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都/也……”及其習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2-06 15:59
“連……都/也……”是對外漢語教學的一個重要語法點。許多學者都從本體方面進行過相對深入的研究,但是從對外漢語教學角度研究的成果相對較少。本文基于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CCL語料庫和北京語言大學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對母語者和留學生“連……都/也……”使用情況進行對比研究。 第一章主要對學術界以往“連……都/也……”的研究進行綜述,并對本文研究的范圍、方法、思路進行限定和說明。 第二章借助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CCL語料庫,考察母語者“連都/也”使用情況,并依據崔永華(1984)的分類標準對“連……都/也……”進行分類,進而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 第三章借助北京語言大學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考察在前文分類下留學生“連……都/也……”的使用情況,并從使用數(shù)量、使用比例等角度與母語者進行了對比,發(fā)現(xiàn)留學生對“連……都/也……”典型句法功能、句型、句類習得較好,但是也存在很多問題。 第四章對留學生“連……都/也……”進行偏誤分析,發(fā)現(xiàn)句法結構偏誤最多,語用偏誤次之,“連”后成分偏誤最少。同時,充分考慮母語者和留學生該句的使用情況及留學生習得的偏誤,構擬了各類“連……都/也……”的習得順序。 ...
【文章頁數(shù)】:5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緣起
1.2 研究概況
1.2.1 “連……都/也……”的界定
1.2.2 “連”字研究
1.2.2.1 “連”字的詞性
1.2.2.2 “連”字的功用
1.2.3 “都/也”研究
1.2.4 句法功能
1.2.5 語法意義
1.2.6 語用功能
1.2.7 歧義結構
1.2.8 相關句式對比
1.2.9 小結
1.3 本文的研究
1.3.1 研究對象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意義
1.3.3.1 理論意義
1.3.3.2 實踐價值
1.3.4 語料來源
第二章 母語者“連……都/也……”使用情況
2.1 “連……都/也……”分類
2.2 母語者各類“連……都/也……”使用情況及分析
2.2.1 檢索說明及數(shù)據統(tǒng)計
2.2.2 “連……都/也……”使用情況及分析
2.2.2.1 Ⅰ類
2.2.2.2 Ⅱ類
2.2.2.3 Ⅲ類
2.2.2.4 Ⅳ類
2.2.2.5 Ⅴ類
2.3 本章小結
第三章 留學生“連……都/也……”習得研究
3.1 留學生各類“連……都/也……”使用情況及分析
3.1.1 檢索說明及數(shù)據統(tǒng)計
3.1.2 “連……都/也……”使用情況及分析
3.1.2.1 Ⅰ類
3.1.2.2 Ⅱ類
3.1.2.3 Ⅲ類
3.1.2.4 Ⅳ類
3.1.2.5 Ⅴ類
3.1.3 小結
3.2 母語者和留學生“連……都/也……”使用情況對比分析
3.3 本章小結
第四章 “連……都/也……”偏誤分析及習得順序構擬
4.1 留學生“連……都/也……”偏誤率
4.2 留學生“連……都/也……”偏誤分析
4.2.1 句法結構偏誤
4.2.1.1 遺漏
4.2.1.2 增添
4.2.1.3 替代
4.2.1.4 錯序
4.2.1.5 雜糅
4.2.2 “連”后成分偏誤
4.2.3 語用偏誤
4.3 習得順序構擬
4.4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影響習得的因素
5.1 語際遷移
5.2 回避策略
5.3 類推泛化
5.4 《大綱》、教材的誤導
5.4.1 《大綱》對“連……都/也……”的處理
5.4.2 教材對“連……都/也……”的處理
5.4.2.1 《博雅漢語》對“連……都/也……”的處理
5.4.2.2 《新實用漢語課本》對“連……都/也……”的處理
5.4.2.3 《當代中文》對“連……都/也……”的處理
5.5 文化因素
5.6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結論
6.1 基本結論
6.2 不足及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3736200
【文章頁數(shù)】:5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緣起
1.2 研究概況
1.2.1 “連……都/也……”的界定
1.2.2 “連”字研究
1.2.2.1 “連”字的詞性
1.2.2.2 “連”字的功用
1.2.3 “都/也”研究
1.2.4 句法功能
1.2.5 語法意義
1.2.6 語用功能
1.2.7 歧義結構
1.2.8 相關句式對比
1.2.9 小結
1.3 本文的研究
1.3.1 研究對象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意義
1.3.3.1 理論意義
1.3.3.2 實踐價值
1.3.4 語料來源
第二章 母語者“連……都/也……”使用情況
2.1 “連……都/也……”分類
2.2 母語者各類“連……都/也……”使用情況及分析
2.2.1 檢索說明及數(shù)據統(tǒng)計
2.2.2 “連……都/也……”使用情況及分析
2.2.2.1 Ⅰ類
2.2.2.2 Ⅱ類
2.2.2.3 Ⅲ類
2.2.2.4 Ⅳ類
2.2.2.5 Ⅴ類
2.3 本章小結
第三章 留學生“連……都/也……”習得研究
3.1 留學生各類“連……都/也……”使用情況及分析
3.1.1 檢索說明及數(shù)據統(tǒng)計
3.1.2 “連……都/也……”使用情況及分析
3.1.2.1 Ⅰ類
3.1.2.2 Ⅱ類
3.1.2.3 Ⅲ類
3.1.2.4 Ⅳ類
3.1.2.5 Ⅴ類
3.1.3 小結
3.2 母語者和留學生“連……都/也……”使用情況對比分析
3.3 本章小結
第四章 “連……都/也……”偏誤分析及習得順序構擬
4.1 留學生“連……都/也……”偏誤率
4.2 留學生“連……都/也……”偏誤分析
4.2.1 句法結構偏誤
4.2.1.1 遺漏
4.2.1.2 增添
4.2.1.3 替代
4.2.1.4 錯序
4.2.1.5 雜糅
4.2.2 “連”后成分偏誤
4.2.3 語用偏誤
4.3 習得順序構擬
4.4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影響習得的因素
5.1 語際遷移
5.2 回避策略
5.3 類推泛化
5.4 《大綱》、教材的誤導
5.4.1 《大綱》對“連……都/也……”的處理
5.4.2 教材對“連……都/也……”的處理
5.4.2.1 《博雅漢語》對“連……都/也……”的處理
5.4.2.2 《新實用漢語課本》對“連……都/也……”的處理
5.4.2.3 《當代中文》對“連……都/也……”的處理
5.5 文化因素
5.6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結論
6.1 基本結論
6.2 不足及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37362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3736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