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青藏高原的骨系血親氏族——以語言學視角探古羌人淵源
本文關鍵詞:“羌”■:青藏高原的骨系血親氏族——以語言學視角探古羌人淵源
【摘要】:漢文史籍記載中的古羌人種屬繁多,后人關于其起源的研究多以"西方牧羊人也"之表意為基調(diào)。本文從語言學的視角,探討了"羌"記音的可能性。通過分析對比"羌"■在漢、藏文中的含義和變化,認為象形文字甲骨文之"羌"在與青藏高原南下族群接觸后被用來記音,后世史家在研究過程中則忽略了這一可能性。而古藏文中的"羌"■即現(xiàn)代藏文的"倉"■,意為"骨系血親氏族",不僅揭示了古羌人的淵源,還原了古羌人社會早期的發(fā)展狀況,還在客觀上解釋了羌人何以種屬繁多的根本原因。
【作者單位】: 蘭州大學;河南科技大學;
【關鍵詞】: 羌 藏文 社會形態(tài) 氏族
【分類號】:H274;K289
【正文快照】: 古羌人為藏族之直系先民漢文古籍中對羌人的記載,是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和朝代的更替由近及遠的,它與中原政權(quán)由弱小變強大,,不斷向外拓邊的進程是同步的。殷商卜辭中所記載的“羌”指的是分布在今河南、山西的羌人部落,西周至春秋時期的文獻中所記載的“羌”指的是分布在關中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才讓太;;藏文起源新探[J];中國藏學;1988年01期
2 巴臥·祖拉陳哇 ,黃顥;《賢者喜宴■》摘譯[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1980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江瀚;;略論荀子禮樂學說之思想意義[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3期
2 陳丕武;;論王僧孺的麗逸詩風[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3 宋丁羿;;史料利用與儒家《春秋》學的形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1期
4 方松;;《論語》的判斷句[J];安康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5 秦開鳳;;論黃帝祭祀的政治文化功能——以現(xiàn)存公祭黃帝陵之祭文為分析基礎[J];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6 李明;;《棇之戰(zhàn)》詞語教學札記[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12期
7 楊濤;;從“路程”到指南看道德觀的變化[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7期
8 李昌禮;;試論《九歌》“托以諷諫”的思想內(nèi)涵[J];安順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9 楊輝;;先秦禮教與樂教之關系及地位變遷考[J];保定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10 張強;道德倫理的政治化與秦漢統(tǒng)治術[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曹懷鋒;陳磊;;《管子》政令體現(xiàn)“生態(tài)”治國理念[A];安徽省管子研究會2011年年會暨全國第六屆管子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11年
2 張連偉;;《國語·齊語》與《管子·小匡》辨析[A];安徽省管子研究會2011年年會暨全國第六屆管子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11年
3 楊銘;;唐代西北民族的“吐蕃化”及其對藏族形成的作用[A];中外關系史論文集第17輯——“草原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廖名春;;《左傳》、《國語》易筮言“八”解[A];《春秋》三傳與經(jīng)學文化[C];2009年
5 北村一仁;;南北朝時期的“荒”[A];魏晉南北朝史研究:回顧與探索——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葛志毅;;釋炎帝神農(nóng)氏[A];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第四輯)[C];2010年
7 朱悅梅;;多元宗教文化影響下吐蕃職官管理制度的形成[A];中外關系史論叢第19輯——多元宗教文化視野下的中外關系史[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凱波;屈騷評論與漢代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國政治現(xiàn)象剖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別道玉;《國語》與先秦文化精神[D];南開大學;2010年
4 呂廟軍;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符號[D];南開大學;2010年
5 張欣;先秦飲食審美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淡樂蓉;藏族“賠命價”習慣法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7 姚曉娟;周代家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張燕;《周禮》所見王室起居職官專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卓嘎;藏族天文歷算傳承模式及其變遷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10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華宇;先秦兩漢天下觀[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董云香;先秦節(jié)慶文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師璐露;《國語》語言藝術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楊銘;先秦儒道游觀比較[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張野;先秦休閑文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鄭彩云;從“崇禮”到“詭道”[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楊蘭蘭;宋元時期西藏止貢噶舉派歷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8 吳迪;藏族傳統(tǒng)生態(tài)倫理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9 呂全義;《臣辰v傘訪難芯縖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崔蓬克;“禮”和“禮”參構(gòu)詞語的語義分析及修辭闡釋[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聞宥;;論所謂南語[J];民族語文;1981年01期
2 山口瑞鳳;劉援朝;;《三十頌》與《性入法》成書年代考——兼論吞彌三布扎在世年代[J];西藏研究;1986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連生;;藏文號碼代字及其計算機排索[J];語言研究;1983年02期
2 鄭張;尚芳;;上古漢語的S-頭[J];溫州師范學院學報;1990年04期
3 王啟龍;民國時期的藏語言文字研究[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4 戴忠沛;;藏文注音西夏文殘片的分類和來源[J];民族研究;2009年06期
5 多杰卓瑪;;現(xiàn)代藏語詞語信息庫構(gòu)建研究[J];電腦開發(fā)與應用;2010年07期
6 完瑪冷智;;更敦群培大師對藏語言文字研究的學術貢獻[J];中國藏學;2010年03期
7 達哇彭措;;藏文字處理元輔音可搭配形式統(tǒng)計[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8 申新泰;藏語語法教學中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問題[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1期
9 胡書津 ,于康容;藏文文法“Ia Sgra”格助詞語法意義淺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1984年02期
10 根敦群培 ,陳金鐘;藏文的由來與演變[J];西北民族研究;198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玉忠;李保利;俞士汶;蘭措吉;;基于格助詞和接續(xù)特征的藏文自動分詞方案[A];第一屆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孫伯君;;《西番譯語》藏文前加字的對音[A];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第四輯)[C];1994年
3 向光忠;;釋“姓”與“氏”之文字構(gòu)造與文化蘊涵[A];世紀之交的中國應用語言學研究——第二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4 李樹蘭;;滿文藻飾詞研究[A];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輯)[C];1991年
5 芒·牧林;;古突厥文來源新探[A];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第七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哈斯巴特爾;;文化視角下的文字與語言比較研究(內(nèi)容提要)[A];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第七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杜鵑;;漢之前的漢字統(tǒng)一與規(guī)范[A];黑龍江省語言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8 江荻;;藏語語法詞典的構(gòu)建方法:詞條與文本互動[A];中文信息處理前沿進展——中國中文信息學會二十五周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9 扎洛;索南仁欠;;漢藏機器翻譯中復句的翻譯規(guī)則研究[A];中文信息處理前沿進展——中國中文信息學會二十五周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10 殷建民;;基于ISO10646的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字排版技術研究[A];民族語言文字信息技術研究——第十一屆全國民族語言文字信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德吉 邊巴次仁;藏文走在我國少數(shù)民族文字信息化前列[N];中國民族報;2008年
2 記者 朗杰 裘立華;藏文詞典越來越厚[N];新華每日電訊;2002年
3 德吉邋劉錚 胡星;藏文在信息化時代得到傳承和發(fā)展[N];人民日報;2008年
4 王坤寧;國家投千萬元編纂《藏文大辭典》[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年
5 錢學雁;《藏文大辭典》編纂工作啟動[N];中國知識產(chǎn)權(quán)報;2008年
6 聞澤;西藏藏文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N];中國電子報;2008年
7 記者 馮曉芳 李華穎;我國藏文信息處理技術日臻完善[N];經(jīng)濟參考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曉勇 實習生 關茹;千年瑰寶煥新彩[N];西藏日報;2009年
9 胡德康;切實規(guī)范藏文用字 努力提高城市品位[N];甘孜日報(漢文);2007年
10 記者 王慧芳;藏文軟件研發(fā)與推廣應用工作總結(jié)會召開[N];中國電子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那加才旦;古代藏語文研究(7-11 A.D.)[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2 多杰東智;藏語安多方言動詞的自主非自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3 烏力吉白乙拉;八思巴文變形體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07年
4 王新華;唐五代敦煌語音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5 塔娜;錫埒圖·固什譯《米拉日巴傳》語言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6 林巽培;回鶻文慈恩傳轉(zhuǎn)寫與漢字音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普布旦增;藏文自動分詞技術方法研究[D];西藏大學;2010年
2 尼馬才讓;藏文書面語發(fā)展歷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1年
3 羊毛卓么;藏文詞性自動標注系統(tǒng)的研究與實現(xiàn)[D];西藏大學;2012年
4 葉西切忠;基于web的藏文文本自動分類研究與實現(xiàn)[D];青海民族大學;2012年
5 劉欣;歷史文化語境下的語義變遷[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6 格桑多吉;基于Linux的藏文本地化研究[D];西藏大學;2008年
7 多杰;敦煌藏文獻中道歌之發(fā)展及其思想藝術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06年
8 尼瑪扎西;漢藏在線翻譯多媒體電子詞典設計研究與實現(xiàn)[D];西藏大學;2008年
9 何向真;多語言電子詞典構(gòu)建[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10 道杰本;藏文副詞的語法功能屬性庫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8154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815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