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從視覺到認知:漢英視覺域詞匯語義演變的認知對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14 07:20
  認知語言學的五大理論假設之一就是具身認知,即人們運用身體五官來體驗和認知世界,語言與人的具身體驗過程及認知結果密不可分,應當從人的角度解釋語言(張輝、孫崇飛,2014)。在人類的五種官能中,視覺感知是最重要的。人類通過視覺來認知世界。視覺是信息獲取的最重要的途徑。視覺與思維,密不可分。古今中外,都是如此。因此,從視覺到認知的語義演變規(guī)律在世界上的語言中普遍存在,是世界語言的共性。以往關于視覺隱喻的研究主要關注這一規(guī)律的普遍性。事實上,在共性之下也有差異。比如漢語中,“我理解了”,可以說“我明白了”,“我看清楚了”,不能說“我看見了”。而英語中,I understand(我理解了),可以說“I see”(我看見了),“I am clear”(我清楚),不能說“I am bright”(我明白了)。因此,本文在認知隱喻理論的框架下,同時依托概念化的識解操作來研究視覺詞匯的詞義演變現象,開展了系統的漢英對比研究。本文著重考察漢英視覺詞匯語義演變的差異,并從認知突顯和概念化的角度對差異進行了解釋。本文的基本假設是,從視覺域到認知域的隱喻投射中,不同的語言對視覺要素的選擇、編碼和概念化不同,從而... 

【文章來源】: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20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從視覺到認知:漢英視覺域詞匯語義演變的認知對比研究


形容詞“明”的語義演變

虛擬運動,觀察者,視線,工具


覺行為憑借的工具、視線、眼睛的形狀和動作本身的分為不同類型。為借助的工具要能夠反射光,歸根結底,光是視覺光的工具一般就是鏡子,在古代多為銅鏡,在沒有銅。知更多地被描述人的眼睛發(fā)出光,形成“視線”或形成一定的路徑。視線匯集的點即目標,也就是被觀關注。目光纏繞,轉指依戀(古義),進一步隱喻為觀察者作為始源

虛擬運動,觀察者,物體


線照射而顯出物體的形象”,也即看到,這是以感知物體徑。“把客觀事物表現出來”也即理解,如映。界要素外界要素的編碼主要涉及光線條件和障礙條件。如表 4-1部,2 個字來自月部,1 個來字自日族!叭铡焙汀霸隆倍季條件,即有光(如“明、晰、曉”),無光(如“昏、暗、線不明(如“曚、昽、朦、朧、暈”)。視覺事件中對外界的。有光即被觀察物能夠顯露出來,觀察者就能夠看到,即被觀察物體不能夠顯露出來,觀察者就不能夠看清楚。物是什么無關,只關注最終的結果,即被觀察物是否顯露因此,與外界因素有關的虛擬路徑更多地以被觀察物體作被觀察物作為始源


本文編號:291605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91605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2bf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