋展生. 藝術科技. 2013(01)
[2]中國古代花鳥畫與道家樸素思想[J]. 楊郁. 國畫家. 2011(05)
[3]王國維“境界說”的文化闡釋[J]. 劉凌. 學術交流. 2011(09)
[4]“境界說”進入現代美學的三條路徑[J]. 莫先武. 學術界. 2010(12)
[5]有境界則自成高格——王國維“境界”說的價值自覺意識[J]. 李瑞明. 文藝理論研究. 2010(01)
[6]“無我之境”與“有我之境”——中國畫創(chuàng)作的文本策略[J]. 羅一平. 文藝研究. 2007(04)
博士論文
[1]王國維《人間詞話》“境界”理論的文化闡釋[D]. 劉凌.陜西師范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035292
【文章來源】:遼寧師范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3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宋趙佶《瑞鶴圖》源自百度
故仆房?急劑髦斃梗??種個性化的發(fā)展勢頭在宋代幾乎是沒有的。“從來不見梅花譜,信手拈來自有神8”,這是一個由個性化創(chuàng)造的時代,也是自我情感迸發(fā)與激蕩的時代。畫家們在筆墨紙張上碰撞出對社會動蕩與人世沉浮的體悟,在花鳥畫中法自我,寫內心。4孔六慶《中國花鳥畫史》江西美術出版社2017年版,第198頁5孔六慶《中國花鳥畫史》江西美術出版社2017年版,第198頁6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卷四人民美術出版社1983年版7宋《宣和畫譜》湖南美術出版社1999年版8孔六慶《中國花鳥畫史》江西美術出版社2017年版,第392頁圖1宋趙佶《芙蓉錦雞圖》源自百度圖2宋趙佶《瑞鶴圖》源自百度
宋趙佶《桃鳩圖》源自百度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傳統花鳥畫歷史變遷與中國古代人文心理發(fā)展探析[J]. 劉存有,林祿盛,宋展生. 藝術科技. 2013(01)
[2]中國古代花鳥畫與道家樸素思想[J]. 楊郁. 國畫家. 2011(05)
[3]王國維“境界說”的文化闡釋[J]. 劉凌. 學術交流. 2011(09)
[4]“境界說”進入現代美學的三條路徑[J]. 莫先武. 學術界. 2010(12)
[5]有境界則自成高格——王國維“境界”說的價值自覺意識[J]. 李瑞明. 文藝理論研究. 2010(01)
[6]“無我之境”與“有我之境”——中國畫創(chuàng)作的文本策略[J]. 羅一平. 文藝研究. 2007(04)
博士論文
[1]王國維《人間詞話》“境界”理論的文化闡釋[D]. 劉凌.陜西師范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0352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3035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