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徐悲鴻的新中國畫藝術
【圖文】:
岤垂逡逑圖2.1.1:徐悲鴻《愚公移山》,紙本設色,144X421cm,,邋1940,現(xiàn)藏徐悲鴻紀念館逡逑于1940年創(chuàng)作完成的《愚公移山》(圖2.邋1.邋1)是徐悲鴻極具代表意義的一幅新中國逡逑畫人物鴻篇巨制,這幅畫中,徐悲鴻使用了較多的西方寫實主義繪畫的創(chuàng)作方法及表現(xiàn)手逡逑
12邐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逡逑法,且含有較多寫實主義繪畫的構成元素,但使其最終不失中國畫特征而又保持有中國畫逡逑獨立精神與鮮明特點的原因,莫過于整幅畫面中以骨法用筆的方式來表現(xiàn)各個人物、景物逡逑的形象了。畫面中的人物表情豐富、且都是大尺度的人體加大幅度的動態(tài),呈現(xiàn)出瞬間的逡逑狀態(tài),在表現(xiàn)上可謂十分有難度。徐悲鴻以焦墨為主,用圓渾有力、流暢自如的筆法將畫逡逑面中各個人物以及景物的形象寫實性的勾勒出來,在行筆的過程中,用筆隨著形體的起伏逡逑而產生變化,如肌肉、骨點等的凹凸而促使用筆產生了不同的節(jié)奏感,但表現(xiàn)的又非常準逡逑確到位,呈現(xiàn)出具有真實感的寫實的形象。以骨法用筆表現(xiàn)這種寫實主義的真實形象,是逡逑中國以往傳統(tǒng)人物畫中所不曾見到的,在寫實主義造型因素的作用之下,骨法用筆在徐悲逡逑鴻的人物畫中也表現(xiàn)出了新效果。逡逑我們都知道,馬是徐悲鴻最擅長又最喜愛表現(xiàn)的中逡逑
【學位授予單位】:揚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J21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宏偉;;試析中國畫寫生在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性[J];美與時代(中);2018年11期
2 景亞楠;;中國畫的改良思潮與現(xiàn)代進程[J];美與時代(中);2018年12期
3 羅劍華;劉元璽;;隔而不斷 延綿不絕——第五屆杭州·中國畫雙年展綜述[J];美術;2019年02期
4 于洋;;共存與博弈——當代語境下“中國畫”與“水墨”概念之辯[J];美術觀察;2019年05期
5 張桐t@;;中國畫時代發(fā)展的瓶頸(第二十三講)[J];中國書畫;2019年07期
6 楊瓊;;中國畫轉型的悖論及可能[J];東方藝術;2019年04期
7 趙珊;;民國時期中國畫改革對中國畫發(fā)展之利弊[J];中國校外教育;2019年25期
8 張正;;試論中國畫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J];藝術評鑒;2019年17期
9 孫克;;關于中國畫的對話[J];國畫家;2017年06期
10 牛克誠;;中國畫:生長的傳統(tǒng)[J];美術觀察;201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安雪晴;;西方藝術沖擊下的中國畫思考[A];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專業(yè)委員會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高端論壇會議論文集[C];2019年
2 王明明;;尋求中國畫發(fā)展的規(guī)律[A];大匠之門 6——2014北京畫院美術館重要展覽特輯[C];2015年
3 王明明;;中國畫的獨特性和表現(xiàn)力[A];大匠之門 19[C];2018年
4 陳見東;;消費、土地、詩意及其他問題[A];美術學研究(第6輯)[C];2018年
5 周積寅;;二十世紀中國畫的“制高點”[A];春華秋實——江蘇省美學學會(1981—2001)紀念文集[C];2001年
6 馬鴻增;;中國畫審美流向兩題[A];春華秋實——江蘇省美學學會(1981—2001)紀念文集[C];2001年
7 王明明;;脈若斷,體必亡[A];大匠之門 2[C];2014年
8 孔慶齡;;高校公共美術鑒賞課中國畫教學方式探索與改革[A];《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201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叢眾華 王永濤;中國畫的變與不變[N];學習時報;2019年
2 美術評論家、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研究部主任 于洋;“中國畫”與“水墨”概念之辨[N];中國文化報;2019年
3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研究部主任、國家主題性美術創(chuàng)作研究中心副主任 于洋;中國畫70年:時代進程中的丹青意象[N];中國藝術報;2019年
4 本報記者 高素娜;再談中國畫的“守正”與“創(chuàng)新”[N];中國文化報;2019年
5 本報記者 李亦奕;中國畫的變、不變、怎么變[N];中國文化報;2018年
6 王西京;續(xù)寫陜西中國畫發(fā)展的新篇章[N];陜西日報;2018年
7 宋依農;展覽時代下的中國畫構圖[N];中國藝術報;2018年
8 吳士新;在傳統(tǒng)與生活中汲取中國畫創(chuàng)新的力量[N];中國文化報;2018年
9 陳振濂;中國畫形式美學·再版前言[N];美術報;2018年
10 演講人 潘公凱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畫的筆墨問題[N];光明日報;201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茹峰;視覺圖式的演變[D];中國美術學院;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巍;康有為對徐悲鴻繪畫觀的影響[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9年
2 黃繼方;論徐悲鴻的新中國畫藝術[D];揚州大學;2019年
3 詹曙萌;從“象”與“像”[D];浙江師范大學;2019年
4 包曉棠;江南水鄉(xiāng)風景畫的圖式語匯研究[D];蘇州大學;2017年
5 蘇奕婷;初探中國畫造形中的氣韻表達[D];廈門大學;2018年
6 張楚偉;中國畫“人”與“景”的關系新探[D];上海師范大學;2019年
7 耿慧茹;盧沉水墨構成藝術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9年
8 李小林;20世紀五六十年代區(qū)域畫派山水畫寫生圖新研究[D];西南大學;2019年
9 胡軼群;論中國畫元素在當代中國油畫中的借鑒與運用[D];湖南師范大學;2018年
10 張揚;邱石冥新中國時期中國畫教學、思想及創(chuàng)作的考察與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8年
本文編號:26031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2603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