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有界”“無界”與補語“完”的有界化作用

發(fā)布時間:2020-04-30 18:37
【摘要】:本文結(jié)合意象圖示及相關(guān)標記詞,對動詞"有界""無界"進行新的闡釋,并對謂語動詞有界化的手段進行例釋。在分析"了""過"對謂語動詞的有界化作用的基礎(chǔ)上,嘗試把"有界""無界"理論與補語的語義指向相結(jié)合,分析補語"完"因語義指向不同而導致其有界化對象的差異。最后從認知上解釋賓語的"有指""無指"對補語"完"語義指向及其有界化作用的影響。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8條

1 古川裕;外界事物的“顯著性”與句中名詞的“有標性”——“出現(xiàn)、存在、消失”與“有界、無界”[J];當代語言學;2001年04期

2 吳福祥;漢語體標記“了、著”為什么不能強制性使用[J];當代語言學;2005年03期

3 朱德熙;北京話、廣州話、文水話和福州話里的“的”字[J];方言;1980年03期

4 岳利民;;多義的動結(jié)式短語試析[J];廣西社會科學;2005年12期

5 陸儉明;詞的具體意義對句子意思理解的影響[J];漢語學習;2004年02期

6 李思旭;;全稱量化和部分量化的類型學研究[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7 張誼生;;范圍副詞“都”的選擇限制[J];中國語文;2003年05期

8 李思旭;;補語“完”的內(nèi)部分化、語義差異及融合度等級[J];語言研究;2010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婉梅;表處所的“在Np”的語義分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2 孫宜春;;“NP+V-起來+AP(VP)”句式的語義結(jié)構(gòu)[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3 樊友新;;從“被就業(yè)”看“被”的語用功能[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4 何清順;漢英詞匯重疊式附加意義對比分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5 盧英順;現(xiàn)代漢語中的“延續(xù)體”[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6 王祥榮;兒童語言中的“上”、“下”類方位詞[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7 肖奚強;范圍副詞的再分類及其句法語義分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8 孔令達;;“VP+過”的功能[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9 高華;;漢語里的“話題問句”[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10 張春麗;;新詞語的流行與漢語語法規(guī)范問題[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6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佳;論英漢運動事件表達中“路徑”單位的“空間界態(tài)”概念語義及其句法—語義接口功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唐樹華;有些隱喻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楊石喬;基于語料庫的漢語醫(yī)患會話修正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吳善子;漢韓反詰語氣副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李紅梅;韓國語范圍表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王用源;漢語和藏語復(fù)音詞構(gòu)詞比較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董正存;漢語全稱量限表達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劉朝濤;中文問答系統(tǒng)中的句型理論及其應(yīng)用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9 黃東晶;俄漢代詞指示語對比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1年

10 李晉霞;現(xiàn)代漢語定中“V雙+N雙”結(jié)構(gòu)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岳利民;“S+V+R+O”句式中R的語義指向[J];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2 沈家煊;轉(zhuǎn)指和轉(zhuǎn)喻[J];當代語言學;1999年01期

3 陸丙甫;從賓語標記的分布看語言類型學的功能分析[J];當代語言學;2001年04期

4 古川裕;外界事物的“顯著性”與句中名詞的“有標性”——“出現(xiàn)、存在、消失”與“有界、無界”[J];當代語言學;2001年04期

5 陸丙甫;語序優(yōu)勢的認知解釋(上):論可別度對語序的普遍影響[J];當代語言學;2005年01期

6 吳福祥;漢語體標記“了、著”為什么不能強制性使用[J];當代語言學;2005年03期

7 歐陽偉豪;也談粵語“哂”的量化表現(xiàn)特征[J];方言;1998年01期

8 岳利民;;多義的動結(jié)式短語試析[J];廣西社會科學;2005年12期

9 蔡維天;;談“有人”“有的人”和“有些人”[J];漢語學報;2004年02期

10 孫維張;動詞的“得”、“失”與雙賓語[J];漢語學習;1981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陽;;副詞“好在”的語義、語用分析[J];學語文;2011年03期

2 陳偉;;狀位形容詞的語義指向探析[J];文學教育(下);2011年08期

3 黃毅燕;;補語的同現(xiàn)情況對“VP+的”指稱的影響[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4 劉曉春;;《韓非子》中表極度的程度副詞探析[J];晉城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5 姜健;;“V_1P+V_2+R”結(jié)構(gòu)補語語義類型和語義指向[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6 林華勇;;廉江粵語的兩種短語重疊式[J];中國語文;2011年04期

7 唐一萍;;補語語義指向動詞動結(jié)式的構(gòu)式語法觀研究[J];懷化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8 岳中奇;;方式介賓狀語的語義特征與變體類別[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9 陳敏;;從三個平面分析“X奴”[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10 張靜;;“漸漸”和“逐漸”語義、句法的比較分析[J];華中人文論叢;2011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于江生;;語義指向的形式模型[A];自然語言理解與機器翻譯——全國第六屆計算語言學聯(lián)合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1年

2 許小星;亢世勇;;補語語義指向的制約因素[A];中國計算機語言學研究前沿進展(2007-2009)[C];2009年

3 趙曉偉;韓群;;單用“X是X”的語義分析[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毛家菊;高峰;陳秋林;陸汝占;;基于情景理論分析VA-語句[A];語言計算與基于內(nèi)容的文本處理——全國第七屆計算語言學聯(lián)合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3年

5 劉忠;劉英;劉敦榮;;性質(zhì)語意邏輯[A];邏輯與認知學術(shù)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4年

6 鄒媛;;單音形容詞重迭式作修飾語的考察[A];江西省語言學會第五屆會員大會暨2002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2年

7 趙紅玲;;漢語中“V掉”結(jié)構(gòu)小議[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8 潘新玲;;我的地盤——表總括的“都”的語義分析及其左鄰右舍的限制[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9 郭啟輝;;淺析近代漢語副詞“都”的源流內(nèi)容[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10 張炎蓀;張宏梁;;一種新的漢語辭格:留一[A];修辭學新視野——漢語修辭與漢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杭春曉;傳統(tǒng)工筆畫可以介入“當代”嗎?[N];中國文化報;2008年

2 周凱;要使治安警示取得成效[N];人民公安報;2006年

3 羅紅艷;探索語言奧秘的人[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

4 姚莉;漢語語法化的前世今生[N];中國教育報;2007年

5 張蕾;深入淺出 詳略有別[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3年

6 張志君;開好中國少兒電視“專賣店”[N];中華新聞報;2003年

7 河南平頂山市二中 李曉紅;中古漢語副詞“分別”的虛化[N];學知報;2010年

8 屈哨兵 廣州大學人文學院;一樹新花,四面觀勝[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9 北京步步先中醫(yī)醫(yī)院 馬予良 石玉山;從語言學特點看陰陽[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0年

10 武葉巧;重音對歧義的分化作用[N];語言文字周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忠;性質(zhì)語意理論的提出與自然語言理解及其實現(xiàn)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青野英美;現(xiàn)代漢語描寫性狀語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李紅梅;韓國語范圍表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趙章界;短語結(jié)構(gòu)制導的范疇表達式演算[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計算技術(shù)研究所);2006年

5 楊崢琳;現(xiàn)代漢語述結(jié)式的不對稱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6 羅耀華;副詞性非主謂句成句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劉芳;幾組趨向動詞演變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8 申敬善;現(xiàn)代漢語“在”字句研究[D];復(fù)旦大學;2006年

9 朱明來;宋人話本動補結(jié)構(gòu)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10 周麗穎;跟語序有關(guān)的幾種句法現(xiàn)象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蘭芬;中古漢語程度副詞探析[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2 盧偉;重動句使用的不平衡性和語用規(guī)律[D];安徽師范大學;2005年

3 代尊峰;英漢動結(jié)結(jié)構(gòu)對比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5年

4 劉靜;試論現(xiàn)代漢語被字句中的補語[D];四川大學;2005年

5 李文富;“把+NP+都+VP”結(jié)構(gòu)與“都”的語法化及語義指向特點[D];清華大學;2005年

6 趙娟;《戰(zhàn)國策》副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宋云鳳;《全唐詩》總括范圍副詞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8 回敬嫻;《論衡》范圍副詞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9 孟冬梅;現(xiàn)代漢語轉(zhuǎn)折副詞研究[D];延邊大學;2006年

10 金哉延;漢語補語與韓國語對應(yīng)成分關(guān)系的探討[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

本文編號:264606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64606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3276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