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地區(qū)城鄉(xiāng)學生雙言生活狀況對比調查
本文關鍵詞:泉州地區(qū)城鄉(xiāng)學生雙言生活狀況對比調查
更多相關文章: 泉州地區(qū) 普通話 閩南方言 雙言生活城鄉(xiāng)對比
【摘要】:本文在深入調查閩南泉州市和永春縣中小學生語言使用狀況的基礎上,分析了城鄉(xiāng)中小學生在普通話和方言使用上存在的不和諧現(xiàn)象;闡述了家長的語言傾向、學校教師的語言選擇和社會公共環(huán)境等因素對語言生活產生的影響;指出在方言區(qū)科學穩(wěn)妥構建和諧的語言生活,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中小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呼吁在加強普通話推廣的同時,還需要樹立保護方言的意識,建立普通話與方言和諧共行的語言環(huán)境,使我們的語言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作者單位】: 泉州師范學院;
【關鍵詞】: 泉州地區(qū) 普通話 閩南方言 雙言生活城鄉(xiāng)對比
【基金】:福建省高校服務海西建設重點項目“閩南文化的傳承和海西社會發(fā)展”(2009B053) 福建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項目“泉州方言傳承的現(xiàn)狀與保護策略研究”(項目編號:JA12224S)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08;G635.5
【正文快照】: 普通話和漢語方言分別承載著豐富的中華文化和地域文化。語言的變化意味著文化的變化。在大力推廣普通話的閩南地區(qū),承載著豐厚的閩南文化的閩南方言,其延續(xù)和傳播情況會是怎樣?在城市、在鄉(xiāng)村,推普之后普通話與方言是否仍然各司其職?閩南方言區(qū)普通話和方言的雙言生活情況引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鄔美麗;;語言態(tài)度研究述評[J];滿語研究;2005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鄔美麗;張瑞芳;;內蒙古達拉特旗散居蒙古族語言使用情況調查[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鄔美麗;在京少數民族大學生語言使用及語言態(tài)度調查[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2 夏歷;在京農民工語言狀況研究[D];中國傳媒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劉靜;隆林仡佬族母語使用類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2 李宏儒;浦東公務員和教師語言能力、行為和態(tài)度及其相關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曹佳;大學生對英語、漢語態(tài)度的調查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何澤儀;彭婷;;入湘三峽移民與當地居民的文化融合探析[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2 王遠新;論我國少數民族語言態(tài)度的幾個問題[J];滿語研究;1999年01期
3 鄔美麗;;語言態(tài)度研究述評[J];滿語研究;2005年02期
4 游汝杰;;方言和普通話的社會功能與和諧發(fā)展[J];修辭學習;2006年06期
5 薄守生;董照輝;;有關語言生態(tài)危機的研究對當前語言政策的影響[J];語言文字應用;2007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老師請說普通話[J];黃金時代(男仔女仔);2002年02期
2 任琨;;我學普通話[J];教育文匯;2011年08期
3 王裕華;;我在澳門學會普通話[J];黃金時代;2010年05期
4 盧海麗;;河南省扶溝縣韻母[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5 章紅;;淺談用普通話教學的意義及學好普通話的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04期
6 李晨;;江蘇大豐方言與普通話聲韻調系統(tǒng)的比較[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7 韓曉云;;河北藁城方言程度副詞說略[J];華中人文論叢;2011年01期
8 傅靈;;普通話對兒童母語語音意識的影響[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15期
9 陳耀明;;上海流行“滬語熱”[J];黃金時代;2003年04期
10 鄭人萍;陶靈;;石城方言與普通話的詞匯特征比較[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1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覃鳳余;余瑾;王莉寧;;方言~普通話中介語的詞匯語法問題[A];第二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林清書;;武平人所說的普通話[A];福建省語言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3 苗青;;普通話與北京話[A];河南省學校管理與學校心理研究會第九次年會交流論文論文集[C];2004年
4 ;江洛一先生論吟誦[A];吟誦經典、愛我中華——中華吟誦周論文集[C];2009年
5 王孟杰;于水源;;普通話女聲二合元音F1和F2的統(tǒng)計分析[A];第八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6 陳嘉猷;鮑懷翹;;基于EPG的普通話塞音、塞擦音發(fā)音過程研究[A];第六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上)[C];2003年
7 凌鋒;王理嘉;;普通話上聲深層形式和表層形式[A];第六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下)[C];2003年
8 曹先擢;;關于普通話文白異讀的答問[A];中國辭書論集2000[C];2000年
9 鮑懷翹;鄭玉玲;;普通話動態(tài)腭位圖數據統(tǒng)計分析初探[A];新世紀的現(xiàn)代語音學——第五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10 方強;李愛軍;;普通話鼻化元音的研究[A];第六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上)[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堅平;“青春詩會”讓講普通話成為時髦[N];中國文化報;2005年
2 本報記者 朱永華 實習生 鄧科;普通話:尷尬與期待[N];湖南日報;2005年
3 記者 沈雪梅;年內萬人測試普通話[N];南通日報;2005年
4 王堯;香港流行普通話[N];人民日報;2004年
5 本報記者 李岱娜;學習普通話 講好普通話[N];汕頭日報;2005年
6 記者 韓曉玲邋特約記者 梁煒;全省高校普通話大賽在漢落幕[N];湖北日報;2008年
7 宕昌縣沙灣中心小學教師 趙鳳霞 吳瓊;淺談農村教師如何說好普通話[N];隴南日報;2008年
8 記者 熊芙蓉;29位縣級干部帶頭參加普通話預賽[N];廣元日報;2008年
9 怓新紅;普通話培訓重在實效[N];駐馬店日報;2008年
10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教務處 李紅衛(wèi);博士從教就可免考普通話?[N];中國教育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茂林;普通話自然話語的韻律模式[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陳建偉;臨沂方言和普通話的接觸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3 梅麗;泰國學習者知覺與產出普通話塞擦音/擦音的實驗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4 王淑艷;外來人口與廣州市語言狀況關系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6年
5 殷相印;微山方言語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6 顧欽;語言接觸對上海市區(qū)方言語音演變的影響[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7 宋剛;普通話兒童早期動詞習得:范疇、論元結構與句法線索[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8 史寶輝;漢語普通話詞重音的音系學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4年
9 賈媛;普通話焦點的語音實現(xiàn)及音系分析[D];南開大學;2009年
10 鄧永紅;桂陽土話語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幼琨;方言對兒童語音意識形成和發(fā)展的影響[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2 李穎;唐山市區(qū)方言連續(xù)變調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5年
3 張愛英;臨漳方言中幾個表示時體意義的成分[D];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4 穆保金;山西柳林方言的詞匯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5 劉群秀;全州話與普通話主要語法差異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09年
6 李艷;論普通話中表達個人意愿的否定形式[D];暨南大學;2000年
7 林奕高;印尼學習者習得漢語普通話塞音和塞擦音實驗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8 陳偉;現(xiàn)代漢語介詞短語語序問題研究[D];貴州大學;2007年
9 鄭靜玉;方言經驗對普通話音系感知的影響[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10 朱紅紅;五臺方言向普通話靠攏趨勢考察—從詞匯的角度[D];山西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8528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852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