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語的整體屬性對“了 1 ”分布的制約效果
發(fā)布時間:2022-02-19 15:43
本文依次描寫普通話的非現(xiàn)實謂語、現(xiàn)實性從句、現(xiàn)實性主句里"了1"的分布狀況,揭示謂語整體屬性的三項語法因素"現(xiàn)實性狀況、句法地位、句末助詞(話語地位)"如何確立"了1"出現(xiàn)的基本格局。這項考察直接證明普通話"了1"性質上存在"動相補語→助詞"的連續(xù)統(tǒng),印證了Fan(2014)據(jù)跨方言比較提出的"‘了1’梯度性異質"假設。
【文章來源】:世界漢語教學. 2020,34(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6 頁
【文章目錄】:
一 引言:“了1”的分布和語法因素
二 描寫角度:三個分布參數(shù)
三 謂語的現(xiàn)實性狀況:非現(xiàn)實謂語的內部差異
3.1 “了1”的分布細節(jié)
(1)完全拒絕“了1”的非現(xiàn)實謂語:
(2)將來情態(tài)句用“了1”最受限:
(3)“沒VP”用“了1”:
(4)順序謂語用“了1”較受限:
(5)假設將來句用“了1”較受限:
(6)假設過去句用“了1”較自由:
3.2 謂語的現(xiàn)實性特征
四 謂語的句法地位和話語地位:現(xiàn)實性謂語的內部差異
4.1 謂語的句法地位(句法獨立性)
4.2 句末助詞的性質(話語獨立性)
五 動因假設:“了1”的梯度性異質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再論詞尾“了”的時體意義[J]. 林若望. 中國語文. 2017(01)
[2]漢語體標記“了、著”為什么不能強制性使用[J]. 吳福祥. 當代語言學. 2005(03)
[3]現(xiàn)代漢語句尾“了”的語法意義及其解說[J]. 劉勛寧. 世界漢語教學. 2002(03)
[4]“了”、“著”、“過”與漢語時制的表達[J]. 李鐵根. 語言研究. 2002(03)
[5]詞尾“了”的時體意義及其句法條件[J]. 金立鑫. 世界漢語教學. 2002(01)
[6]定語位置上的“了”、“著”、“過”[J]. 李鐵根. 世界漢語教學. 1999(03)
[7]現(xiàn)代漢語的句子構造與詞尾“了”的語法位置[J]. 劉勛寧. 語言教學與研究. 1999(03)
[8]關于補語性詞尾“著/Zhe/”和“了/le/”[J]. 木村英樹. 語文研究. 1983(02)
本文編號:3633172
【文章來源】:世界漢語教學. 2020,34(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6 頁
【文章目錄】:
一 引言:“了1”的分布和語法因素
二 描寫角度:三個分布參數(shù)
三 謂語的現(xiàn)實性狀況:非現(xiàn)實謂語的內部差異
3.1 “了1”的分布細節(jié)
(1)完全拒絕“了1”的非現(xiàn)實謂語:
(2)將來情態(tài)句用“了1”最受限:
(3)“沒VP”用“了1”:
(4)順序謂語用“了1”較受限:
(5)假設將來句用“了1”較受限:
(6)假設過去句用“了1”較自由:
3.2 謂語的現(xiàn)實性特征
四 謂語的句法地位和話語地位:現(xiàn)實性謂語的內部差異
4.1 謂語的句法地位(句法獨立性)
4.2 句末助詞的性質(話語獨立性)
五 動因假設:“了1”的梯度性異質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再論詞尾“了”的時體意義[J]. 林若望. 中國語文. 2017(01)
[2]漢語體標記“了、著”為什么不能強制性使用[J]. 吳福祥. 當代語言學. 2005(03)
[3]現(xiàn)代漢語句尾“了”的語法意義及其解說[J]. 劉勛寧. 世界漢語教學. 2002(03)
[4]“了”、“著”、“過”與漢語時制的表達[J]. 李鐵根. 語言研究. 2002(03)
[5]詞尾“了”的時體意義及其句法條件[J]. 金立鑫. 世界漢語教學. 2002(01)
[6]定語位置上的“了”、“著”、“過”[J]. 李鐵根. 世界漢語教學. 1999(03)
[7]現(xiàn)代漢語的句子構造與詞尾“了”的語法位置[J]. 劉勛寧. 語言教學與研究. 1999(03)
[8]關于補語性詞尾“著/Zhe/”和“了/le/”[J]. 木村英樹. 語文研究. 1983(02)
本文編號:36331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3633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