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的回溯與再造
本文選題:意象再造 + 文化傳統(tǒng) ; 參考:《美術(shù)》2017年03期
【摘要】:孕育文人畫創(chuàng)作的社會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已經(jīng)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數(shù)字化、信息化的消費時代,當代藝術(shù)意象的經(jīng)營重構(gòu)在深入走進歷史,消化傳統(tǒng),轉(zhuǎn)變觀念的同時,還需要融入今天的時代,切中時代的脈搏,反映當代人的情感世界、生存體驗和人格精神,從而慰藉心靈,引領(lǐng)時代的審美。今天的意象再造,將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詩意意境的尋覓?萍夹畔㈩l繁更新,消費文化、流行文化紛呈更迭,以及圖像疲勞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對于人們生活和心理的影響是空前的,這為意象的再造生成提供了契機與廣闊的創(chuàng)造空間。
[Abstract]:The social environment that gives birth to literati painting creation, humanities environment has already taken place tremendous change. In the consumption age of digitization and information, the management and re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art image not only goes deep into history, digests tradition and changes ideas, but also needs to be integrated into today's era, to the pulse of the times, to reflect the emotional world of contemporary people. Existence experience and personality spirit, thus consoling the soul, leading the aesthetic era. Today's image reconstruction will no longer be confined to the search for traditional poetic conception. The frequent renewa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the changing of consumption culture, popular culture, and the image fatigue soci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have unprecedented influence on people's life and psychology, which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and broad creative space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image.
【作者單位】: 上海油畫雕塑院;
【分類號】:J21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陶型傳;意象的意蘊場——兼論“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J];文藝理論研究;2002年02期
2 黃有柱;論設(shè)計藝術(shù)的意象特征及表現(xiàn)形態(tài)[J];裝飾;2002年11期
3 茹峰;意象·山水[J];文藝研究;2005年07期
4 吳軍;;意象形態(tài)與國畫多元化多樣性發(fā)展態(tài)勢[J];濟寧師范?茖W校學報;2005年06期
5 馬鋒輝;;中國畫的意象之界[J];中國書畫;2006年11期
6 梁潤生;朱云漢;;意象與語言探析[J];理論導刊;2006年07期
7 李潔;;書法的意象[J];晉中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8 黃怡爭;;淺論線的意象表現(xiàn)與運用[J];百色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9 安鼎文;;論天人合一思想與中國畫之意象表現(xiàn)[J];藝術(shù)廣角;2009年04期
10 石思茂;;淺論“意象寫實”[J];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1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楊春鼎;;形象思維的基本形式——意象[A];中國思維科學研究論文選2011年專輯[C];2012年
2 李翠瑛;;飛翔的語言——論臺灣新詩語言之虛擬意象[A];中國新詩:新世紀十年的回顧與反思——兩岸四地第三屆當代詩學論壇論文集[C];2010年
3 樂安東;;宋曉杰的風格[A];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宋曉杰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4 陳滿銘;;辭章意象論[A];修辭學新視野——漢語修辭與漢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高楠;;藝術(shù)文化學解讀:辛棄疾詞意象的男性超越[A];東方叢刊(2003年第1輯 總第四十三輯)[C];200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方云;意象藝術(shù)之我見[N];美術(shù)報;2004年
2 曾策;從古典寫實到新意象寫實[N];美術(shù)報;2007年
3 浙江師范大學 楊勇;意象表現(xiàn)主義繪畫的精神探究[N];美術(shù)報;2012年
4 張?zhí)抑?探尋新詩的別樣風景[N];文藝報;2008年
5 王鋒;《我是特種兵》中的“蘭花”意象[N];中國文化報;2011年
6 潘益平;解讀兒童畫[N];美術(shù)報;200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鄒強;中國經(jīng)典文本中夢意象的美學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2 劉賀娟;都市意象的女性主義書寫[D];遼寧大學;2008年
3 羅建新;楚辭意象之構(gòu)成考論[D];上海大學;2010年
4 李雪垠;著裝意象審美生成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冠;試析水墨人物畫意象表現(xiàn)的趣味性[D];河北師范大學;2015年
2 王月紅;綜合材料在意象表現(xiàn)主義繪畫中的精神性探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5年
3 林天;意象表現(xiàn)主義油畫創(chuàng)作中關(guān)于“詩畫關(guān)系”的探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5年
4 陳雯婕;中越新詩意象比較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15年
5 周瑋;當代漆立體的意象傳達研究[D];山西大學;2014年
6 邵佳;取其意氣,得于象外[D];吉林大學;2016年
7 楊文空;“傳神寫照”—中國當代油畫肖像的意象表達探究[D];西南大學;2016年
8 肖杰;武俠因素在意象表現(xiàn)主義油畫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和意義[D];浙江師范大學;2016年
9 杜麗麗;論意象表現(xiàn)主義繪畫語言的有機抽象因素[D];浙江師范大學;2016年
10 胡從陽;中學語文中亭臺樓閣意象的教學研究[D];湖北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8853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1885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