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英“苦”詞群隱喻認知對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02 04:17
“苦”和“bitter”分別是漢英語言中相對應的基本味覺詞之一,最初都表達與味覺有關(guān)的詞義。而味覺體驗與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guān),隨著人們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和表達的需要,“苦”和“bitter”的語義不斷豐富,可用于指稱不限味覺的各種不同范疇的事物。“詞群”則是詞匯因詞形或詞義上具有共同特點而聚集成的“群”,通過詞群的研究,我們可以藉此類語境從微觀角度發(fā)掘“苦”和“bitter”的詞義生成理據(jù)及其背后的思維文化特點?傊,本文以漢英“苦”詞群和“bitter”詞群為研究對象,以概念隱喻理論為理論依據(jù),結(jié)合原型范疇理論和文化語言學對其展開隱喻認知對比分析,并探討“苦”和“bitter”的隱喻成因。本文首先綜合多部詞典,分別對“苦”和“bitter”的詞典釋義進行歸納、梳理,根據(jù)歷史考察,并結(jié)合認知語言學的相關(guān)理論,擬構(gòu)各義項的引申關(guān)系,同時給予簡單的比較。在此基礎(chǔ)上,窮盡式搜集整理漢英“苦”詞群語料,以“苦”和“bitter”的基本義、引申義為語義原型,分別對“苦”詞群和“bitter”詞群的語義范疇進行分析歸類,并對漢英“苦”詞群語義擴展細化過程中涉及的隱喻進行分析對比。我們發(fā)現(xiàn)漢英“苦”詞群...
【文章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9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0.1 選題理由及意義
0.1.1 選題理由
0.1.2 選題意義
0.2 國內(nèi)外關(guān)于該課題的研究現(xiàn)狀
0.2.1 概念隱喻理論相關(guān)研究
0.2.2 詞群相關(guān)研究
0.2.3 語言學視角下漢英“苦”的研究概況
0.3 研究方法及研究手段
第一章 “苦”和“bitter”的義項對比分析及漢英“苦”詞群的語義范疇分析
1.1 漢語“苦”的義項分析和“苦”詞群的語義范疇劃分
1.1.1 漢語“苦”的義項分析
1.1.2 漢語“苦”詞群的語義范疇分析
1.2 英語bitter”語義分析和“bitter”詞群語義范疇劃分
1.2.1 英語bitter”語義分析
1.2.2 英語“bitter”詞群的語義范疇分析
1.3 漢語“苦”和英語“bitter”的語義對比分析
1.3.1 “苦”和“bitter”的語義相同處
1.3.2 “苦”和bitter“的語義相異處
1.4 小結(jié)
第二章 漢英“苦”詞群的隱喻認知對比分析
2.1 “苦”詞群的隱喻認知分析
2.1.1 “苦”詞群中雙音節(jié)詞的隱喻認知分析
2.1.2 “苦”詞群中的熟語隱喻認知分析
2.2 英語“bitter”詞群的隱喻認知分析
2.2.1 “bitter”詞群中的短語隱喻認知分析
2.2.2 “bitter”詞群中的習語隱喻認知分析
2.3 “苦”和bitter”隱喻認知異同分析
2.3.1 相同之處
2.3.2 不同之處
2.4 小結(jié)
第三章 漢英“苦”詞群的隱喻認知異同成因分析
3.1 “苦”詞群與“bitter”詞群的相同隱喻成因
3.1.1 身體體驗的相似性
3.1.2 苦味的生理體驗的相同性
3.1.3 相同生理機制下的通感
3.2 “苦”詞群與“bitter”詞群的不同隱喻成因
3.2.1 漢英思維認知方式的不同
3.2.2 中西方文化觀念差異的影響
3.3 小結(jié)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苦文化”的哲學淺述[J]. 陳一龍. 藝海. 2016(07)
[2]味覺詞多義現(xiàn)象的認知研究——以“Sweet/甜”與“Bitter/苦”為例[J]. 彭志瑛. 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12)
[3]中西方古代詭辯思想探析[J]. 孫長青.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06)
[4]基于味覺域的漢英物性形容詞語義重合度研究[J]. 唐樹華,田臻.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14(05)
[5]五味與五行配屬理論新解[J]. 曹大明,路玫. 中醫(yī)學報. 2012(03)
[6]英漢語味覺詞語情感隱喻認知對比[J]. 胡廣耀. 考試周刊. 2012(08)
[7]漢英“苦”味覺概念隱喻的差異性分析[J]. 胡倩. 今日南國(中旬刊). 2010(07)
[8]漢語味覺詞研究綜述[J]. 姜曉. 社會科學家. 2010(03)
[9]隱喻研究觀點綜述[J]. 劉芳. 考試周刊. 2010(02)
[10]五味之名及其引申義[J]. 蔣紹愚. 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3)
博士論文
[1]“五味”理論溯源及明以前中藥“五味”理論系統(tǒng)之研究[D]. 張衛(wèi).中國中醫(yī)科學院 2012
碩士論文
[1]古典時代智者學派的教育觀研究[D]. 李婭囡.山西師范大學 2016
[2]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味覺詞研究[D]. 陳粟.山東師范大學 2013
[3]漢英“腦”詞群隱喻認知對比研究[D]. 于芳.上海外國語大學 2013
[4]概念隱喻理論下英漢基本味覺詞對比研究[D]. 邵新.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 2012
[5]漢英味覺詞“苦”和“bitter”詞義引申比較[D]. 馬曉冉.蘭州大學 2012
[6]先秦漢語味覺詞研究[D]. 潘青艷.山東師范大學 2011
[7]味覺形容詞的句法特征和語義屬性研究[D]. 丁慧.上海師范大學 2010
[8]漢英“味覺”類詞語對比研究[D]. 尹文婷.云南師范大學 2009
[9]漢語飲食味覺詞語及其文化義探析[D]. 張軍.內(nèi)蒙古大學 2008
[10]孟子的“大丈夫”思想及其核心概念[D]. 姜碧純.上海師范大學 2008
本文編號:2952632
【文章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9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0.1 選題理由及意義
0.1.1 選題理由
0.1.2 選題意義
0.2 國內(nèi)外關(guān)于該課題的研究現(xiàn)狀
0.2.1 概念隱喻理論相關(guān)研究
0.2.2 詞群相關(guān)研究
0.2.3 語言學視角下漢英“苦”的研究概況
0.3 研究方法及研究手段
第一章 “苦”和“bitter”的義項對比分析及漢英“苦”詞群的語義范疇分析
1.1 漢語“苦”的義項分析和“苦”詞群的語義范疇劃分
1.1.1 漢語“苦”的義項分析
1.1.2 漢語“苦”詞群的語義范疇分析
1.2 英語bitter”語義分析和“bitter”詞群語義范疇劃分
1.2.1 英語bitter”語義分析
1.2.2 英語“bitter”詞群的語義范疇分析
1.3 漢語“苦”和英語“bitter”的語義對比分析
1.3.1 “苦”和“bitter”的語義相同處
1.3.2 “苦”和bitter“的語義相異處
1.4 小結(jié)
第二章 漢英“苦”詞群的隱喻認知對比分析
2.1 “苦”詞群的隱喻認知分析
2.1.1 “苦”詞群中雙音節(jié)詞的隱喻認知分析
2.1.2 “苦”詞群中的熟語隱喻認知分析
2.2 英語“bitter”詞群的隱喻認知分析
2.2.1 “bitter”詞群中的短語隱喻認知分析
2.2.2 “bitter”詞群中的習語隱喻認知分析
2.3 “苦”和bitter”隱喻認知異同分析
2.3.1 相同之處
2.3.2 不同之處
2.4 小結(jié)
第三章 漢英“苦”詞群的隱喻認知異同成因分析
3.1 “苦”詞群與“bitter”詞群的相同隱喻成因
3.1.1 身體體驗的相似性
3.1.2 苦味的生理體驗的相同性
3.1.3 相同生理機制下的通感
3.2 “苦”詞群與“bitter”詞群的不同隱喻成因
3.2.1 漢英思維認知方式的不同
3.2.2 中西方文化觀念差異的影響
3.3 小結(jié)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苦文化”的哲學淺述[J]. 陳一龍. 藝海. 2016(07)
[2]味覺詞多義現(xiàn)象的認知研究——以“Sweet/甜”與“Bitter/苦”為例[J]. 彭志瑛. 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12)
[3]中西方古代詭辯思想探析[J]. 孫長青.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06)
[4]基于味覺域的漢英物性形容詞語義重合度研究[J]. 唐樹華,田臻.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14(05)
[5]五味與五行配屬理論新解[J]. 曹大明,路玫. 中醫(yī)學報. 2012(03)
[6]英漢語味覺詞語情感隱喻認知對比[J]. 胡廣耀. 考試周刊. 2012(08)
[7]漢英“苦”味覺概念隱喻的差異性分析[J]. 胡倩. 今日南國(中旬刊). 2010(07)
[8]漢語味覺詞研究綜述[J]. 姜曉. 社會科學家. 2010(03)
[9]隱喻研究觀點綜述[J]. 劉芳. 考試周刊. 2010(02)
[10]五味之名及其引申義[J]. 蔣紹愚. 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3)
博士論文
[1]“五味”理論溯源及明以前中藥“五味”理論系統(tǒng)之研究[D]. 張衛(wèi).中國中醫(yī)科學院 2012
碩士論文
[1]古典時代智者學派的教育觀研究[D]. 李婭囡.山西師范大學 2016
[2]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味覺詞研究[D]. 陳粟.山東師范大學 2013
[3]漢英“腦”詞群隱喻認知對比研究[D]. 于芳.上海外國語大學 2013
[4]概念隱喻理論下英漢基本味覺詞對比研究[D]. 邵新.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 2012
[5]漢英味覺詞“苦”和“bitter”詞義引申比較[D]. 馬曉冉.蘭州大學 2012
[6]先秦漢語味覺詞研究[D]. 潘青艷.山東師范大學 2011
[7]味覺形容詞的句法特征和語義屬性研究[D]. 丁慧.上海師范大學 2010
[8]漢英“味覺”類詞語對比研究[D]. 尹文婷.云南師范大學 2009
[9]漢語飲食味覺詞語及其文化義探析[D]. 張軍.內(nèi)蒙古大學 2008
[10]孟子的“大丈夫”思想及其核心概念[D]. 姜碧純.上海師范大學 2008
本文編號:29526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95263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