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方言語法研究問題的思考

發(fā)布時間:2017-08-02 11:02

  本文關鍵詞:方言語法研究問題的思考


  更多相關文章: 方言 方言語法 句末助詞 標準中文 香港粵語


【摘要】:本文提出幾個關于方言語法研究值得思考的課題,認為方言語法研究屬于語法學研究的范疇,比較語言學的研究方法同樣適用于方言語法研究。方言極具學術研究的價值,可以作為研究方言語法理論的窗口。方言語法應該是構成漢語語法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的基礎。
【作者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關鍵詞】方言 方言語法 句末助詞 標準中文 香港粵語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全球華語語法研究” 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研究資助局優(yōu)配研究金(General Research Fund)項目“On the Discontinuous Constructions in Cantonese”(編號:CUHK 5493/10H)的資助
【分類號】:H17
【正文快照】: 一方言語法研究的重要性目前全球華語研究的焦點往往集中在現代漢語共同語,也就是普通話的研究。作為民族共同語,普通話的研究有它的重要性,,這是無可厚非的,學界也普遍認同把普通話視作“標準中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學術研究的層面,我們既可通過普通話語法的研究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朱德熙;北京話、廣州話、文水話和福州話里的“的”字[J];方言;1980年03期

2 邢福義;語法研究中“兩個三角”的驗證[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5期

3 沈家煊;;復句三域“行、知、言”[J];中國語文;2003年03期

4 肖治野;沈家煊;;“了_2”的行、知、言三域[J];中國語文;2009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曉燕;;被字句中“被”的句法功能[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7期

2 佟和龍;;最簡方案框架下“連”字句的句法推導[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11期

3 羅主賓;;現代漢語“以A為B”句的語用分析[J];保定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4 潘曉軍;;“說V就V”的表達功能及虛化發(fā)展[J];北方論叢;2009年01期

5 范振強;;“不由得”的語法化和主觀化[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1年11期

6 吳友純;;漢語結構同義和結構多義的類型及語用分析——兼議句法結構和語義結構之間的關系[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7 王強;劉世英;;論重慶話疑問詞“好久”的例外LF移位[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8 譚曉平;;漢語“被”字句生成句法研究綜述[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9 鄧思穎;;漢語被動句句法分析的重新思考[J];當代語言學;2008年04期

10 鄧思穎;;階段式的句法推導[J];當代語言學;2009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劉稟誠;;“我A我B(我C/我D)”標題格式[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邱闖仙;現代漢語插入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李秉震;漢語話題標記的語義、語用功能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董正存;漢語全稱量限表達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莫啟揚;語言中的時間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學;2011年

5 吳淑瓊;基于漢語句法結構的語法轉喻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李知恩;量詞的跨語言研究[D];北京大學;2011年

7 舒江波;面向中文信息處理的復句關系詞自動標識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范麗君;漢藏語因果類復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9 姚小鵬;漢語副詞連接功能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10 楊一飛;語篇中的連接手段[D];復旦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桂陽;現代漢語“不是X的X”結構考察[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喜瑞;“非X不可”句式的相關變式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羅主賓;現代漢語“以A為B”句探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4 謝靜;隆安丁當平話副詞系統[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5 劉穎;宣城方言結構助詞及其相關成分研究[D];浙江財經學院;2011年

6 孟丹;高等HSK作文中復句使用研究及教學對策[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7 段興臻;施事由字句動詞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8 梁偉;“V就V在P”格式的多角度考察[D];暨南大學;2011年

9 張磊;“為了”目的句句序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10 王君;現代漢語解注關系并列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邢福義;現代漢語語法研究的“小三角”和“三平面”[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2期

2 朱冠明;漢語單音情態(tài)動詞語義發(fā)展的機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3 劉勛寧;;現代漢語句尾“了”的語法意義及其解說[J];世界漢語教學;2002年03期

4 邢福義;;現代漢語語法研究的兩個“三角”[J];云夢學刊;1990年01期

5 沈家煊;;跟副詞“還”有關的兩個句式[J];中國語文;2001年06期

6 李晉霞;劉云;;“由于”與“既然”的主觀性差異[J];中國語文;2004年02期

7 華萍;現代漢語語法問題的兩個“三角”的研究——1980年以來中國大陸現代漢語語法研究的發(fā)展[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1年03期

8 陳前瑞;句尾“了”將來時間用法的發(fā)展[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5年01期

9 金立鑫;試論“了”的時體特征[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8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章太;學術的導師道德的楷模(上)[J];語文建設;1997年04期

2 殷相印;當前方言語法研究說略[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3 龍泉;;洪湖方言的狀態(tài)形容詞[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4 馮春田;;明清山東方言里值得注意的語法問題[J];東岳論叢;2010年10期

5 田希誠;;和順方言語法的幾個特點[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04期

6 徐烈炯;非對比性的方言語法研究[J];方言;1998年03期

7 孫宜志;宿松方言的“一VV到”和“一VV著”結構[J];語言研究;1999年02期

8 王千紅,宗守云;試論普通話水平測試中的語法評定[J];張家口師專學報;1999年02期

9 路廣,鄭東珍;《醒世姻緣傳》中的“X+起(來)”[J];泰山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10 雁紅;也談“肉夾饃”[J];現代語文(理論研究版);2005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林建平;;粵語調值說略[A];新世紀的現代語音學——第五屆全國現代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2 陳建民;;粵語造詞的文化心理淺析[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3 周璇;;THE INTONATION PATTERNS IN HONG KONG CANTONESE[A];新世紀的現代語音學——第五屆全國現代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4 劉藝;;香港粵語聲調的分組分析[A];第九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5 馬彪;;“零報告”“第一時間”及“零”“第一”的運用[A];第三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吳華英;;仙游話動詞的體和貌淺探[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7 李勝梅;;方言的語用特征與普通話訓練——以江西人所說地方普通話為考察對象[A];第二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8 陳士林;;彝文研究的基礎和前景[A];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C];1980年

9 張雪平;;試論制約推廣普通話的因素[A];語文現代化論叢(第七輯)[C];2006年

10 蔣偉偉;;關于PSC說話項詞匯、語法評判中若干難點的調查研究[A];第四屆全國普通話培訓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早報記者 韓曉蓉;上海話流傳了700年沒變味[N];東方早報;2007年

2 本報記者 姚從權;我國自己的大規(guī)?谡Z庫即將建成[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3 記者 賈曉燕;市級機關公務員將測普通話[N];北京日報;2011年

4 勝寒;從“斑鳩的故事”說起[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5 張邱林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人員;深化比較:漢語方言學研究創(chuàng)新的重要途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宗麗;長陽方言語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2 王洪鐘;海門方言語法專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3 蔡華祥;鹽城(步鳳)方言動態(tài)助詞及相關語法手段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4 吳云霞;萬榮方言語法研究[D];廈門大學;2002年

5 莫超;白龍江流域漢語方言語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何艷萍;鎮(zhèn)原方言語法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敏;陵縣方言語法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陳昌霞;射陽方言語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4 劉環(huán);潛江方言語法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張魯明;淮安方言語法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2年

6 陳建偉;臨沂(相公)方言語法研究[D];蘇州大學;2004年

7 劉睿玲;古縣方言語法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年

8 彭姣娟;新邵釀溪方言代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9 李雨梅;湖南湘鄉(xiāng)仁厚方言的語氣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10 寇春娟;運城方言語法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2年



本文編號:60892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60892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805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