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字讀音性質及音義關系考辨
本文關鍵詞:“從”字讀音性質及音義關系考辨
【摘要】:古漢語"從"是個多音字,《廣韻》載"疾容切"、"疾用切"、"七恭切"3音,《集韻》載"墻容切"、"才用切"、"七恭切"、"足用切"、"將容切"等11音,F(xiàn)通行古今音兼注的古漢語字、詞典對"疾用切"的性質認識不統(tǒng)一,對"從"作"‘縱’的古字"時中古音當讀何音認識有誤。本文根據(jù)《廣韻》等韻書、《經(jīng)典釋文》等音義書,討論"疾用切"的性質和"從"作"‘縱’的古字"時的讀音問題。
【作者單位】: 遵義師范學院人文與傳媒學院;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
【關鍵詞】: 從 讀音性質 音義關系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國古代語文辭書注音釋義綜合研究”(12&ZD184)
【分類號】:H114
【正文快照】: 從,《廣韻》有“疾容切”、“疾用切”、“七恭切”3音;《集韻》有“墻容切”、“才用切”、“七恭切”、“足用切”、“將容切”、“扥江切”、“祖動切”、“足勇切”、“似用切”、“扥弓切”、“書容切”11音;《集韻》“墻容切”同《廣韻》“疾容切”,“才用切”同“疾用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石;;從音義關系看聲訓的依據(jù)與局限[J];懷化師專學報;1996年03期
2 胡華;;從“牛”類詞語看詞的音義關系[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3 李樹春;;漢語詞音義關系述評[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7年04期
4 竇秀艷;;《爾雅疏》古今字訓例考辯[J];東方論壇;2008年03期
5 雷昌蛟;;“篦”字音義考源[J];古漢語研究;2009年03期
6 韓陳其;;古漢語單音程度副詞之間的音義關系——文言虛詞音義關系綜合研究之二[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04期
7 張繼平;;古漢語多義虛詞音義關系舉隅[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2期
8 李瑾;釋“自”──論“自”與“鼻”之音義關系及其語音發(fā)展[J];華夏考古;1994年01期
9 李侯勛;農(nóng)民老漢祝振起潛心研究五十載——解開同音漢字音義關系之謎[J];科技文萃;1994年10期
10 田恒金;;談方以智對古音以及音義關系的認識[J];河北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孟心;;《風俗通》中的通假問題——兼論網(wǎng)絡語音同音近之通用[A];2010年重慶市語言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胡世文;黃侃《手批爾雅義疏》同族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鄧景;《字詁》《義府》同源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2 叢曉靜;郭璞訓詁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3 朱憲超;現(xiàn)代漢語中聲音象征意義的初探[D];西南交通大學;2003年
4 劉建彪;GB13000漢字字符集異體關系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5 胡婷;《通雅》“同”、“近”、“通”、“轉”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0年
6 王穎;建國以來異體字整理工作中漢字理據(jù)的保護情況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7 黨代莉;《毛詩正義》訓詁術語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8 劉娟;組形·借代·襯托[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9 葉輝;《釋大》同族詞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10 劉茜;《果佪轉語記》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5552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555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