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清代兩部《爾雅》啟蒙著作——李拔式的《爾雅蒙求》和姚正父的《爾雅啟蒙》
本文關鍵詞:論清代兩部《爾雅》啟蒙著作——李拔式的《爾雅蒙求》和姚正父的《爾雅啟蒙》
【摘要】:清代是雅學研究的全盛時期,出現(xiàn)了大量的雅學著作,其中李拔式的《爾雅蒙求》和姚正父的《爾雅啟蒙》是兩部重要的普及《爾雅》著作,目前學界關注較少。本文從體例、內容、特色和不足等方面對這兩部《爾雅》啟蒙著作進行了論述,有助于讀者對《爾雅》的進一步學習和研究。
【作者單位】: 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
【關鍵詞】: 《爾雅蒙求》 《爾雅啟蒙》 特點 不足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2YJC740103) 山東省社科規(guī)劃研究青年項目“清代雅書注釋與編纂研究”(11DWXJ05) 山東省高等學校人文社科研究項目“清代雅學研究”(J11WD22)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131.2
【正文快照】: 《爾雅》是我國最早按詞的義類編排的詞典為十三經之一,是傳統(tǒng)訓詁學的經典文獻之一。因此,清代皖派學者戴震提出了“《爾雅》,六經之通釋”、“余竊以為儒者治經,宜自《爾雅》始”①的宣言,使《爾雅》的研究在清代受到空前重視,《爾雅》成為研治經學、儒學以及閱讀古代典籍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延,杜勤;深圳市家庭參與體育活動的特點調查[J];福建體育科技;1997年03期
2 嚴光文;文學語言·特點·規(guī)范[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S3期
3 王德壽;漢語語法特點研究述評[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4 陳繼勇,劉躍斌;德國對華直接投資特點及問題探討[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5 孟鴻雁;《大學英語精讀》課后完形填空題淺析[J];咸陽師范?茖W校學報;1998年Z1期
6 徐希軍;美國早期兩黨形成特點新論[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5期
7 哈申格日勒;關于科爾沁土語的延續(xù)副動詞[J];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S1期
8 王立增;談哈薩克語方言詞語及其特點[J];西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漢文);2000年01期
9 陳燕;美國大學版詞典的編纂特點與發(fā)展趨勢[J];辭書研究;2001年01期
10 孫悟湖;元代宗教文化的特點[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蘇永康;;談超大型船舶的操縱特點[A];2009特大型船舶操縱和船舶安全與管理論文集[C];2009年
2 宋輝;;試論電子檔案的特點與管理[A];新時期檔案工作論文集[C];2005年
3 鐘國偉;;我國醫(yī)療糾紛基本特點分析[A];福建省衛(wèi)生經濟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四次年會論文集[C];2005年
4 張曉蘭;;新時期圖書館教育職能的特點探討[A];文化大省建設中的圖書館現(xiàn)代化——浙江省圖書館學會第八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5 王志國;;玻殼生產線外觀缺陷計數(shù)盒設計方案[A];電子玻璃技術研討會暨第八屆全體理事會論文集[C];2008年
6 王明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學界對馬卡連柯教育思想的研究[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7 徐慶國;黃豐;;關于加快發(fā)展我國現(xiàn)代農業(yè)的思考[A];推動新型工業(yè)化 促進湖南經濟發(fā)展——2007年湖南科技論壇(下)[C];2007年
8 李忠民;;淺談現(xiàn)代防雷技術[A];天氣、氣候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河南省氣象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陳聲波;羅志國;黃焱秋;;我院30年兒童腫瘤發(fā)生情況分析[A];2000全國腫瘤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10 方鐵;張錦鵬;;論西南邊疆跨境民族的特點和歷史傳統(tǒng)[A];2004年度全國世界民族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魏淑華;教師職業(yè)認同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2 洪尚郁;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特點[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3 朱艷新;大學生情緒調節(jié)策略的結構、特點及有效性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4 劉紅妮;漢語非句法結構的詞匯化[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5 文廷海;清代春秋谷梁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6 萬志全;揚雄美學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趙立新;日本違憲審查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8 邵軍航;委婉語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9 胡劍波;冒犯稱謂語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10 王紅麗;宋人唐詩觀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嚴文海;“人教版”與“北師版”新課程標準教科書(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的比較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2 張艷如;河北省產業(yè)集群發(fā)展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5年
3 李艷華;歷史文化視野中的福建坊刻本[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4 黃嘉璐;歐盟違憲審查制度初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5 劉潤生;論鄧小平民主政治思想[D];武漢大學;2005年
6 李勤玲;論敏捷供應鏈的優(yōu)勢及其在我國企業(yè)中的構建[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年
7 馮琳;英國出版業(yè)的發(fā)展特點及其啟示[D];北京印刷學院;2006年
8 李傳兵;中共十六大以來解決臺灣問題的理論與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9 楊猛;中國古代醫(yī)家的地域分布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10 侯東風;長春市中小學生注意品質特點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6726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672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