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
發(fā)布時間:2017-09-29 11:44
本文關鍵詞:“撿取”義動詞的歷時演變
【摘要】:古漢語詞匯中"撿取"是"取得"類語義的下位義之一,它是指用手將物件從地上撿取的動作。"撿取"具有[偶然發(fā)現(xiàn)地]+[無意地]+[不費勁地]的語義特征;其受事一般含有"重量輕、被拋棄或落掉"的語義特征。利用歷時與共時相結(jié)合的方法,探討"撿取"詞組內(nèi)的動詞在各時期的演變。"撿取"詞組里明代以前常用"拾","掇、摭、取"用例很少。明代起"撿(揀)"用例產(chǎn)生,從清代始占據(jù)核心地位。同時采用概念要素分析法,分析該詞組內(nèi)動詞詞義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對動詞詞義擴展與受事語義變化的關系進行深入探討。由于"撿(揀)"詞義的擴展,以及北方方言的影響,"撿(揀)"最終完成了對"拾"的替換。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中文系;
【關鍵詞】: 撿取 撿 替換 歷時與共時 概念要素分析法
【分類號】:H13
【正文快照】: 一、上古(周—漢)表“撿取”義動詞上古表“撿取”義動詞有“掇、摭、取、拾”等,其中“拾”用例最多,“掇”僅次于“拾”(“掇”《說文》:“拾取也”;“拓(同摭)”;《說文》:“拾也”;“拾”《說文》:“掇也”)。1我們對上古表“撿取”義動詞使用情況進行調(diào)查,詳細見表1。表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吳鵬;;古漢語“行”義動詞的詞義分析[J];德州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2 郭曉妮;;漢語常用詞多義義場的歷史演變初探——以動詞“提”為例[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杜洪波;胡曉;;以身體部位隱喻為例論隱喻的翻譯[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2 胡河寧;;組織意象圖式中的組織傳播隱喻[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3 張志宏;董粵章;;習語演進的認知詮釋[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4 高玲玲;;視覺動詞SEE語義演變的認知語用闡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5 尹丕安;李健;延宏;;基于效應決策模式的認知言語交際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6 楊增宏;;甲骨文會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7 王揚;語用預設的特征及其認知闡釋[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8 姜_,
本文編號:9418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941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