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方言的總括副詞“一下”
本文關鍵詞:宿松方言的總括副詞“一下”
【摘要】:宿松方言的總括副詞"一下"由動量結構"一下"變來。"一下"由動量結構演變?yōu)榭偫ǜ痹~經(jīng)過了表"完全、徹底"義的語氣副詞的中間環(huán)節(jié)。
【作者單位】: 浙江工業(yè)大學人文學院;
【關鍵詞】: 總括副詞 “一下”
【分類號】:H17
【正文快照】: “一下”[i 5xa24]”在宿松方言中有四種用法:(1)表動量,既可用于動詞前,又可用于動詞后。如:那只老鼠把在Ob一下就打死著那只老鼠被他一下子就打死了。我只打Ob一下,Ob打我兩下在我只打他一下,他打了我兩下。(2)用于動詞后,表動作短時少量。如:你把衣裳洗一下。(3)用于動詞前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范繼淹;重慶方言“下”字的分化[J];方言;1979年02期
2 羅昕如;新化方言的“下”與“噠”[J];方言;2000年02期
3 王紅;副詞“都”的語法意義試析[J];漢語學習;1999年06期
4 陳寶勤;副詞“都”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5 武振玉;副詞“都”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1年05期
6 陳寶勤;漢魏南北朝時期的副詞“都”[J];沈陽大學學報;1995年03期
7 沈家煊;“語法化”研究綜觀[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4年04期
8 郭銳;;過程和非過程——漢語謂詞性成分的兩種外在時間類型[J];中國語文;1997年03期
9 黃曉雪;;宿松方言中句末帶“Ob”的祈使句[J];語言研究;2011年02期
10 陳燕;;四川西昌方言的程度表達形式[J];語文研究;2012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煒;和丹丹;;清中葉以來北京話的“跟”及相關問題[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2 高玲玲;張明;;語法化動因的再認識[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3 劉利紅;徐佳麗;;語法化的探討及對外語教學的應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5期
4 季南;;副詞“都”的語義義源及其在《世說新語》中的語義指向探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6期
5 丁慶剛;;古漢語“及”的語法化演變歷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7期
6 閆文文;;也說“好歹”的語法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8期
7 郭璇;;“恨不得”的詞匯化動因與機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2期
8 徐明星;;國內(nèi)語法化研究評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1期
9 董彥屏;;從認知角度看“被”字演變[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1期
10 朱春秋;;“懶得”的同形異構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林璋;;“てしまぅ”的語法化分析[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C];2003年
2 魏亮珍;;淺析《呂梁英雄傳》中的“給”[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鄧兆紅;;英漢指示代詞“的”與“that”的語法化對比[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王偉;周衛(wèi)紅;;試論語法化理論在對比語言學中的應用——以英漢語篇中替代類型之對比研究為例[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劉淑艷;;英語not和漢語“不”的句法特征對比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楊成虎;;與語法化平行的音系變化連續(xù)統(tǒng)問題[A];第六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下)[C];2003年
7 陳迎娣;;《逆臣錄》范圍副詞研究[A];2012西南地區(qū)語言學研究生論壇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樹華;有些隱喻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王春秀;現(xiàn)代俄語同義詞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吳善子;漢韓反詰語氣副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李秉震;漢語話題標記的語義、語用功能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張雷;黎語志強話參考語法[D];南開大學;2010年
6 朱琳;譯者為中心的多學科性翻譯理論建構[D];南開大學;2010年
7 董正存;漢語全稱量限表達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王欣;漢日否定表達對比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莫啟揚;語言中的時間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學;2011年
10 吳淑瓊;基于漢語句法結構的語法轉喻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敏;“難不成”的衍生過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麗萍;“不要太”結構的語法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王谷全;“看”與“l(fā)ook”的語法化對比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4 魏春妮;“一樣”結構的語義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5 王錦;日語「ている」和漢語“在”、“著”、“了”的對比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6 伍凌;“可是”的虛化及三個平面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7 王曉輝;“彼此”的多角度分析[D];南昌大學;2010年
8 汪紅英;論讓步連接成分“固然”[D];南昌大學;2010年
9 劉文思;跨語言視角的現(xiàn)代漢語動量詞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10 鹿楹鑫;基于韓國人認知方式的初級階段“V+來/去”結構的教學設計[D];山東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紹林;四川彭州方言副詞研究[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2 茅維;;云南方言程度副詞“非”的用法分析及其探源[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7期
3 羅韻希;;成都方言程度副詞研究[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02期
4 馬真;普通話里的程度副詞“很、挺、怪、老”[J];漢語學習;1991年02期
5 楊成凱;關于短語和句子的構造原則的反思——漢語語法特點散論之二[J];漢語學習;1993年02期
6 劉頌浩;程度副詞“怪”用法的一點補充[J];漢語學習;1993年03期
7 劉宏麗;;程度副詞“怪”用法再探[J];漢語學習;2008年02期
8 李崇興;胡穎;;武漢方言中由“V+他”形成的祈使句[J];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6年06期
9 欒倩倩;;程度副詞“很”與“怪”之比較[J];語文學刊;2010年13期
10 邢公畹;;說句子的“專化作用”[J];語文研究;1983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杰群;《孟子》總括副詞辨析[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996年02期
2 唐先田;宿松方言的文學意蘊[J];江淮論壇;1997年05期
3 徐樞;;略論總括副詞“都”[J];語文研究;1982年01期
4 唐愛華;宿松方言的親屬稱謂用語研究[J];宿州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5 魏紅;;明清漢語特殊副詞“通身”“渾深”探源[J];漢字文化;2009年03期
6 唐愛華;安徽宿松方言的變調(diào)[J];方言;2005年02期
7 周曉維;;《好逑傳》總括副詞研究[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2期
8 王敏;試論總括副詞“都”的語義指向[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年04期
9 李運熹;;范圍副詞的分類及語義指向[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3年02期
10 孫宜志;安徽宿松方言同音字匯[J];方言;2002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郭啟輝;;淺析近代漢語副詞“都”的源流內(nèi)容[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2 郭銳;;語義等值和漢語虛詞的意義分析[A];和諧社會:社會公正與風險管理——2005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下卷)[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丹;《全唐詩》副詞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蕾;《醒世姻緣傳》總括副詞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2 梅琦;“一下”的語用功能[D];蘭州大學;2012年
3 徐建;安徽太湖方言語音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侯寶英;《說苑》副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5 卓明嬋;皖西南太湖方言語音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
6 楊靜坤;《齊東野語》副詞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謝冰蕾;《容齋隨筆》副詞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8 史鈺清;《張協(xié)狀元》副詞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9 尚聰聰;今文《尚書》副詞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3年
10 王海韞;安徽宿松話的雙及物結構[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5541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554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