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不失其親”的句法及其他——從句法語義分析到語用推理
發(fā)布時間:2023-10-30 17:45
本文從句法語義和語用的角度對《論語》中幾個比較費解的語句進行分析,以期說明現代句法語義學和語用學在訓詁中的作用和意義。本文首先考察《論語·學而》篇中"因不失其親"的句法結構,從句法的角度論證這一語句是復句,而不是單句;根據語義限制和結構平行對應性,本文認為該句前文的"信近于義""恭近于禮"二句也是復句。然后,本文從字面義和語用含義的角度對"信"與"諒"的語義做了區(qū)分。最后,本文討論《論語·顏淵》篇中"誠不以富,亦祇以異"的語用含義,指出從關聯理論的角度看,這一《詩經》語句出現在《論語·顏淵》篇中并不是錯簡,孔子引用這一詩句是為了實現那個時代才可能存在的最優(yōu)關聯;"誠不以富,亦祇以異"的解讀與《論語·為政》篇中"攻乎異端,斯害也已"以及《論語·子罕》篇中"我叩其兩端而竭焉"的解讀實際上存在著一種內在的邏輯關系。
【文章頁數】:24 頁
【文章目錄】:
1. 引言
2. “因不失其親”的句法
2.1 前人的一些解讀
2.2 本文的分析
2.2.1 復句結構的視角
2.2.2 “信”與“義”及“諒”辨析
2.2.3 “因”與“宗”辨析
3. 從關聯理論看所謂的錯簡——“誠不以富,亦祇以異”辨惑
4. 結語
本文編號:3858902
【文章頁數】:24 頁
【文章目錄】:
1. 引言
2. “因不失其親”的句法
2.1 前人的一些解讀
2.2 本文的分析
2.2.1 復句結構的視角
2.2.2 “信”與“義”及“諒”辨析
2.2.3 “因”與“宗”辨析
3. 從關聯理論看所謂的錯簡——“誠不以富,亦祇以異”辨惑
4. 結語
本文編號:38589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3858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