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工筆花鳥畫繪畫語言在當代的嬗變
發(fā)布時間:2020-10-24 22:36
作為東方繪畫中一個獨立的分支,中國工筆花鳥畫無論從其外在特征內(nèi)在表達來分析,其體現(xiàn)的深層次的東方藝術精神及哲學文化思想,都居于中國藝術精神的核心位置。中國花鳥畫在唐代獨立成科,到宋元時期達到巔峰地位。然而,隨著朝代的更迭,尚簡崇意的文人畫及水墨畫的出現(xiàn),使得傳統(tǒng)工筆花鳥畫退到中國繪畫舞臺的邊緣地位并沉寂了數(shù)世紀。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工筆花鳥畫才得以重新回到大眾的視野當中;貧w后的當代新工筆花鳥畫,繪畫語言從傳統(tǒng)到當代發(fā)生了嬗變。本文通過對比嬗變后的當代中國工筆花鳥畫新繪畫語言特征與傳統(tǒng)工筆花鳥畫繪畫語言特征,對促使中國工筆花鳥畫的傳統(tǒng)繪畫語言向當代工筆畫繪畫語言嬗變背后的原因進行深層次的論述和探討。并以中國傳統(tǒng)花鳥畫的發(fā)端為線索,通過對中國工筆花鳥畫的整個發(fā)展歷程的全面回顧,從傳統(tǒng)工筆花鳥畫的主要繪畫語言特征的角度,進一步分析對比了中國工筆花鳥畫巔峰時期的各個代表畫家及其經(jīng)典作品,以此對當代工筆花鳥畫家們繪畫語言風格形成的背后的文化思想因素進行深度的分析和探討。通過研究當代新型工筆花鳥畫的繪畫語言特征,強調(diào)了新語言特征優(yōu)于傳統(tǒng)的時代性與包容性,闡釋嬗變后的新特征潛在的問題。提出了在當代工筆花鳥創(chuàng)作中,只有保證繼承傳統(tǒng)花鳥畫中具有顯著民族性特征的審美內(nèi)涵及繪畫語言特征與當代全球開放性的審美文化相交融的理論,才能引導當代工筆花鳥畫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作出更多既符合中國傳統(tǒng)藝術精神又能代表當下時代精神的作品。
【學位單位】:云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J212
【部分圖文】:
圖 1.1 北宋 趙昌 《寫生蛺蝶圖》統(tǒng)工筆花鳥畫發(fā)展的鼎盛時期,宋代畫院存在著一如北宋畫家趙昌,喜畫各種花蟲,草木,他畫的花品上雖然有很明顯的宋畫院烙印,卻有自己獨特的 1.1)是他的一幅很有代表性的作品。這幅畫里表畫家恰恰是用了變化多端的線條將他們區(qū)分了開來景,中景和遠景的空間縱深效果。前景中的花與葉,實則非常注重用墨的濃淡變化,是為了區(qū)別物體的更為精致講究,纖細又不失遒勁,線條顯現(xiàn)出的飽一秒就能看到活生生的蝴蝶從畫上蹁躚而起。遠景雙鉤去描繪,而是選擇以沒骨法讓這些陪襯景致靜色彩斑斕的蝴蝶做默默無聞又不可或缺的點綴與補練運用,隨后用一些渾厚華滋的顏色“隨類賦彩”,了一幅幅千古名作。不僅僅是他,可以說,這一巔是這樣將線條運用到這樣一個出神入化的地步,從
以膠墨逼白為雪。①“比德”觀甚至讓色彩肩負了影射人物性格的作國傳統(tǒng)文化及藝術中,比如它在我國京劇表演。臉譜以不同顏色去指征不同的人物性格。諸剛猛就用正黃色,用黑色來代表剛正不阿,相等等……儒家的色彩觀其實從一定程度上抬高化了它原本具有的情感色彩。家對于色彩的態(tài)度又可謂是壓制到了最低點。為色冠上道之名,《莊子·天地》有言“且夫失明”。②莊子把人們樂于享受聲色犬馬,感官享樂享受,認為人們安樂于享受的錯誤皆是“五活動造成的,這些審美活動會對人類社會及自以他號召人們改變自己安樂于享樂的生活態(tài)度,化”,從而“抱樸歸真”,以致達到“大音希聲,可
種類。隨類敷彩意思是說根據(jù)物象的種類這樣做的目的是能夠最大程度地客觀地去描繪主適的位置上,這樣一來,色彩塑造了物象的形貌彩的豐富與生動,可謂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能夠彩詮釋得當?shù),莫過于宋人花鳥小品系列。宋2),典雅靜潤的仿古絹中間,靜靜地擺放著一個木質(zhì)花籃;ɑ@里的畫種類不在少數(shù),有粉芯白邊 甚至還有叫不上名兒來的未開的嫩綠色花骨朵兒場 面,卻被作者不但運用隨類敷彩的方法使畫面動聲色的把各個主體統(tǒng)一到了這樣一幅畫面當將不同種類融合,這便是中國傳統(tǒng)工筆花鳥畫中色用。但隨 著宋后期文人畫被推崇,尚簡之風興的主流價值觀所抑制了。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855067
【學位單位】:云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J212
【部分圖文】:
圖 1.1 北宋 趙昌 《寫生蛺蝶圖》統(tǒng)工筆花鳥畫發(fā)展的鼎盛時期,宋代畫院存在著一如北宋畫家趙昌,喜畫各種花蟲,草木,他畫的花品上雖然有很明顯的宋畫院烙印,卻有自己獨特的 1.1)是他的一幅很有代表性的作品。這幅畫里表畫家恰恰是用了變化多端的線條將他們區(qū)分了開來景,中景和遠景的空間縱深效果。前景中的花與葉,實則非常注重用墨的濃淡變化,是為了區(qū)別物體的更為精致講究,纖細又不失遒勁,線條顯現(xiàn)出的飽一秒就能看到活生生的蝴蝶從畫上蹁躚而起。遠景雙鉤去描繪,而是選擇以沒骨法讓這些陪襯景致靜色彩斑斕的蝴蝶做默默無聞又不可或缺的點綴與補練運用,隨后用一些渾厚華滋的顏色“隨類賦彩”,了一幅幅千古名作。不僅僅是他,可以說,這一巔是這樣將線條運用到這樣一個出神入化的地步,從
以膠墨逼白為雪。①“比德”觀甚至讓色彩肩負了影射人物性格的作國傳統(tǒng)文化及藝術中,比如它在我國京劇表演。臉譜以不同顏色去指征不同的人物性格。諸剛猛就用正黃色,用黑色來代表剛正不阿,相等等……儒家的色彩觀其實從一定程度上抬高化了它原本具有的情感色彩。家對于色彩的態(tài)度又可謂是壓制到了最低點。為色冠上道之名,《莊子·天地》有言“且夫失明”。②莊子把人們樂于享受聲色犬馬,感官享樂享受,認為人們安樂于享受的錯誤皆是“五活動造成的,這些審美活動會對人類社會及自以他號召人們改變自己安樂于享樂的生活態(tài)度,化”,從而“抱樸歸真”,以致達到“大音希聲,可
種類。隨類敷彩意思是說根據(jù)物象的種類這樣做的目的是能夠最大程度地客觀地去描繪主適的位置上,這樣一來,色彩塑造了物象的形貌彩的豐富與生動,可謂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能夠彩詮釋得當?shù),莫過于宋人花鳥小品系列。宋2),典雅靜潤的仿古絹中間,靜靜地擺放著一個木質(zhì)花籃;ɑ@里的畫種類不在少數(shù),有粉芯白邊 甚至還有叫不上名兒來的未開的嫩綠色花骨朵兒場 面,卻被作者不但運用隨類敷彩的方法使畫面動聲色的把各個主體統(tǒng)一到了這樣一幅畫面當將不同種類融合,這便是中國傳統(tǒng)工筆花鳥畫中色用。但隨 著宋后期文人畫被推崇,尚簡之風興的主流價值觀所抑制了。
【參考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遇楠;試析工筆花鳥畫的當代轉(zhuǎn)型與重構(gòu)[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倪春燕;宋代與現(xiàn)代工筆花鳥畫形式語言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8550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2855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