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涂鴉藝術視覺語言及其在當代中國架上繪畫的應用
本文關鍵詞:淺議涂鴉藝術視覺語言及其在當代中國架上繪畫的應用,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首都師范大學》 2013年
淺議涂鴉藝術視覺語言及其在當代中國架上繪畫的應用
劉立堯
【摘要】:涂鴉通常指的是在任意的平面上涂寫的圖畫或文字,有時也包括一些無意義的符號,色塊等,這些元素組合在一起,往往形成一種特殊的視覺效果和意義,一般的涂鴉總是出現(xiàn)在公共場所的墻上或是其他公共平面上。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始于美國的涂鴉藝術,在理念和形式上,涂鴉藝術作為繪畫藝術的一種,不免在視覺語言上受到傳統(tǒng)繪畫的影響,在形式上又充滿著原始繪畫的氣息。但不可否認的是,涂鴉作為現(xiàn)代藝術新的理念的代表,最直接的影響還是來自于波普藝術和后現(xiàn)代藝術理念,在理念上,涂鴉藝術似乎在與傳統(tǒng)藝術背離,但又盡力在視覺語言上吸收傳統(tǒng)藝術充滿稚拙趣味的風格元素,并結合著這些新興藝術家的個性特點與時代背景,表現(xiàn)出返璞歸真的藝術意趣和從自我出發(fā)對世界不斷認知的追求。 涂鴉藝術從紐約最貧困的布朗克斯區(qū)興起,到六十年代成型,再到盛行,直到發(fā)展出不同門類,此種藝術形式已然發(fā)展為國際化公共藝術的一支。它不僅在藝術舞臺上取得了話語權,更與傳統(tǒng)繪畫藝術產生結合,甚至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現(xiàn)今的架上繪畫的發(fā)展。本文試圖從繪畫藝術的視覺語言范疇出發(fā)來探討涂鴉這門藝術,并結合國內架上繪畫對涂鴉視覺語言的應用境況,來闡述涂鴉藝術作為繪畫藝術的特性,同時結合相關的理論信息和資料,以及自己在繪畫實踐當中對涂鴉藝術視覺語言的嘗試和感受,來對涂鴉藝術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首都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J205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E.H.貢布里希;鄭弌;;涂鴉、移情與無意識[J];美術觀察;2007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7條
1 張詠梅;朱艷芳;;淺析“涂鴉藝術”在現(xiàn)代包裝設計中的應用[J];大家;2010年22期
2 劉望;;論現(xiàn)代涂鴉藝術的返璞歸真[J];大舞臺;2010年05期
3 王世海;;“網絡杜甫”:當代文化的一種美學思考[J];東方論壇;2012年04期
4 李萍;劉小芳;;Graffiti in College:Topic Analysis and Linguistic Features[J];海外英語;2011年09期
5 熊興福;熊晨;;基于涂鴉藝術在廣告設計中的運用[J];老區(qū)建設;2009年24期
6 羅躍華;;涂鴉藝術與當代品牌服飾設計的結合[J];文教資料;2008年34期
7 李琳琳;張莉;;淺析當代涂鴉藝術的風格特征[J];作家;2010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樊清熹;后現(xiàn)代視角下的涂鴉藝術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時雅菁;涂鴉藝術及其形式特征在服飾中的運用[D];北京服裝學院;2010年
2 任婷;當代架上“涂鴉”藝術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王靜;反文化性在當代涂鴉藝術中的表現(xiàn)[D];湖北美術學院;2007年
4 魏華;涂鴉藝術在中國發(fā)展的可行性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5 柯亞莉;城市涂鴉藝術初探[D];重慶大學;2008年
6 李琳琳;涂鴉藝術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7 海藝臏;涂鴉壁畫與主流公共壁畫的比較與融合[D];南京藝術學院;2009年
8 刁穎;涂鴉壁畫對公共空間的視覺效應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9 周蓓;精微與虛空[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10 許放;平面涂鴉元素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2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涂慷;;涂鴉藝術中的象征表現(xiàn)[J];藝術研究;2010年03期
2 孫冬青;;涂鴉藝術——關于藝術本質論的探討[J];大眾文藝;2010年20期
3 蘭青;;涂鴉藝術與城市色彩的自然融合[J];科技致富向導;2009年04期
4 鄭蕾;;從設計藝術的應用角度看涂鴉藝術的社會功能[J];藝術教育;2011年11期
5 李加奎;淺析HIP-HOP街舞文化的發(fā)展[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6 沈云;;淺析現(xiàn)代家庭裝飾壁畫藝術[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09年03期
7 許文娟;曹雪青;;論涂鴉藝術與設計[J];揚州職業(yè)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8 王冰冰;;涂鴉藝術符號的視覺形態(tài)語言研究[J];藝海;2011年04期
9 許春梅;;服裝時尚領域涂鴉藝術流行現(xiàn)象分析[J];消費導刊;2009年09期
10 謝筱珣;;論涂鴉藝術在高等美術教育中的價值[J];大眾文藝;2011年1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田飛;;視覺語言與新聞發(fā)現(xiàn)[A];奮力推動新聞攝影與時俱進——第九屆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暨新聞攝影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2年
2 封振國;;美麗的形式——談新銳藝術及其存在的當代藝術精神狀態(tài)[A];2005年當代藝術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王正;;摭談視覺語言邏輯藝術與標題排列形式美[A];中國當代秘書群星文選[C];1999年
4 韓秉華;;中國傳統(tǒng)圖形的善用與開新[A];“歲寒三友——詩意的設計”——兩岸三地中國傳統(tǒng)圖形與現(xiàn)代視覺設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劉麗麗;田曉冬;;茶葉包裝的商品化設計思想及方法[A];2006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暨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首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陳富;;關于新聞攝影的形式美問題[A];現(xiàn)狀、挑戰(zhàn)、展望——第五屆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C];1993年
7 王軍;;攝影師、社會學者的拍照問題[A];快門,為構建和諧社會奏響——第十一屆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楊曉東;;攝影?木庉嬎悸穂A];快門,為構建和諧社會奏響——第十一屆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張紅宇;;圖書版式設計的多元化及認識的理性回歸[A];中國編輯研究(2006)[C];2007年
10 裘志偉;薛建國;;注重讀者視察感受的選擇[A];堅持科學發(fā)展 輝映偉大時代——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二屆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洪波 胡曉宜;[N];天水日報;2010年
2 早報記者 徐佳和;[N];東方早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喬欣;[N];中國文化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浦敏琦 徐宛芝;[N];新華日報;2011年
5 本報記者 李鶴琳;[N];中國文化報;2011年
6 北京 劉梓封;[N];美術報;2009年
7 復旦大學教授 顧錚;[N];南方周末;2011年
8 王清麗;[N];人民日報;2010年
9 杭州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陸琦;[N];美術報;2010年
10 美術報藝術節(jié)“本體追問——江蘇中青年油畫家研究展”策展人 孫俊;[N];美術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8條
1 陳雪奇;整合版面視覺語言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2 張華寧;語言認知功能的磁源成像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3年
3 倪蘭;中國手語動詞方向性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4 鄭璇;上海手語非視覺概念表達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5 宗世英;藝術設計專業(yè)大學生視覺素養(yǎng)培養(yǎng)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6 趙戰(zhàn);新媒介視覺語言研究[D];西安美術學院;2012年
7 吳磊;視覺語言分析:從底層視覺特征表達到語義距離學習[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8 王劍鋒;梅爾尼科夫與中國油畫教育及創(chuàng)作[D];上海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劉立堯;淺議涂鴉藝術視覺語言及其在當代中國架上繪畫的應用[D];首都師范大學;2013年
2 李杜風;涂鴉藝術在城市環(huán)境中發(fā)展的思考[D];云南藝術學院;2011年
3 時雅菁;涂鴉藝術及其形式特征在服飾中的運用[D];北京服裝學院;2010年
4 王雪;中國涂鴉藝術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5 賈麗;關于涂鴉藝術對中國平面設計影響的研究[D];燕山大學;2010年
6 許放;平面涂鴉元素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2年
7 楊天悅;自由的混搭藝術[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8 鄧博賢;公共空間中的現(xiàn)代涂鴉藝術[D];中央美術學院;2013年
9 彭飛;淺析涂鴉藝術對中國當代壁畫發(fā)展的意義[D];云南藝術學院;2010年
10 王昆侖;關于涂鴉文化在平面設計中應用的研究[D];河北科技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淺議涂鴉藝術視覺語言及其在當代中國架上繪畫的應用,,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265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126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