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話“果X”問句探索
發(fā)布時間:2017-08-11 02:28
本文關鍵詞:南通話“果X”問句探索
【摘要】:“果X”問句是南通話中的一種特殊的疑問句,使用頻率較高,是強勢問句。 “果X”問句從結構角度可以分為一般式、省略式、附加式、混合式等四種形式。疑問副詞“果”與其他狀語同現時,“果”有時固定在前,有時可前可后。“果X”結構在句中可以充當謂語、狀語、補語、賓語,但不能充當主語和定語。南通話中存在一組特殊的發(fā)問詞,如“果對、果是、果是哩啊、果犯得著、果作興、果過意”。“對、是、是哩啊、作過意”不能獨立成詞,與“果”凝合成一個詞。 從時體角度考察,“果X”問句分為未然體和已然體!肮焙汀肮奔诱Z氣詞“嘮”通常用來詢問未然體,“果曾”常用來詢問已然體。“果X”問句中“X”既可以是動詞,,也可以是形容詞。當“X”是動詞時,“X”從語義上可以分為無限結構、前限結構、雙限結構、后限結構和點結構等五大類。當“X”是形容詞時,形容詞一般都具有非定量的語義特征。疑問副詞“果”具有顯示疑問焦點和分化歧義結構的語義功能。 “果X”問句探詢功能有一個衰變的過程。從“全疑而問”到“半疑而問”,疑問程度不斷減弱。當疑問程度極度弱化,變成“無疑而問”時,“果X”問句的探詢功能就遷移到陳述功能和指令功能上。 南通話“果X”問句與江蘇省內的其他江淮方言、吳方言相比,有同有異!肮鸛”問句與江蘇省內其他方言的“F-VP”問句一樣,可以用于提問,具有顯示疑問焦點、分化歧義結構的功能;同時南通話“果X”問句與省內其他方言相比,也存在自己的個性,表現在不能與“V-neg-VP”或其他“F-VP”形式共存和不存在“果X”與“V-neg-VP”的混合形式兩個方面。
【關鍵詞】:南通話 “果X”問句 比較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渤海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172.4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錄6-8
- Catalogue8-10
- 引言10-14
- (一) 南通概況及語言使用情況10
- (二) 南通話研究概述10-11
- (三) “果 X”問句的研究概況11-13
- 1.“果 X”問句的歸屬12-13
- 2.“果 X”問句與“VP 不 VP”能否共存13
- (四) 理論基礎、研究方法和語料來源13-14
- 一、 南通話疑問句系統(tǒng)概述14-21
- (一) 南通話疑問句的類型14-17
- 1.是非問14-15
- 2.選擇問15
- 3.特指問15-17
- 4.“果 X”問句17
- (二) “果 X”問句的歸屬17-21
- 二、 南通話中“果 X”問句的句法表現21-35
- (一) 南通話“果 X”問句的構成形式21-27
- 1.“果 X”問句的一般式21-23
- 2.“果 X”問句的省略式23-24
- 3.“果 X”問句的附加式24-25
- 4.“果 X”問句的混合式25-27
- (二) “果”在狀語中的位置27-28
- (三) “果 X”的句法功能28-29
- (四) “果 X”問句的特殊用法29-35
- 1.果對30
- 2.果是30-32
- 3.果是哩啊32-33
- 4.果犯得著、果作興、果過意33-35
- 三、 南通話中“果 X”問句的語義表現35-44
- (一) “果 X”問句的時體意義35-37
- (二) “果 X”問句中“X”的語義分類37-41
- 1.“果 X”問句中動詞的語義分類37-40
- 2.“果 X”問句中形容詞的語義分類40-41
- (三) “果 X”問句的語義功能41-44
- 1.顯示疑問焦點41-42
- 2.分化歧義結構42-44
- 四、 南通話中“果 X”問句疑問功能的變化44-48
- (一) “果 X”問句疑問功能的衰變44-45
- (二) “果 X”問句探詢功能的遷移45-48
- 1.“果 X”問句的陳述功能45-46
- 2.“果 X”問句的指令功能46-48
- 五、 “果 X”問句的共時比較48-53
- (一) 南通話“果 X”問句與江蘇其他江淮方言“F-VP”問句的比較48-50
- 1.南通話“果 X”問句與北部江淮方言“F-VP”問句的比較48-49
- 2.南通話“果 X”問句與中部江淮方言“F-VP”問句的比較49
- 3.南通話“果 X”問句與高郵話、揚州話“F-VP”問句的比較49-50
- 4.南通話“果 X”問句與泰如區(qū)江淮方言“F-VP”問句的比較50
- 5.南通話“果 X”問句與江南江淮方言“F-VP”問句的比較50
- (二) 南通話“果 X”問句與江蘇省吳語區(qū)“F-VP”問句的比較50-53
- 1.南通話“果 X”問句與常州片“F-VP”問句的比較51
- 2.南通話“果 X”問句與蘇州片“F-VP”問句的比較51-53
- 結語53-54
- 參考文獻54-58
- 致謝58-59
- 攻讀碩士研究生期間發(fā)表的論文59-6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慧敏;;合肥話的“K-VP?”疑問句[J];滁州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2 王琴;;安徽阜陽方言的“可VP”反復問句[J];方言;2008年02期
3 胡利華;;安徽蒙城方言的“可”字句[J];方言;2008年03期
4 劉祥柏;六安丁集話的反復問形式[J];方言;1997年01期
5 戴耀晶;漢語疑問句的預設及其語義分析[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6 貢貴訓;;安徽懷遠方言的反復問句[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7 馬峗;;《海上花列傳》中“阿”的用法探討[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8 楊曼;;壽縣方言的兩類“可”問句[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9 汪如東;海安方言的“可VP”句式[J];淮海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4年01期
10 康天峰,牛保義;疑問句語用因素分析[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本文編號:6538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653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