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篇章零形回指研究再探討
本文關鍵詞:《左傳》篇章零形回指研究再探討
更多相關文章: 零形回指 《左傳》 聯想回指 潛在干擾 動詞配價
【摘要】:文章在《〈左傳〉篇章零形回指研究》的基礎上,仍以《左傳·隱公》為例,對《左傳》篇章零形回指所涉及的問題做了進一步的探討,并對上次研究所得出的數據及相關結論進行了修正和補充。
【作者單位】: 大連理工大學人文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瓊州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華北電力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關鍵詞】: 零形回指 《左傳》 聯想回指 潛在干擾 動詞配價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左傳》篇章零形回指研究”(項目編號:11BYY074)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141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三年前我們在《左傳篇章零形回指研究—以隱公為例》t9j一文中,,以篇章回指研究的三種理論—即話題連續(xù)性理論、可及性理論和層級理論為框架,對《左傳。隱公》的語料進行了量化考察,得出了如下結論:研究《左傳》篇章回指的理論框架當以話題連續(xù)性理論為基本框架,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陸建華;;墨子之禮學[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2 王謀寅;;對中國成文法起源問題的思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3 程宏亮;;論韓駒詩學觀[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4 倪晉波;最后的瞻望——《左傳》人物瀕亡心理描寫初窺[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5 楊柳;;先秦道家思想中的“大”美[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6 朱智武;;中國古代墓志起源新論——兼評諸種舊說[J];安徽史學;2008年03期
7 李勇;祝凱歌;;古希臘史研究的新突破——評《多維視域下的古典雅典城鄉(xiāng)關系》[J];安徽史學;2008年03期
8 湯城;;王夫之論史文繁簡[J];安徽史學;2012年03期
9 闞緒良;呂曉玲;;從“桃之夭夭”到“逃之夭夭”[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10 劉繼剛;;先秦旱災概論[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1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虞萬里;;商周稱謂與中國古代避諱起源[A];傳統中國研究集刊(第一輯)[C];2005年
2 查清蘭;;《左傳》外交辭令的委婉特色[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王艷頻;;串詞在“說新聞”語篇中的銜接特點[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張勃;;寒食節(jié)起源研究[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樣與保護——中國傳統節(jié)日(清明·寒食)論壇文集續(xù)編[C];2011年
5 吳銳;;《春秋》三傳之“諸夏”與后世“漢族”的斷裂[A];《春秋》三傳與經學文化[C];2009年
6 譚家健;;《左傳》美學思想札記[A];《春秋》三傳與經學文化[C];2009年
7 劉麗文;;《左傳》與《周易》的哲學化[A];《春秋》三傳與經學文化[C];2009年
8 許子濱;;從《左傳》看《儀禮》的成書及其反映的時代[A];《春秋》三傳與經學文化[C];2009年
9 姚小鷗;王克家;;《左傳》“攝官承乏”解[A];《春秋》三傳與經學文化[C];2009年
10 單周堯;;《春秋左傳讀敘錄》的評價問題[A];《春秋》三傳與經學文化[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邢培順;曹植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國政治現象剖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姜寧;《春秋》義疏學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開大學;2010年
5 李秉震;漢語話題標記的語義、語用功能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呂廟軍;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符號[D];南開大學;2010年
7 劉杰;漢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闡釋[D];南開大學;2010年
8 潘葦杭;先秦兩漢堯文化探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宮芳;先秦齊國的國家管理思想與實踐[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10 崔存明;荀子與儒家六藝經典化[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于歐洋;六朝駢文的興盛與形式美學的發(fā)展[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金鑫;王充《論衡》與東漢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曉娜;《史記》與齊魯文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岳亞莉;豫北地區(qū)戰(zhàn)國墓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5 楊迎春;觀念、制度與春秋邦交模式變遷[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李華宇;先秦兩漢天下觀[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董云香;先秦節(jié)慶文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思齊;《新序》《說苑》小說價值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李玲;婚聯隱喻的語篇功能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10 鄭彩云;從“崇禮”到“詭道”[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于峙嶸;《左傳》鞍之戰(zhàn)中“自今”一語釋義[J];昭烏達蒙族師專學報;1984年02期
2 孫綠怡;“盈其隧炭”議——讀《左傳》札記[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87年03期
3 郭挺之;對《左傳》幾條注釋的再議[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1991年02期
4 劉耀華;《左傳》“以+賓”結構與動詞關系[J];漢字文化;1995年03期
5 張文霞;《左傳》“死”類動詞初探[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6 楊林青;;《左傳》動詞同義詞研究[J];韶關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7 龔文菊;;從《左傳》中賓語前置句來看《左傳》作者[J];天府新論;2008年S2期
8 許夙慧;;《左傳》中的避諱語使用舉要[J];語文學刊;2010年07期
9 宋麗琴;;《左傳》行人辭令中表謙敬委婉語詞表現形式研究[J];華章;2011年06期
10 米萬鎖;試論《左傳》中同義詞語對現代化漢語的影響[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1987年S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錢慧真;;《左傳》疑義新證[A];中國訓詁學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2 查清蘭;;《左傳》外交辭令的委婉特色[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周統權;;動詞配價的質效應與量效應——來自失語癥研究的證據[A];第六屆漢語詞匯語義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劉敏;張旗;;《左傳》語法現象例析[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陳靜;;漢語配價語法研究[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6 劉寧靜;張衛(wèi)國;;動詞配價的確定原則及三價動詞再分類探索[A];內容計算的研究與應用前沿——第九屆全國計算語言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7 殷國光;華建光;;《莊子》動詞配價研究[A];和諧社會:社會建設與改革創(chuàng)新——2007學術前沿論叢(下卷)[C];2007年
8 蔣平;;主語修飾語的零形指代現象及認知功能基礎[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9 許征;;“文莫吾猶人也”別解[A];中國訓詁學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10 張金霞;;《爾雅注疏》標點瑣記摘要[A];中國訓詁學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王一民;“竄改”跟“篡改”有什么區(qū)別?[N];語言文字周報;2010年
2 記者 嚴紅楓 通訊員 尤弘川;浙江江山方言可能是殷朝古奄國語言[N];光明日報;2004年
3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 孟慶云;三折肱之典源在《周易》[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額爾敦朝魯;面向信息處理的蒙古語動詞語義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5年
2 翁依琴;漢語零形回指的認知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3 邱斌;古今漢語方位詞對比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4 李華;《左傳》修辭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8年
5 周統權;漢語動詞配價理論及其神經心理機制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6 彭吉軍;《論語》話題結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7 陳靜;語用認知視角下的指稱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8 丁加勇;隆回湘語動詞句式及其配價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9 李麗云;現代漢語動補式復合詞的結構與功能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帕提古力·麥麥提;基于向心理論的維吾爾語語篇回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海林;《左傳》成語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1年
2 王旭東;《左傳》軍事類單音節(jié)實詞同義詞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2年
3 李玲玲;《史記》交互動詞配價研究[D];新疆大學;2010年
4 焦紅梅;《左傳》杜預注與《漢語大詞典》編纂[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吳佳;[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6 黎潔瓊;《左傳》語典沿流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7 羅靜;《論語》動詞配價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8 牛長偉;《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中動詞配價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9 唐鮮藝;侗語上坎話動詞配價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1年
10 趙冬梅;《晏子春秋》單音節(jié)動詞配價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7774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777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