諧音修辭表達效果中的“零度與偏離”
本文關鍵詞:諧音修辭表達效果中的“零度與偏離”
【摘要】:諧音是具有漢民族文化特色的修辭現(xiàn)象。本文對諧音修辭表達效果的"零度與偏離"進行討論,更好地認識諧音修辭的語用效果,以便提高交際水平。
【作者單位】: 北方民族大學;
【關鍵詞】: 諧音 零度與偏離 表達效果
【基金】:北方民族大學自主科研基金項目(研究生創(chuàng)新項目)【2011ZYC008】
【分類號】:H15
【正文快照】: 一、引言“零度——偏離”是三一語言學的三大理論支柱之一,語言的規(guī)范形式稱之為“零度形式”,對零度的超越、突破、違背和反動的結果,是它的“偏離形式”。偏離又可分為正偏離和負偏離等。每對概念中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都可相互轉化。合乎語境的,是正偏離;不合乎語境的是負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遠志,馬翔宇;試論辭格的施事功能[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02期
2 鞠紅;論低調陳述的特征和社會心理基礎[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3 鞠紅;;論低調陳述的語言特點及其語用功能[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4 劉旺余;;委婉語跨文化研究[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5 亢娟妮;;動態(tài)順應下的中西方面子觀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6 徐琳;;釋“飆X”[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09期
7 趙濤;;從修辭學角度看《麥田里的守望者》里的語言特點[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7期
8 安偉;;從潛顯理論看現(xiàn)代漢語流行語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9期
9 孫榮榮;;趙本山小品語言幽默性的評價理論解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0期
10 官楊;;程度副詞修飾名詞淺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葉李濱;;從體育專業(yè)詞匯的普通化趨勢看文化對語言的影響(英文)[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黎運漢;;四十年來語言風格定義研究述評[A];文學語言理論與實踐叢書——辭章學論文集(上)[C];2002年
3 李名方;;心理認同是檢驗修辭效果的惟一標準[A];文學語言理論與實踐叢書——辭章學論文集(下)[C];2002年
4 鄭榮馨;;大力倡導修辭學研究的辯證法——兼論中國修辭學研究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A];走向科學大道的修辭學[C];2010年
5 鄭榮馨;;論王希杰修辭學研究的科學精神[A];走向科學大道的修辭學[C];2010年
6 趙賢德;;學走王希杰先生做學問之路[A];走向科學大道的修辭學[C];2010年
7 陳帥;;淺談王希杰修辭理論邏輯結構[A];走向科學大道的修辭學[C];2010年
8 孟建安;;三一語言學派及其形成的基本條件[A];走向科學大道的修辭學[C];2010年
9 胡世雄;;三一理論與國外修辭學——試談三一理論的創(chuàng)新意義[A];走向科學大道的修辭學[C];2010年
10 宗守云;;范疇化理論與四個世界理論[A];走向科學大道的修辭學[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艷紅;美國黑人英語漢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姜燕;漢語口語美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方清明;現(xiàn)代漢語名名復合形式的認知語義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4 阮氏黎心;漢越人體名詞隱喻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吳玉鳳(Nareerat Watthanawelu);明清華南竹枝詞民俗文化詞語與熟語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謝元春;女性修辭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7 張曉雪;論翻譯中的說服因素:理論溯源與實例分析[D];復旦大學;2010年
8 劉曉玲;人際關系管理理論視角下《紅樓夢》委婉語語用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9 田小勇;文學翻譯模糊取向之數(shù)字視角[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10 姜玲;英漢隱喻句對比研究英漢隱喻句對比研究[D];河南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桂陽;現(xiàn)代漢語“不是X的X”結構考察[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周崴嵬;《圍城》中人物描寫的辭格運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陳芳;《越策越開心》語言藝術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趙文曙;長株潭地區(qū)民歌歌詞修辭與語言風格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5 張曉穎;關聯(lián)理論視角下的廣告修辭機制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6 褚金勇;現(xiàn)代性視域下的“五四”文學革命[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7 王燕芳;從關聯(lián)理論角度解讀趙本山小品中言語幽默的形成技巧[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8 林承亮;漢語顏色詞“白”的修辭闡釋[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張劍;對外漢語副詞教學之語境設計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10 吳希斌;網(wǎng)絡新聞標題語言調查分析[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冬青;;試論《紅樓夢》人物命名隱喻性特點[J];社科縱橫;2006年07期
2 崔櫇席;;中韓網(wǎng)絡聊天語言比較[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3 杜雪芬;;萬榮笑話中的修辭藝術[J];語文學刊;2010年15期
4 郭樹群;;對《比三分損益律更早的律制》的質疑[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1992年02期
5 孫洵;;諧音與避諱[J];檔案與建設;1993年02期
6 袁慶德;關于漢字性質的再認識[J];大連大學學報;1994年02期
7 蘭冰;;有趣的諧音詞[J];湖北電大學刊;1995年01期
8 明廷雄;;女孩“阿傻”[J];三月風;1997年09期
9 ;我國傳統(tǒng)的吉祥圖畫[J];農業(yè)知識;1999年01期
10 張會;網(wǎng)絡數(shù)語之來龍去脈[J];殷都學刊;200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洋;;漢語諧音探析[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2 寇金鳳;;淺析用于商業(yè)宣傳的諧音仿詞[A];江西省語言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田荔枝;;論法律論辯表達[A];邊緣法學論壇[C];2005年
4 董志龍;;故意違反邏輯思維規(guī)律能夠獲得特殊的語言表達效果[A];邏輯今探——中國邏輯學會第五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6年
5 沈祥和;;言語得體誰說了算[A];語言學新思維[C];2004年
6 王希杰;李晗蕾;;修辭學對話[A];王希杰修辭思想研究續(xù)輯——暨王希杰修辭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沈祥和;;永不停息——評王希杰《漢語修辭學》(修訂本)中對得體性原則的詮釋[A];修辭學新視野——漢語修辭與漢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8 李名方;;修辭學:言語得體學[A];得體修辭學研究[C];1999年
9 王鐵民;;我所理解的修辭原則[A];得體修辭學研究[C];1999年
10 萬輝;萬謨彬;宋玉;薛建亞;方超平;;攜帶IFN基因的X基因缺陷的HBV DNA質粒的構建及其在HepG_2細胞中的表達[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次全國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李玉蘭;濫用成語是一種“語言災難”[N];光明日報;2011年
2 江西省安?h楓田鎮(zhèn)小學 王萍;怎樣給自己的習作擬題[N];黔南日報;2011年
3 鄢國卿 曾立志;江西擬出臺措施 禁止廣告濫用諧音字[N];中國工商報;2010年
4 茹新平;模糊修辭學的進展[N];光明日報;2007年
5 程麗仙;又過上動漫節(jié)的“節(jié)”[N];中國文化報;2010年
6 江蘇科技報社 周文虎;話九佳境語亦香[N];江蘇科技報;2005年
7 楊利軍;對行政公文附件的重新定義[N];貴州政協(xié)報;2008年
8 江志偉;徽州民俗中的諧音文化[N];安徽日報;2002年
9 慕毅飛;“愿景”:在交流中溝通[N];重慶日報;2005年
10 彭牧;民間并不遙遠[N];中國圖書商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余健明;海明威風格漢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2 樊中元;現(xiàn)代漢語一名多量現(xiàn)象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3 李顯杰;鏡像“話語”——電影修辭格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4 章世元;雞鈣代謝調節(jié)相關基因的克隆重組與表達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5年
5 王薇;名詞動用的認知修辭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6 莫律;自血穴注療法調節(jié)哮喘炎癥相關Th2、Th1、Th17和Treg表達的實驗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7 趙婷;語域理論視角下的幽默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武敬麗;數(shù)字入句論[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娥;談鄭淵潔童話作品的修辭手段[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3 李妍;《平凡的世界》的詞語重疊現(xiàn)象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4 常春暉;漢語雙關的認知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5 沈曉琴;漢日量詞的對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6 李春玲;諧音手機短信的語篇機制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7 鞏超;漢語諺語中修辭手段運用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09年
8 陶青燕;不同方式注射高劑量pGRF基因質粒在豬體內表達效果的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02年
9 劉波;雞甲狀旁腺激素基因真核表達質粒構建及其表達效果研究[D];揚州大學;2003年
10 柏靈;表轉折“X是”副連兼類詞語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9792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979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