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關于文字中的“鼓”

發(fā)布時間:2021-03-28 07:34
  鼓為樂器中的一種,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鼓"作為一個文字,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發(fā)展過程。本文以文字中的鼓為研究對象,淺析不同字形中的鼓的發(fā)展、含義與引申。通過對古文字中的"鼓"進行解讀,了解到古時候人們對鼓類樂器的認知和使用。 

【文章來源】:北方音樂. 2020,(11)

【文章頁數(shù)】:2 頁

【部分圖文】:

關于文字中的“鼓”


湖南崇陽銅鼓7

漢語,字形,篆文,金文


從字形來看,金文、,篆文承續(xù)了甲骨文的字形,在這幾個階段,“鼓”字基本上沒有什么變化。線條和筆畫的形狀基本上是固定的,有一個站立的“鼓”形狀,另一部分是手持鼓槌,作擊打狀。當“鼓”的字形慢慢演變到現(xiàn)在常使用的標準宋體、書寫體時,仍保留了其特色,較為形象地描繪出了鼓的形制及演奏狀態(tài)。

古文,銅鼓,鱷魚,形制


殷康在《古鼓和古文鼓字》中描述了一件商代的模仿鼓形制的銅鼓(如圖3),為木框銅鼓的仿制品,鼓面有鱷魚皮紋及三行鼓釘,而鼓皮選用鱷魚皮是取鱷魚的兇猛習性以壯鼓聲。鼓身呈粗腰型,鼓框側(cè)面有人形的紋飾,鼓上方有一雙怪鳥形的裝飾,有四足的“簴”,制作十分精美,可見在那時人們對鼓的要求便不只是局限于擊打,以求鼓舞、鼓吹的效果了,在鼓的形制及裝飾上的要求也更為細致了。鼓有很多種形制,歷史上因鼓的大小不同(鼖鼓、應鼓)、置鼓方式的不同(建鼓、懸鼓)、鼓腔形狀的不同(扁鼓、八角鼓、細腰鼓)、鼓皮材料的不同(鼉皮、羊皮、牛皮、駝皮)、鼓腔材料的不同(陶鼓、瓷鼓、木鼓)、策動方式的不同(杖鼓、手鼓、鼗鼓)、應用場合的不同(更鼓、漏鼓、鼜鼓),故名稱各異。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說文解字》音樂文字釋例解讀——“鼓”字的音樂學意義[J]. 李小虎,成海霞.  藝術評鑒. 2018(06)
[2]“鼓”義考原[J]. 李方元,葉敦妮.  中國音樂. 2009(04)
[3]簡說“鼓”字的詞性[J]. 楊本祥.  漢語學習. 1984(05)
[4]古鼓和古文鼓字[J]. 殷康.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1979(03)



本文編號:310514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310514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dce0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