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經濟新聞語篇主位推進模式的對比研究
本文關鍵詞:英漢經濟新聞語篇主位推進模式的對比研究
【摘要】:本文以韓禮德的主位理論以及捷克語言學家丹尼斯提出的主位推進模式為理論框架,通過中英對比研究,旨在了解英漢經濟新聞語篇中的主位推進模式選擇的異同,以及造成這些相似和差異的潛在因素;趪鴥韧鈱W者提出的各種主位推進模式,本文根據經濟新聞語篇自身的特點,提出了六種主位推進模式作為分析模式,包括平行型、延續(xù)型、集中型、交叉型、派生型和無規(guī)則型。本文研究語料由5個漢語經濟新聞語篇和5個英語經濟新聞語篇組成。漢語語篇選自《中國經濟報》,《中國經營者報》以及新華網等網站;英語語篇選自Financial Post和Washington Post等知名外文網站。研究結果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1.集中型和延續(xù)型是中英經濟新聞語篇采用最多的主位推進模式。英語經濟新聞語篇中六種模式使用頻率的順序為:延續(xù)型集中型交叉型平行型派生型無規(guī)則型;漢語經濟新聞語篇中順序為:集中型延續(xù)型平行型交叉型無規(guī)則型派生型;2.在缺省主位的使用上,漢語經濟新聞語篇要多于英語語篇;3.漢語經濟新聞語篇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是集中型模式,而英語則是延續(xù)型模式;英語經濟新聞語篇中交叉型模式的比例高于平行型模式,而漢語經濟新聞語篇則恰好相反;4. 漢語語篇中的無規(guī)則模式的使用頻率遠高于英語語篇。本文從交際功能、語言特征以及思維模式等三個方面對造成英漢經濟新聞語篇中主位推進模式的相似和差異的原因進行分析。經濟語篇主要功能是就某一經濟現象或問題提供相關信息。因此描述多采用集中型模式和延續(xù)型模式,這是造成相似的主要原因;漢語是一種意合語言,結構靈活,句子較為松散,主語可以省略,但不影響意思的表達,這就決定了漢語語篇中缺省主位的出現頻率要高于英語語篇;中國人是螺旋式思維, 重意象,輕邏輯,而西方人是線性思維,著重于形式和邏輯性,因此,漢語經濟新聞語篇使用頻率最高的是集中型模式而在英語經濟新聞語篇中,以延續(xù)型模式為主進行層層推進。主位推進模式是建構語篇的有力工具,掌握其主要特點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語篇。本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中西文化和思維模式的異同,對于經濟新聞語篇的理解、寫作以及翻譯有一定的啟示。
【關鍵詞】:主位推進模式 經濟新聞 主位理論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15;H315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1-15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1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Present Study11-12
- 1.3 Research Design12-14
- 1.3.1 Research Questions12
- 1.3.2 Data Collection12-13
- 1.3.3 Research Method and Procedure13-14
- 1.4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4-15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5-27
- 2.1 Studies on Thematic Progression(TP)Patterns Abroad15-18
- 2.2 Studies on TP Patterns in China18-22
- 2.2.1 TP Patterns Proposed by Xu Shenghuan18
- 2.2.2 TP Patterns Proposed by Huang Guowen18-19
- 2.2.3 TP Patterns Proposed by Zhu Yongsheng19-20
- 2.2.4 TP Patterns Proposed by Hu Zhuanglin20
- 2.2.5 TP Patterns Proposed by Huang Yan20-21
- 2.2.6 Other TP Patterns21-22
- 2.3 Review of TP Patterns in Texts of Different Genres22-26
- 2.3.1 Previous Studies Abroad22-24
- 2.3.2 Previous Studies in China24-26
- 2.4 Summary26-27
- Chapter Three Thematic Theory27-39
- 3.1 Theme and Rheme27-35
- 3.1.1 Types of Theme29-32
- 3.1.2 Thematic Structure32-35
- 3.2 Thematic Theory35-39
- 3.2.1 Mathesius' Thematic Theory35-36
- 3.2.2 Halliday's Thematic Theory36-37
- 3.2.3 Concept of Thematic Progression37-39
- Chapter Four TP Pattern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Economic News Report39-68
- 4.1 Analytical Procedure39-40
- 4.2 Logical Semantic Relations in TP Patterns40-41
- 4.3 Samples' Analysis41-65
- 4.3.1 Analysis of English Sample One and Chinese Sample One41-51
- 4.3.2 Analysis of English Sample Two and Chinese Sample Two51-60
- 4.3.3 Analysis of English Sample Three and Chinese Sample Three60-62
- 4.3.4 Analysis of English Sample Four and Chinese Sample Four62-65
- 4.4 Discussion of TP Pattern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Economic News Report65-67
- 4.4.1 Distribution of TP Pattern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Economic News Report65-66
- 4.4.2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66-67
- 4.5 Summary67-68
- Chapter Five Discussion of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68-74
- 5.1 Similarities in the Choices of TP Patterns68-69
- 5.2 Linguistic Features and Ways of Thinking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 Choices of TP Patterns69-73
- 5.2.1 Different Ways of Thinking69-70
- 5.2.2 Different Linguistic Features70-73
- 5.3 Summary73-74
- Chapter Six Conclusion74-77
- 6.1 Findings74-75
- 6.2 Implications75
- 6.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Study in the Future75-77
- Bibliography77-79
- Appendix79-80
- Acknowledgements80-81
- 個人簡歷8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曉陸;新聞語篇功能分析[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2 王金玲;;論俄語新聞語篇的交際沖突[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年01期
3 武利茹;;新聞語篇的元功能分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4 王荔儷;;從新聞語篇看英漢閱讀速度對比[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8年05期
5 王金玲;;俄語政治新聞語篇的批評分析[J];外語學刊;2009年03期
6 高新華;李克;;體育新聞語篇的認知語言學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7 李克;李淑康;;體育新聞語篇中名詞回指構建的認知機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8 張引;;英語新聞語篇中的名詞化功能及其翻譯策略研究[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9 周嵐;;中英報刊財經新聞語篇對比研究[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10 錢坤;;中外商務新聞語篇功能的比較分析[J];武漢船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王金玲;;論俄語新聞語篇的合作性與沖突性[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劉麗萍;;新聞語篇的批評性話語分析——《紐約時報》關于谷歌退出中國大陸報道的個案分析[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李紅梅;;英語新聞語篇的對比批評性分析:個案分析[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王天華;新聞語篇中的隱性評價與動態(tài)讀者定位[D];山東大學;2008年
2 太清艷;新聞語篇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3 李曙光;巴赫金超語言學理論的重新語境化及其在書面新聞語篇分析中的應用[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靚子;突顯理論視角下的新聞語篇分析[D];黑龍江大學;2009年
2 韓艷麗;新聞語篇的關聯性分析[D];黑龍江大學;2009年
3 郭夢音;報紙新聞語篇副文本的互文分析[D];復旦大學;2014年
4 柳椰;英語政治新聞語篇中介入資源研究[D];鄭州大學;2015年
5 魏陽陽;中西方暴恐新聞語篇的評價資源對比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6 嚴旭;從概念整合理論的視角解析墨西哥移民新聞語篇[D];西南大學;2015年
7 宋迎;新聞語篇圖文關系的多模態(tài)分析[D];南昌大學;2015年
8 馬競賽;順應性理論視域下災難新聞語篇中模糊語研究[D];華北理工大學;2015年
9 趙敏;基于語料庫的中美英語新聞語篇立場標記語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5年
10 王茜;海峽兩岸時政新聞語篇的語用研究[D];浙江財經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8342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834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