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社會語言學視域下的清代科技外來詞認知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10-05 04:58
外來詞作為一種語言現(xiàn)象,是不同文化和語言接觸融合的結果。然而,目前現(xiàn)有文獻對外來語詞義構建的研究還不夠充分和深入,無法涵蓋到外來語的方方面面。有鑒于此,該文嘗試從認知社會語言學的角度結合概念整合理論分析清代科技外來詞的意義建構過程,從而揭示社會文化對清代科技外來詞意義建構的影響。
【文章來源】: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 2020,29(03)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概念整合網絡圖
在整合過程中,“觀星”和“鏡”這兩個空間中的某些成分和結構選擇性地投射到合成空間。通過組合,相關元素由輸入空間(Input I1)中的“觀星”的特征被激活,用于填充輸入空間(Input I2)中的另一個組織框架,即“鏡”。根據(jù)完善作用,原詞的詞源意思就是遠處觀察某一事物,“鏡”的具體功能被突顯出來;同時基于當時的社會背景及認知主體的百科知識,使用這一物體能看清天上的星星,認知主體在命名新事物時,突顯了其功能。通過整合作用,即當“觀星”置于“鏡”之前時,就作為一個值填充了“鏡”的具體功能。通過細化作用,當“觀星鏡”這個詞出現(xiàn)在人們的腦海中時,它會把一些東西與“觀星”和“鏡”聯(lián)系起來,形成新的意義,即一種用玻璃制成的可觀測天體的儀器,再通過語言接觸理論和語碼化,最后就有了“觀星鏡”一詞。“觀星鏡”的概念整合過程如圖2所示:3.2 鏡像型網絡———以“救火水炮”為例
【參考文獻】:
碩士論文
[1]近現(xiàn)代外源科技名詞稱名演變研究[D]. 趙愛.魯東大學 2013
[2]清代外來詞研究[D]. 張琢.遼寧師范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419046
【文章來源】: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 2020,29(03)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概念整合網絡圖
在整合過程中,“觀星”和“鏡”這兩個空間中的某些成分和結構選擇性地投射到合成空間。通過組合,相關元素由輸入空間(Input I1)中的“觀星”的特征被激活,用于填充輸入空間(Input I2)中的另一個組織框架,即“鏡”。根據(jù)完善作用,原詞的詞源意思就是遠處觀察某一事物,“鏡”的具體功能被突顯出來;同時基于當時的社會背景及認知主體的百科知識,使用這一物體能看清天上的星星,認知主體在命名新事物時,突顯了其功能。通過整合作用,即當“觀星”置于“鏡”之前時,就作為一個值填充了“鏡”的具體功能。通過細化作用,當“觀星鏡”這個詞出現(xiàn)在人們的腦海中時,它會把一些東西與“觀星”和“鏡”聯(lián)系起來,形成新的意義,即一種用玻璃制成的可觀測天體的儀器,再通過語言接觸理論和語碼化,最后就有了“觀星鏡”一詞。“觀星鏡”的概念整合過程如圖2所示:3.2 鏡像型網絡———以“救火水炮”為例
【參考文獻】:
碩士論文
[1]近現(xiàn)代外源科技名詞稱名演變研究[D]. 趙愛.魯東大學 2013
[2]清代外來詞研究[D]. 張琢.遼寧師范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4190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3419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