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互評在翻譯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及其教學法意義
本文關鍵詞:同伴互評在翻譯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及其教學法意義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討同伴互評在翻譯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研究對象是20名英語專業(yè)高年級的學生。研究者首先對受試進行一定的培訓,隨后收集同伴互評的相關數(shù)據(jù),此后隨機挑選6名學生進行訪談。結果表明:同伴互評行之有效;同伴評論的利用率很高,修改后的譯文質量有顯著提高;翻譯的方向對同伴互評的效果無明顯影響;學習者對互評機制持積極態(tài)度。將同伴互評應用到翻譯教學中來,有利于培養(yǎng)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強化校改意識并提高翻譯質量,以及促成我國的翻譯教學向以過程為取向過渡。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關鍵詞】: 同伴互評 翻譯過程 合作學習
【分類號】:H059-4
【正文快照】: 1、引言同伴互評(peer feedback,也稱同伴反饋)是一種合作學習機制,是與教師評閱(teacher feed-back)相對而言的。同伴互評的理論基礎是過程教學法(process-oriented approach)以及社會建構主義(social constructionist approach)的合作學習理論(collaborative learning)。歐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朱玉彬;許鈞;;關注過程:現(xiàn)代翻譯教學的自然轉向——以過程為取向的翻譯教學的理論探討及其教學法意義[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0年01期
2 王樹槐;;西方翻譯教學研究:特點、范式與啟示[J];上海翻譯;2009年03期
3 連淑能;;翻譯課教學法探索——《英譯漢教程》教學方法提示[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年04期
4 苗菊;;翻譯能力研究——構建翻譯教學模式的基礎[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阮玉慧;;英語專業(yè)筆譯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2 王曉農(nóng);安廣民;;翻譯課堂教學與網(wǎng)絡自主學習整合模式探討——以外語專業(yè)本科翻譯基礎課程教學為例[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12期
3 董娜;;大學英語翻譯教材建設的現(xiàn)狀與改革[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年04期
4 王翡;;對高職高專翻譯專業(yè)教學若干問題的思考[J];才智;2011年20期
5 周曉嫻;;國內(nèi)本地化行業(yè)發(fā)展及職業(yè)本地化翻譯人才培養(yǎng)[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6 陳雪;寧中年;;外語能力與翻譯能力[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7 張小寧;;近六年國內(nèi)英語專業(yè)本科筆譯教學研究綜述[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8 黃澤英;;基于翻譯能力研究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探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9 高帆;;語境在外語翻譯教學中的作用[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11期
10 戴建春;;“以過程為中心”的翻譯教學模式建構[J];平頂山工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馮全功;;職業(yè)翻譯能力與MTI筆譯教學規(guī)劃[A];全國首屆翻譯碩士(MTI)教育與翻譯產(chǎn)業(yè)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王傳英;;本地化行業(yè)發(fā)展與MTI課程創(chuàng)新[A];全國首屆翻譯碩士(MTI)教育與翻譯產(chǎn)業(yè)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林一菁;;英語專業(yè)學生翻譯能力構成因素論[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十輯)[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朱琳;譯者為中心的多學科性翻譯理論建構[D];南開大學;2010年
2 薄振杰;中國高校英語專業(yè)翻譯教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3 易經(jīng);試論翻譯學體系的構建[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4 張瑞娥;英語專業(yè)本科翻譯教學主體交往體系建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騰國立;解構主義翻譯理論對翻譯實踐的啟示[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2 萬正發(fā);論體驗哲學觀對翻譯認知能力的闡釋[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3 張艷紅;異化翻譯策略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李晨;翻譯能力實證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5 陳學云;新課標下高中生翻譯能力問卷調(diào)查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1年
6 王媛;英語專業(yè)本科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D];山西大學;2011年
7 戴領;語境分析模式與譯者轉換能力的培養(yǎng)[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1年
8 安坤;基于過程教學法的高職學生專業(yè)英語翻譯能力的實證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9 馬紅艷;預設及其認知闡釋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10 莫嬌;基于項目的EFL學生翻譯工具能力培養(yǎng)之實證研究[D];湖南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朱玉彬;;以教學為取向的翻譯能力探討[J];外語研究;2008年03期
2 王樹槐;王若維;;翻譯能力的構成因素和發(fā)展層次研究[J];外語研究;2008年05期
3 牟俊貞,時慶梅;翻譯實踐課應以過程為導向[J];山東外語教學;2002年05期
4 連淑能;;翻譯課教學法探索——《英譯漢教程》教學方法提示[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年04期
5 苗菊;;翻譯能力研究——構建翻譯教學模式的基礎[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雷春華;饒振輝;;談外語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辯證關系[J];文教資料;2006年24期
2 丁偉麗;;中職語文教學中合作性學習的探索[J];科技信息;2009年19期
3 李艷萍;合作學習與漢語口語教學[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4 劉文紅;;從關聯(lián)理論看合作學習在成人外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成人教育;2006年06期
5 姚雙云;;合作學習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廣東教育(教研版);2008年01期
6 王新穎;;合作學習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市場;2011年09期
7 管淑紅;;外語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8 李穎;;合作學習的理念在經(jīng)貿(mào)類專業(y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jīng)濟;2007年22期
9 劉金梅;;合作外語學習的跨文化交際詮釋[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10 聶華;外語教學中的合作學習策略[J];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桂平;蔡東風;尹寶生;徐立軍;陳建軍;;翻譯工作室[A];機器翻譯研究進展——2002年全國機器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張晗;;淺析翻譯中依賴詞典造成的幾個誤區(qū)[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張志;;淺談翻譯理論與翻譯技巧的作用[A];福建省首屆外事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譚倩倩;;哲學解釋學觀下的闡釋學翻譯理論——論斯坦納的闡釋學翻譯與伽達默爾的哲學解釋學的關系[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劉立香;;翻譯過程的有聲思維實驗研究[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6 林莉;倪盛儉;;文化移情之于翻譯[A];福建省首屆外事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馬一寧;;再論翻譯寫作學的建構[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倪睿;李養(yǎng)龍;;從主體間性談《沉沒之魚》之譯寫[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楊鵬;;認知心理學視角下的翻譯過程[A];福建省首屆外事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張傳彪;;篇首語[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明龍;譯事歷五載,甘苦告世人[N];中華讀書報;2009年
2 張磷;倫敦橋與翻譯[N];中華讀書報;2003年
3 傅小平;“請勿遷怒于信使!”[N];文學報;2007年
4 聶錦芳 北京大學哲學系;學術翻譯與內(nèi)涵辨析:以Recht的中譯為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5 胡鵬林;翻譯與誤讀[N];中華讀書報;2005年
6 夏吾東智;藏語科技詞匯翻譯的挖創(chuàng)借[N];黃南報;2007年
7 王平 郭蓉;警惕變味學術翻譯[N];社會科學報;2006年
8 谷羽;阿翰林:針對翻譯弊端的一劑良方[N];中華讀書報;2007年
9 吉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韓振宇;論“和而不同”的跨文化翻譯策略[N];光明日報;2009年
10 本報記者 李凌俊;“無限接近原著”[N];文學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滕梅;1919年以來的中國翻譯政策問題初探[D];復旦大學;2008年
2 李占喜;翻譯過程的關聯(lián)—順應研究—文化意象處理舉隅[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5年
3 吳波;論譯者的主體性[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4 湯(竹君);中國翻譯與翻譯研究現(xiàn)狀反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朱曄;翻譯的模糊性特點[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6 易經(jīng);試論翻譯學體系的構建[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7 陳偉;學理反思與策略重構[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6年
8 陳科芳;修辭格翻譯的語用學探解[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年
9 黃楊英;關聯(lián)翻譯理論與幽默諷刺文本的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10 王莉娜;翻譯的折衷主義及倫理視角[D];復旦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婷婷;團體凝聚力對小組外語合作學習有效性影響的研究[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2 徐波;合作學習理論背景下博客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運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月會;合作學習在EFL教學中應用的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2年
4 黃列梅;通過合作學習培養(yǎng)研究生的合作能力[D];重慶大學;2009年
5 唐明輝;合作學習中同伴關系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6 杜翼;翻譯過程的整合模式及其在法律文本時間概念翻譯中的應用[D];西南大學;2006年
7 趙耀;品牌名稱翻譯中的文化順應[D];湘潭大學;2006年
8 張凌;圖式理論在翻譯過程中的實現(xiàn)[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9 王少爽;大眾文化語境下的翻譯[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10 張健;翻譯過程中翻譯策略和翻譯單位的TAPs語料研究[D];清華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8592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859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