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美主流媒體關于“釣魚島事件”報道的批評性話語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8-16 04:24
本文關鍵詞:對中美主流媒體關于“釣魚島事件”報道的批評性話語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批評性話語分析 新聞語篇 意識形態(tài) 釣魚島事件
【摘要】:批評性話語分析作為語篇分析的一個分支,出現(xiàn)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批評性話語分析以韓禮德的系統(tǒng)功能語法為主要理論依據(jù),它的主要任務是分析語言、權力和意識形態(tài)之間的關系,討論語篇中所隱含的權力和意識形態(tài)關系,從而揭示出意識形態(tài)對語篇的影響,語篇對意識形態(tài)的反作用,以及語篇和意識是如何源于并服務于社會結(jié)構和權力關系的。新聞語篇是大眾傳媒的一種方式,由于它集中了語言和意識形態(tài)關系問題,所以一直以來都是從事批評性話語分析的學者們的興趣之所在。 本文以費爾克勞的三維分析模式和韓禮德的系統(tǒng)功能語法為理論框架。根據(jù)費爾克勞的觀點,語篇對社會身份,社會關系以及知識和意義系統(tǒng)的構建具有關鍵性的作用,“語篇”應該結(jié)合“話語實踐”和“社會實踐”。 本文的語料來源于《中國日報》和《華盛頓郵報》中關于“釣魚島事件”的相關報道,主要以中國在東海建立防空識別區(qū)的報道為樣本,分別從兩份報紙中選取了六篇報道進行了分析。分析過程采用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結(jié)合的方法。在語篇層面,,本文從詞匯選擇和及物性系統(tǒng)描寫了所選語料的語言特征;在話語實踐層面,本文通過新聞來源和轉(zhuǎn)述方式闡釋了新聞語篇與生成它的交際過程的關系;在社會實踐層面,解釋了交際過程和社會語境之間的關系。 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兩種報紙雖然對同一事件進行了報道,但在語言的選擇和話語實踐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從而揭示出了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特點。這也正說明了新聞語篇的生成受特定的意識形態(tài)和權力關系的影響,意識形態(tài)和權力關系又通過新聞語篇的語言特征表現(xiàn),人們不可避免地受到新聞語篇中的意識形態(tài)傾向的影響。 研究表明,中國媒體認為中國建立東海防空識別區(qū)完全是在相關的國際慣例和法律法規(guī)的前提下設立的,為的是維護中國的合法權益,并未對任何正常國際航班造成影響。而美國媒體卻報道這是中國不負責任的挑釁行為,定會對正常的國際航空秩序穩(wěn)定帶來威脅,也會造成局部地區(qū)的緊張局勢。
【關鍵詞】:批評性話語分析 新聞語篇 意識形態(tài) 釣魚島事件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136;H313
【目錄】:
- Abstract4-6
- 摘要6-7
- Contents7-9
- Ⅰ Introduction9-12
- 1.1 Research Background9-10
- 1.2 Research questions10
-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0-12
- Ⅱ Literature Review12-20
- 2.1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CDA12-14
- 2.2 Key Concepts in CDA14-16
- 2.2.1 Language14
- 2.2.2 Power14-15
- 2.2.3 Ideology15
- 2.2.4 The relationship among language, power and ideology15-16
- 2.3 Relevant Previous Studies16-20
- 2.3.1 Studies Abroad16-17
- 2.3.2 Studies at Home17-20
- Ⅲ Theoretical Framework20-30
- 3.1 Halliday’s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20-27
- 3.1.1 Three metafunctions of language21-22
- 3.1.2 Lexical Choice22-23
- 3.1.3 Transitivity23-27
- 3.2 Fairclough’s Three-dimensional Model27-30
- 3.2.1 Description29
- 3.2.2 Interpretation29
- 3.2.3 Explanation29-30
- Ⅳ Methodology30-33
- 4.1 Data Source30
- 4.2 Collecting Data30-31
- 4.3 Data Analysis31-33
- Ⅴ Results & Discussion33-58
- 5.1 Describing Linguistic Features of the Two Newspapers33-49
- 5.1.1 Lexical Choice33-40
- 5.1.2 Transitivity40-49
- 5.2 Interpreting the News Reports49-55
- 5.2.1 News Source49-52
- 5.2.2 Reporting Mode52-55
- 5.3 Hidden Power, Ideology & Political Orientation55-58
- Ⅵ Conclusion58-60
- 6.1 Findings of the Thesis58-59
- 6.2 Significance of the Thesis59
- 6.3 Limitations of the Thesis59-60
- References60-62
- Appendix62-69
- Acknowledgements6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辛斌;新聞語篇轉(zhuǎn)述引語的批評性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8年02期
2 辛斌;批評性語篇分析方法論[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2年06期
3 辛斌;語言、權力與意識形態(tài):批評語言學[J];現(xiàn)代外語;1996年01期
本文編號:6814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681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