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外國詩歌的翻譯與中國現(xiàn)代新詩的文體創(chuàng)新

發(fā)布時間:2017-09-29 23:33

  本文關鍵詞:外國詩歌的翻譯與中國現(xiàn)代新詩的文體創(chuàng)新


  更多相關文章: 詩歌翻譯 詩歌語言 詩歌形式 雙重文化屬性


【摘要】:外國詩歌的翻譯有助于中國新詩的文體創(chuàng)新,作者從語言層面的創(chuàng)造新字、改進語言句法和表達方式,形式層面的創(chuàng)造新形式、引入新形式等方面展開論述。在此基礎上分析了這種在翻譯的過程中創(chuàng)新的文體所具有的文體特征和文化屬性,進而表明外國詩歌的翻譯對中國新詩文體創(chuàng)新具有帶動作用。
【作者單位】: 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
【關鍵詞】詩歌翻譯 詩歌語言 詩歌形式 雙重文化屬性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外國詩歌的翻譯與中國現(xiàn)代新詩的文體建構”(10FWW005)
【分類號】:H059;I207.25
【正文快照】: 清末,蘇曼殊和馬君武等人的詩歌翻譯確立了譯詩獨立的文體地位,但外國詩歌在形式上完全被翻譯成了中國古詩體,譯者的創(chuàng)造性和在翻譯外國詩歌時可能產(chǎn)生的新形式遭到了文化中心主義的無情壓抑。外國人一次次地用堅船利炮驚醒了中國人天朝上國的迷夢,國人對“夷國”的學習方才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冰心;;我是怎樣寫《繁星》和《春水》的[J];詩刊;1959年04期

2 李景冰;中國象征主義詩歌的兩極──由戴望舒、梁宗岱想到的[J];文藝評論;1996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程永生;描寫與交際——我國現(xiàn)代翻譯理論研究的兩大主題[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2 徐建龍;翻譯中的意義選擇[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3 李志英;異化、歸化的理據(jù)與層面[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4 馬亞娜;;翻譯中歸化與異化在句法上的體現(xiàn)[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5 王安原;吉哲民;;對譯者角色——“隱身”的分析[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6 袁曉亮;;功能主義翻譯理論對本科英語專業(yè)翻譯教學的啟示[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7 周茹薪;論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文化滲透[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8 陳宏斌;;文化翻譯的策略——《儒林外史》英譯本個案分析[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9 張德讓;;翻譯與詮釋學的會通——評李河的《巴別塔的重建與解構》[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10 張德讓;;清代的翻譯會通思想[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姚瓏;;網(wǎng)格理論在翻譯中的應用——以林語堂編譯《虬髯客傳》為例[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任東升;;翻譯文化研究的新概念[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譚倩倩;;哲學解釋學觀下的闡釋學翻譯理論——論斯坦納的闡釋學翻譯與伽達默爾的哲學解釋學的關系[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楊士焯;;論譯者的寫作能力培養(yǎng)[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5 李明棟;;從一首古詩的翻譯看功能翻譯理論[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6 高永欣;;翻譯理論與譯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7 林莉莉;;英漢翻譯寫作觀[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于海巖;;解析英漢翻譯中源語、目的語的意義聯(lián)想——從互文性角度看翻譯的應對策略[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黃瑋;;文化生態(tài)平衡與適度翻譯[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馮學琪;;譯者情感對文學翻譯的影響[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潔;建構視角下的外宣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謝云才;文本意義的詮釋與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黃德先;文化途徑翻譯研究:爭議與回應[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高玉蘭;解構主義視閾下的文化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施佳勝;經(jīng)典 闡釋 翻譯——《文心雕龍》英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王厚平;美學視角下的文學翻譯藝術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楊雪蓮;傳播學視角下的外宣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李長中;文學文本基本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盧玉卿;文學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王艷紅;美國黑人英語漢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琳琳;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在政治語篇中英翻譯中的應用[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楊巧蕊;唐詩英譯翻譯批評現(xiàn)狀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王平;論重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韓雨葦;東坡詞英譯賞析—審美移情視角[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朱姍姍;形神兼?zhèn)鋄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劉菲菲;論林語堂英譯《浮生六記》的審美再現(xiàn)[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孫瑞;朱生豪翻譯風格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李曼;林語堂翻譯思想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陸子晉;論文學翻譯中文化因素的處理[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黃艷萍;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與實踐在中國語境下的新發(fā)展[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zhí)抑?口語與書面語[J];綠風;2005年05期

2 李心釋;;關于當代詩歌語言問題的筆談(二)[J];廣西文學;2009年02期

3 劉漢通;;劉漢通隨筆[J];詩歌月刊;2004年11期

4 彭金山;;語言的選擇與旋律的貫通[J];甘肅理論學刊;2009年02期

5 湯哲聲;;“詩界革命”“和“五四”白話詩運動比較觀——“五四”文學思潮流變研究之二[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9年02期

6 麥鳳莊;;論戴望舒《雨巷》與《等待》的詩歌創(chuàng)作形式和音樂特性[J];凱里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7 李月;;淺談新月派的詩歌翻譯活動[J];文教資料;2010年16期

8 陶沙;韓杰;;論中國古典詩歌英譯之意形結合[J];科技信息;2010年24期

9 鐵夫;;淺談《萬葉集》和《古今和歌集》[J];讀書;1983年10期

10 丁魯;詩歌基本理論問題與我國詩歌的發(fā)展[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文鋼;;以簡潔的精確呈現(xiàn)深邃的模糊——讀黃燦然《必要的角度》和他的詩[A];中國新詩:新世紀十年的回顧與反思——兩岸四地第三屆當代詩學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劉士杰;;撒播生命的詩歌——論屠岸的詩[A];屠岸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童晶晶;賈鑫鑫;;中國詩歌翻譯的“深秋”和“初春”——訪屠岸先生[A];屠岸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楊志學;;詩歌的限制性與屠岸的“十四行”寫作[A];屠岸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馮雷;;論屠岸的詩歌形式探索[A];屠岸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6 梁艷萍;;在場的詩者——阿毛新世紀創(chuàng)作批評[A];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阿毛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曾惟民;;永恒的缺失之美——關于中國古代詩歌漢譯法的思考[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馮雷;;深刻的詩歌活幕劇與準文學史寫作——關于60后、70后詩歌研究[A];中國新詩:新世紀十年的回顧與反思——兩岸四地第三屆當代詩學論壇論文集[C];2010年

9 王士強;;“只緣身蘊無窮熱,化卻人間萬丈冰”——閱讀屠岸[A];屠岸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10 趙敏俐;;音樂對先秦兩漢詩歌形式的影響[A];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研究——第一屆與第二屆“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深圳特區(qū)報記者 王俊 孟迷;詩歌原本屬于寂寞的行列[N];深圳特區(qū)報;2011年

2 劉立云;時代與詩人們應有的姿態(tài)[N];中國藝術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王遠白;“我只在乎我在寫著”[N];貴陽日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劉好成;精神璀璨 本質(zhì)淳樸[N];中國改革報;2011年

5 向坤茂;詩學研究的新拓展[N];文藝報;2007年

6 李菡;許淵沖詩歌翻譯的美學追求[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3年

7 李清;安徽詩人獲諾獎提名,鬧劇而已[N];中華讀書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吳小曼 實習記者 李方舟 ;詩歌在路上[N];財經(jīng)時報;2006年

9 張經(jīng)武;媒介時代的新詩[N];中國文化報;2005年

10 ;放歌新時代 抒發(fā)大情懷[N];駐馬店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肖學周;聞一多詩學語言問題[D];河南大學;2010年

2 熊輝;五四譯詩與早期中國新詩[D];四川大學;2007年

3 童丹;中國古典詩詞俄譯時的意象轉換[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4 吳s,

本文編號:94491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94491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bbd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