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莊子解》語法觀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28 01:09
注疏類著作通?梢苑从匙髡叩恼Z言觀,分析王夫之的《莊子解》,可以發(fā)現(xiàn)王夫之在詞類、詞組以及句法方面的不少觀點。《莊子解》中體現(xiàn)的詞類觀念主要涉及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連詞、語氣詞等類別,詞組觀念涉及主謂結(jié)構(gòu)、動賓結(jié)構(gòu)、動補結(jié)構(gòu)、數(shù)量結(jié)構(gòu)、狀中結(jié)構(gòu),句法觀的主要涉及被動句、判斷句、疑問句三種類型。王夫之《說文廣義》涉及到了一部分語法觀,而《莊子解》體現(xiàn)的語法觀更為廣泛。
【文章來源】: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19(04)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文章目錄】:
一、《莊子解》的詞類觀念
(一)名詞觀念
1.同訓(xùn)
(1)《徐無鬼》:藥也,其實堇也,桔梗也,雞廱也,豕零也。
(2)《秋水》: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3)《齊物論》:見卵而求時夜。
(4)《齊物論》:螂且甘帶。
(5)《庚桑楚》:奔蜂不能化藿蠋。
(6)《山木》:鳥莫知于鷾鴯。
2.義界法
3.義訓(xùn)下位詞
4.標句讀
5.詞類比較
6.校誤文
7.語音分析
(二) 動詞觀念
1.同訓(xùn)法
第一,采用“某,某也”的形式。如:
第二,采用術(shù)語“猶”。如:
第三,運用術(shù)語“曰”。如:
2.功能分析
3.代換法
4.義界法
5.詞類比較
6.語音分析
7.校誤文
8.標句讀
(三)形容詞觀念
1.同訓(xùn)法
2.詞性揭示
3.詞類比較
4.語音分析
(1)《大宗師》:與乎其觚而不堅也。
(2)《說劍》:瞋目而語難,王乃說。
(四)代詞觀念
1.詞性揭示
2.詞義訓(xùn)釋
(五)語氣詞觀念
1.術(shù)語運用
2.校異文
3.代換法
(六)詞類活用觀念
1.名詞活用
2.形容詞活用
(1)《人間世》:必將乘人而斗其捷,而目將熒之,而色將平之。
(2)《徐無鬼》:法律之士廣治,禮樂之士敬容,仁義之士貴際。
(3)《胠篋》:非所以明天下也。
3.代詞作動詞
(七)聯(lián)綿詞
(1)《應(yīng)帝王》:七日渾沌死。
(2)《齊物論》:厲與西施,恢恑憰怪。
(3)《庚桑楚》:與物委蛇而同其彼。
(4)《齊物論》:山林之畏隹。
二、《莊子解》的詞組觀念
(一)主謂結(jié)構(gòu)
1.加字分析
2.語義關(guān)系分析
(二)動賓結(jié)構(gòu)
(三)動補結(jié)構(gòu)
(四)數(shù)量結(jié)構(gòu)
三、《莊子解》的句法觀
(一)被動句
(二)判斷句
(三)疑問句
四、《莊子解》《說文廣義》與王夫之語言觀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說文解字》與《說文廣義》虛詞對比研究[J]. 彭再新. 衡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4(04)
本文編號:3164505
【文章來源】: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19(04)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文章目錄】:
一、《莊子解》的詞類觀念
(一)名詞觀念
1.同訓(xùn)
(1)《徐無鬼》:藥也,其實堇也,桔梗也,雞廱也,豕零也。
(2)《秋水》: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3)《齊物論》:見卵而求時夜。
(4)《齊物論》:螂且甘帶。
(5)《庚桑楚》:奔蜂不能化藿蠋。
(6)《山木》:鳥莫知于鷾鴯。
2.義界法
3.義訓(xùn)下位詞
4.標句讀
5.詞類比較
6.校誤文
7.語音分析
(二) 動詞觀念
1.同訓(xùn)法
第一,采用“某,某也”的形式。如:
第二,采用術(shù)語“猶”。如:
第三,運用術(shù)語“曰”。如:
2.功能分析
3.代換法
4.義界法
5.詞類比較
6.語音分析
7.校誤文
8.標句讀
(三)形容詞觀念
1.同訓(xùn)法
2.詞性揭示
3.詞類比較
4.語音分析
(1)《大宗師》:與乎其觚而不堅也。
(2)《說劍》:瞋目而語難,王乃說。
(四)代詞觀念
1.詞性揭示
2.詞義訓(xùn)釋
(五)語氣詞觀念
1.術(shù)語運用
2.校異文
3.代換法
(六)詞類活用觀念
1.名詞活用
2.形容詞活用
(1)《人間世》:必將乘人而斗其捷,而目將熒之,而色將平之。
(2)《徐無鬼》:法律之士廣治,禮樂之士敬容,仁義之士貴際。
(3)《胠篋》:非所以明天下也。
3.代詞作動詞
(七)聯(lián)綿詞
(1)《應(yīng)帝王》:七日渾沌死。
(2)《齊物論》:厲與西施,恢恑憰怪。
(3)《庚桑楚》:與物委蛇而同其彼。
(4)《齊物論》:山林之畏隹。
二、《莊子解》的詞組觀念
(一)主謂結(jié)構(gòu)
1.加字分析
2.語義關(guān)系分析
(二)動賓結(jié)構(gòu)
(三)動補結(jié)構(gòu)
(四)數(shù)量結(jié)構(gòu)
三、《莊子解》的句法觀
(一)被動句
(二)判斷句
(三)疑問句
四、《莊子解》《說文廣義》與王夫之語言觀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說文解字》與《說文廣義》虛詞對比研究[J]. 彭再新. 衡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4(04)
本文編號:31645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316450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