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20世紀中國文學中漢字修辭的流變

發(fā)布時間:2017-09-26 17:07

  本文關鍵詞:20世紀中國文學中漢字修辭的流變


  更多相關文章: 世紀中國文學 漢字修辭 口語化 字本位


【摘要】:所謂漢字"修辭"主要是一種"字本位"的修辭策略,即充分利用漢字作為表意文字的特點提高語言表達的效果。"五四"以后,因為對數千年"言文分離"傳統(tǒng)的逆反,文壇整體上有一種口語中心主義的潮流;很多作家將學習西文和口語作為主要的語言策略,漢字的深厚與蘊藉被稀釋,變成了一種直白、透明、平淡無奇的工具性文字。但是,在現代文學史上,也有以魯迅為代表的一批作家仍致力于凸現漢字作為視覺符號的表現功能,在傳承漢語"字本位"修辭傳統(tǒng)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作者單位】: 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
【關鍵詞】世紀中國文學 漢字修辭 口語化 字本位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世紀中國文學語言變遷史”(項目號:04BZW040)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15
【正文快照】: 一漢字在表意與交流中的作用是中國文學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五四”以來受到了普遍關注。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與西語中文字對聲音的依附不同,漢字獲取信息基本上是視覺的,具有很強的獨立性。漢字在很大意義上是中國人表意的一個獨立通道。因此,每一個漢字在字形上的特點都會對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王蒙;漢字與中國文化[J];文明;2005年04期

2 鄭敏;語言觀念必須革新──重新認識漢語的審美與詩意價值[J];文學評論;1996年04期

3 金志成,李廣平;在漢字視覺識別中字形和字音作用的實驗研究[J];心理科學;1995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學文;外語閱讀的認知模式[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2 湯奇學,陳寶云;“救國”與“救人”——辛亥革命時期與新文化運動時期改造國民性思想之比較[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3 王永茂;論魯迅的進化觀[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4 陳望衡;;炫目的學術景觀:美育的凸起——20世紀初社會轉型之際美學現象考察之一[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5 徐紀陽;;“魯迅傳統(tǒng)”的對接與錯位——論光復初期魯迅在臺傳播的若干文化問題[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6 盧文婷;;破碎的身/影:續(xù)寫與對話——《野草》與德國浪漫主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7 汪精玲;圖式理論及其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8 陸學莉;;宋元小說中唐俠女形象的嬗變[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9 武卓斐;;此是有情癡:《世說新語》之“哭”[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10 張連銀;;明代科場評卷方式考——以鄉(xiāng)、會試為考察對象[J];安徽史學;2006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向榮;;被低估的大師與外省文學的身份認同——兼論文學的地緣政治學[A];“辛亥百年與四川小說創(chuàng)作”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當代文壇》2011年增刊)[C];2011年

2 張勁松;;晴雯雙重人格探微——亦主亦奴的文化悲劇[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肖國棟;;論《野草》的悖論心理結構[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劉晴;;論人物紀念館的人文精神[A];新世紀博物館的實踐與思考——北京博物館學會第五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5 王曉初;;魯迅與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說不盡的魯迅與五四——魯迅與五四新文化運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哈迎飛;;論魯迅的家族意識[A];言說不盡的魯迅與五四——魯迅與五四新文化運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姜彩燕;;魯迅與實用主義兒童教育思想[A];言說不盡的魯迅與五四——魯迅與五四新文化運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趙京華;;普羅文學的政治性和世界性——重讀小林多喜二《蟹工船》兼論20世紀30年代中日左翼文學的同時代性[A];魯迅與“左聯(lián)”——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王曉初;;魯迅與五四文化精神[A];魯迅與“左聯(lián)”——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易彬;;雜文精神、黑暗鬼影與死火世界——魯迅與穆旦比較論[A];魯迅與“左聯(lián)”——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原雪;二語/外語語境下的批判性閱讀理論構建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魏曉虹;《閱微草堂筆記》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鴻雁;唐前敘事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崔紹懷;中國魯迅《野草》研究史論[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趙方杜;身體規(guī)訓:中國現代性進程中的國家權力與身體[D];南開大學;2010年

7 盧玉卿;文學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房芳;1930-1937:新文學中民族主義話語的建構[D];南開大學;2010年

9 劉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統(tǒng)形象的建立[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劉杰;漢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闡釋[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躍華;對人與社會的批判與拷問[D];河北大學;2007年

2 王永平;蚌病成珠—郁達夫的情愛生活與其文學創(chuàng)作[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王麗麗;魯迅與《萌芽月刊》[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吉瑞;魯迅與《河南》[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宋麗然;魯迅:在科學和文學之間[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柏彥飛;“誠與愛”:魯迅文學中的道德精神[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宇琳;微辭婉晦 精義致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梁健婧;《紅樓夢》女性讀者的審美心理探微[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孫麗鳳;魯迅與臺灣文學的關系[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袁慎浩;新文化傳播視域下的魯迅與《新青年》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朱曉平,顧泓彬;漢語字詞識別研究的現狀[J];心理科學;1992年01期

2 彭聃齡,郭德俊,張素蘭;再認性同一判斷中漢字信息的提取[J];心理學報;1985年03期

3 張厚粲,舒華;漢字讀音中的音似與形似啟動效應[J];心理學報;1989年03期

4 譚力海,彭聃齡;漢字的視覺識別過程:對形碼和音碼作用的考察[J];心理學報;1991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德吉卓瑪;;對漢藏廣播新聞翻譯的幾點思考[J];青海師專學報;2008年05期

2 崔應賢;;實事求是的示范,難能可貴的探索——讀于根元《路途和手段——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3 葉建軍;;《祖堂集》中“是”字結構附加問[J];古漢語研究;2007年02期

4 張玉河;;語言傳播中“口語化”的文化品味與趨勢研究[J];蘭州學刊;2010年12期

5 楊繼光;;《漢語大詞典》書證滯后例試舉[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6 葉建軍;;《祖堂集》中四種糅合句式[J];語言研究;2008年01期

7 未名;《漢字修辭學》[J];修辭學習;2004年05期

8 李火森;漢語修辭學的新貢獻——評曹石珠教授的《漢字修辭學》[J];湘南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9 曹石珠;漢字修辭的地位[J];湘南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10 曹石珠;漢字修辭可以構成修辭格[J];郴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胡艷;;關于語境對書面語輸出質量的可能影響[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七輯)[C];2010年

2 王開揚;馬慶株;;《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與中國語文現代化[A];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2003年年度會議論文集[C];2003年

3 蔣紅紅;;民俗文化翻譯探索[A];福建省首屆外事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周有光;;文字改革(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更新稿)[A];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2003年年度會議論文集[C];2003年

5 丁崇明;陳紱;;現代女性配偶稱呼語考察分析[A];第三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殷樹林;;也論文白異讀與語音層次[A];黑龍江省語言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7 錢華;;PSC“說話”項若干問題的思考分析及對策[A];首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8 曹小云;;試論古獸醫(yī)書《司牧安驥集》在漢語詞匯史研究上的語料價值[A];紀念《元亨療馬集》付梓400周年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中獸醫(yī)學分會2008年學術年會華東區(qū)第十八次中獸醫(yī)科研協(xié)作與學術研討會暨獸藥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姜耕玉;漢語詩性智慧:“源流”與現代活力[N];文藝報;2006年

2 老奎子;誰來“PK”“網語”?[N];保定日報;2006年

3 馮常榮;東北話正刮流行風[N];吉林日報;2006年

4 高桂芳;教師普通話測試不達標原因分析[N];語言文字周報;2006年

5 本報記者 賈婧;口語翻譯:突破語言通訊障礙的“法寶”[N];科技日報;2007年

6 周有光;重讀五十年前的一篇社論[N];北京日報;2002年

7 本報記者 張義成;網絡語言:玩酷?創(chuàng)新?[N];南充日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張惠芹;教學演講學[D];北京外國語大學;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秦劍;漢字修辭新論[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利瑩;字謎中的漢字修辭[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3 劉春艷;試論漢字修辭[D];暨南大學;2008年

4 易鴻靈;報刊語言中的語域變異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5 陳曉平;論拆字[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6 安磊;云南花燈語體特征探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7 陳彥孜;從教材角度看中級階段口語、綜合課型的配合[D];復旦大學;2011年

8 關旭;《訓世評話》的口語教材特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嚴亞萍;廣播新聞的語體特征探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郭初建;“VO就VO”格式的多角度考察[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

本文編號:92468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92468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08c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