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強年畫元素在兒童民俗故事書籍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J218.3;J524
【圖文】:
第 2 章 武強年畫藝術形式研究1 武強年畫概述武強年畫的發(fā)展歷程可以看作是時代變更的歷程,而關于年畫的傳說則是給其來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和藝術魅力,讓人心生向往。傳說不再是局限于自然世界之,而是以現(xiàn)實生活為藍本,創(chuàng)造了一個神奇的神話世界,給人以一種空靈而又富煙火氣的感受。這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人們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喜愛之情,讓更的人開始關注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問題。河北武強是我國五大年畫基地之一,武強年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其造型孔武有力,色彩明亮純正,在祖祖輩輩的傳承中形成了屬于武強年畫的藝術風格派系。
圖 2-2 武強年畫《連年有余》 圖 2-3 武強年畫《連有余利》2.2.2 生動夸張從畫風角度來講,武強年畫具有鮮明的特點,即關于使用鮮艷的色彩、形象狂等,在表達美好期望時善于利用象征手法。水印套色是其最常用的制作方法,俗特色突出,明顯區(qū)別于其他年畫形式。普通年畫早期主要是通過手繪方式制作的,他們的造型能力通常比較強。當學生練字過程中用到的仿影方法是傳統(tǒng)年畫常用的復制方法,而且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人工,此類作品基本已經(jīng)失傳。隨著時代發(fā)展,年畫的制作方式也隨之發(fā)變化,即半印半畫和全印方式。前者通過雕版完成基本色彩等部分,并有工人手完成色彩面積較大或細節(jié)的位置。對于人物的臉部細節(jié)甚至需要完成涂粉等后期工。采用此畫法較多的是楊柳青年畫,武強年畫的制作中較少使用此方法,即便用其畫風也缺乏細膩性,具體形式有貢箋等。人物是中堂掛畫最常選取的主題,如福祿壽三星等。貢箋通常具有較大的篇幅,因此可以繪制更多的情節(jié)和人物。曲典故等題材則是四扇屏最常見的選題。根據(jù)需要可以選擇是否裝裱,除了在春
圖 2-2 武強年畫《連年有余》 圖 2-3 武強年畫《連有余利》2.2.2 生動夸張從畫風角度來講,武強年畫具有鮮明的特點,即關于使用鮮艷的色彩、形象狂等,在表達美好期望時善于利用象征手法。水印套色是其最常用的制作方法,俗特色突出,明顯區(qū)別于其他年畫形式。普通年畫早期主要是通過手繪方式制作的,他們的造型能力通常比較強。當學生練字過程中用到的仿影方法是傳統(tǒng)年畫常用的復制方法,而且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人工,此類作品基本已經(jīng)失傳。隨著時代發(fā)展,年畫的制作方式也隨之發(fā)變化,即半印半畫和全印方式。前者通過雕版完成基本色彩等部分,并有工人手完成色彩面積較大或細節(jié)的位置。對于人物的臉部細節(jié)甚至需要完成涂粉等后期工。采用此畫法較多的是楊柳青年畫,武強年畫的制作中較少使用此方法,即便用其畫風也缺乏細膩性,具體形式有貢箋等。人物是中堂掛畫最常選取的主題,如福祿壽三星等。貢箋通常具有較大的篇幅,因此可以繪制更多的情節(jié)和人物。曲典故等題材則是四扇屏最常見的選題。根據(jù)需要可以選擇是否裝裱,除了在春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樹一;;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路徑探析——以河北省武強年畫為例[J];北方文學;2019年18期
2 甘雨;劉立軍;;作為建筑元素的武強年畫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探析[J];西部皮革;2019年04期
3 郭志斌;;跨文化認同視域下武強年畫英語教學[J];納稅;2018年17期
4 范海江;孟衛(wèi)力;張新;;河北武強:產(chǎn)業(yè)扶貧效果好[J];新產(chǎn)經(jīng);2018年09期
5 秦嵩寧;;河北武強年畫[J];中國集體經(jīng)濟;2016年35期
6 ;武強年畫[J];領導之友;2017年06期
7 ;武強年畫[J];新湘評論;2017年06期
8 ;武強年畫博物館[J];社會科學論壇;2017年05期
9 張菁;莊會茹;;武強年畫的文化價值及傳播特點[J];中國地市報人;2015年05期
10 王忠秋;;讓武強年畫煥發(fā)青春[J];農村青少年科學探究;2018年Z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劉默;;武強年畫的搶救、保護、利用和發(fā)展[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2 高國忠;劉建民;;武強年畫的文化符號考析[A];第七屆河北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12年
3 王玉鵬;;多措并舉 協(xié)調聯(lián)動 全力搶救保護農耕藝術的“活化石”[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4 安定明;;河北省文化產(chǎn)業(yè)投融資模式探討[A];第六屆河北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11年
5 薛聰銳;;河北民俗文化網(wǎng)絡傳播的整合構建研究[A];第六屆河北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長征 衡水學院;加快武強年畫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思考[N];衡水日報;2019年
2 本報記者 張玫;武強年畫走進國圖[N];中國旅游報;2019年
3 記者 焦磊;武強年畫的不變與變[N];河北日報;2018年
4 劉金英 賈素允;河北武強:武強年畫在“非遺文化”中綻放光彩[N];中國財經(jīng)報;2018年
5 王玉鵬;武強年畫:中國民間藝術瑰寶[N];中國文物報;2018年
6 劉愷兵 于大海;武強年畫打出傳承創(chuàng)新“組合拳”[N];農民日報;2015年
7 本報記者 馮新生;武強年畫:把歷史拉近 讓風景延伸[N];中國旅游報;2011年
8 本報記者 丁坤;走近武強年畫傳承人——張光寧[N];中華合作時報;2011年
9 本報記者 王瑾 通訊員 賈建輝;武強年畫:在保護中傳承 在發(fā)展中創(chuàng)新[N];衡水日報;2011年
10 記者 陳鳳來 馬路 通訊員 劉愷兵;武強年畫:創(chuàng)新煥發(fā)生機[N];河北日報;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湘萌;武強年畫元素在兒童民俗故事書籍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科技大學;2019年
2 柏琳娜;武強年畫引入小學美術課堂實踐研究[D];魯東大學;2018年
3 張艷梅;武強年畫本質變遷之解析[D];河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田津名;武強年畫元素在三維動畫角色造型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大學;2016年
5 馬云霞;河北武強木版年畫的傳承與發(fā)展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年
6 吳子玉;傳承與創(chuàng)新—武強年畫的現(xiàn)代發(fā)展探析[D];中南民族大學;2013年
7 張丹丹;武強年畫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研究[D];河北科技大學;2014年
8 王海豐;新興木刻運動中的一支勁旅[D];中央美術學院;2014年
9 王冠威;武強年畫在現(xiàn)代居家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科技大學;2010年
10 張寧;武強年畫文化資源在現(xiàn)代動畫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7723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2772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