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以來新疆兵團屯墾戍邊題材人物畫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新疆藝術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J212
【圖文】:
兵團美術的發(fā)展同樣也對整個兵團的發(fā)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兵團美術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每個發(fā)展階段衍生出來的美術作品,不僅僅刻畫了當時兵團人的生活狀態(tài),更多描繪的是兵團人以兵團精神為載體的理想追求。兵團屯墾戍邊題材人物畫的繁榮與發(fā)展,必然與前期兵團美術的創(chuàng)作基礎有著無法分割的關系。兵團成立初期(1954 年-1965 年)各大院校畢業(yè)的高等美術人才作為支邊青年來到兵團,因為這些受過專業(yè)訓練的美術人才的加入,兵團美術創(chuàng)作的道路得以拓寬、創(chuàng)作質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衍生出的美術作品在兵團美術史上影響深遠。這一時期的創(chuàng)作題材主要是對革命建設的歌頌,表現兵團生產建設使荒漠到良田的變化,表現各民族團結互助的場景,表現的人物都是富有強烈革命精神的英雄人物,如毛德慧的木刻版畫《青春》(圖 1)、黃戈捷的木刻版畫《保衛(wèi)豐收》(圖 2)表現的都是兵團軍墾戰(zhàn)士的英雄形象,并且通過研究分析畫面內容,發(fā)現這一時期表現人物的作品中以女性題材最為突出,這說明了在兵團女性和男性是一樣的,也參與勞動生產,從側面顯示了在兵團女性和男性擁有平等的權利,也是兵團建設中的英雄模范人物。這一時期兵團的美術作品與全國美術作品中展現的“革命的現實主義和革命的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主流”[6]的思想基本一致,美術作品的表現內容跟隨藝術家思想的轉變而轉變。
兵團美術的發(fā)展同樣也對整個兵團的發(fā)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兵團美術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每個發(fā)展階段衍生出來的美術作品,不僅僅刻畫了當時兵團人的生活狀態(tài),更多描繪的是兵團人以兵團精神為載體的理想追求。兵團屯墾戍邊題材人物畫的繁榮與發(fā)展,必然與前期兵團美術的創(chuàng)作基礎有著無法分割的關系。兵團成立初期(1954 年-1965 年)各大院校畢業(yè)的高等美術人才作為支邊青年來到兵團,因為這些受過專業(yè)訓練的美術人才的加入,兵團美術創(chuàng)作的道路得以拓寬、創(chuàng)作質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衍生出的美術作品在兵團美術史上影響深遠。這一時期的創(chuàng)作題材主要是對革命建設的歌頌,表現兵團生產建設使荒漠到良田的變化,表現各民族團結互助的場景,表現的人物都是富有強烈革命精神的英雄人物,如毛德慧的木刻版畫《青春》(圖 1)、黃戈捷的木刻版畫《保衛(wèi)豐收》(圖 2)表現的都是兵團軍墾戰(zhàn)士的英雄形象,并且通過研究分析畫面內容,發(fā)現這一時期表現人物的作品中以女性題材最為突出,這說明了在兵團女性和男性是一樣的,也參與勞動生產,從側面顯示了在兵團女性和男性擁有平等的權利,也是兵團建設中的英雄模范人物。這一時期兵團的美術作品與全國美術作品中展現的“革命的現實主義和革命的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主流”[6]的思想基本一致,美術作品的表現內容跟隨藝術家思想的轉變而轉變。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凡;李景全;;新疆兵團屯墾戍邊合法性及潛在合法性危機探析[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2 張園;;兵團屯墾戍邊文獻資源保護與服務模式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3 付愛琴;;新時期兵團屯墾戍邊使命的新內涵和新要求[J];兵團建設;2010年07期
4 ;兵團屯墾戍邊研究中心——研究機構及研究領域[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5 梁紅軍;;兵團屯墾戍邊思想的新發(fā)展[J];當代兵團;2014年10期
6 趙子芳;;論改革開放30年視域下的兵團屯墾戍邊事業(yè)[J];兵團黨校學報;2008年06期
7 王運華;;為了兵團屯墾戍邊事業(yè)[J];兵團建設;2001年12期
8 莊超群;發(fā)揮志書功能為兵團屯墾戍邊事業(yè)服務[J];中國地方志;1999年01期
9 楊宏偉;;基于可持續(xù)發(fā)展視角對兵團屯墾戍邊城鎮(zhèn)化的思考[J];科技經濟市場;2010年09期
10 楊宏偉;;論新疆兵團屯墾戍邊經濟模式的構成要素[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吳珍;李全玲;;黨領導兵團屯墾戍邊實踐的基本經驗[A];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黨建研討會論文選編(上冊)[C];2011年
2 李開全;;建國以來黨和國家治理邊疆的歷史考察——從兵團屯墾戍邊看國家對邊疆的治理[A];全國黨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做軍墾精神的播火者——記農四師關工委主任謝睦森[A];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會材料匯編[C];2005年
4 曾路;;兵團屯墾戍邊新型團場信息化建設的思考[A];中國農業(yè)信息科技創(chuàng)新與學科發(fā)展大會論文匯編[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張茜;讓職工群眾過上好日子[N];兵團日報(漢);2017年
2 通訊員 師荷;一八五團紅色旅游漸成風景[N];兵團日報(漢);2009年
3 記者 馬林 通訊員 王虎;兵團屯墾戍邊能力不斷增強[N];兵團日報(漢);2007年
4 李瑞 趙秋菊;紅星二場陳列館躋身兵團屯墾戍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N];兵團日報(漢);2006年
5 本報記者 雷茂盛 王喜梅;推進兵團屯墾戍邊事業(yè)再上新臺階[N];中國改革報;2013年
6 記者 趙華;交通為兵團屯墾戍邊鋪平道路[N];兵團日報(漢);2006年
7 記者 馬林 鄧麗慧;援疆省市媒體記者熱議兵團屯墾戍邊偉業(yè)[N];兵團日報(漢);2011年
8 記者 羅全 鄭依;為創(chuàng)造兵團屯墾戍邊事業(yè)美好未來譜寫青春篇章[N];兵團日報(漢);2014年
9 記者 張富強;重視民生加大力度減輕職工負擔 加快發(fā)展增強兵團屯墾戍邊實力[N];兵團日報(漢);2007年
10 葛劍;深入學習貫徹溫家寶總理重要講話精神 不斷開創(chuàng)兵團屯墾戍邊事業(yè)的新局面[N];兵團日報(漢);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雪;1980年以來新疆兵團屯墾戍邊題材人物畫研究[D];新疆藝術學院;2019年
2 汪建兵;論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屯墾戍邊[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魏麗琴;魏晉南北朝高昌屯墾及對兵團屯墾戍邊的啟示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7337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2733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