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布依語差比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3-29 05:27
【摘要】:荔波布依語差比句現(xiàn)存有七種語序類型。與其他土語、方音不同,荔波布依語至今還保留著無標記語序“SJ+A+ST”。由于布依語與漢語長期的接觸影響,荔波布依語差比句中出現(xiàn)與漢語語序一致的語序類型,即“SJ+M+ST+A”和“SJ+A+M+AT”。差比句作為一種句法結構,其構成成分主要包括比較主體、比較基準、比較標記和比較屬性形容詞。通過語言類型學的理論方法探討荔波布依語差比句中主要參項在句法構式中的排序。我們依據(jù)歷史比較語言學的理論和方法對荔波布依語差比句語序內部的發(fā)展進行考察,我們發(fā)現(xiàn)布依語差比句語序演化為使用漢語語序“SJ+M+ST+A”為主導的趨勢。荔波布依語差比句中存有三個比較標記詞,即“ua(?)i~(33)過”、“to~(11)多”、“pi~(55)比”。三個比較標記詞演化為比較標記的路徑不同,從語法化的角度研究比較標記的來源。其中標記詞“pi~(55)(比)”和“to~(11)(多)”是從漢語中借入的,“ua(?)i~(33)(過)”是本民族固有詞。我們認為三個標記詞的來源不同,與漢語接觸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根據(jù)三個比較標記在句式中的語法功能與語義特征,借鑒漢語差比句比較標記的發(fā)展來推斷荔波差比句中比較標記的來源。標記詞“pi~(55)(比)”是在漢語中完成比較標記的演化才借入布依語的,其演化路徑是由動詞義“比”語法化到介詞作比較標記“比”。而標記詞“to~(11)”演化為比較標記的路徑較為曲折,開始是從漢語借入音和語法意義(表量形容詞),借入布依語后表程度副詞,在差比句式中又進一步虛化成比較標記。固有詞“ua(?)i~(33)(過)”在布依語的演化路徑為由“經(jīng)過、超過”義主要動詞連動式中的第二成分趨向補語比較標記。布依語差比句的演化發(fā)展屬于布依語語法演變的重要范疇,對深入探索布依語語法結構系統(tǒng)中句法內部組合關系有重要意義。語序與形態(tài)是人類語言中重要的語法形式,所有的語言都由傳統(tǒng)語言類型學向現(xiàn)代語言類型學轉變。荔波布依語差比句發(fā)展至今經(jīng)歷了漫長的過程,從歷史句法學的角度討論荔波差比句演化的機制,構擬荔波差比句的演化路徑為:SJ+A+ST→SJ+A+M(ua(?)i~(33)過)+ST→SJ+A+M(to~(11)多)+ST→SJ+M(pi~(55)比)+ST+A。
【學位授予單位】:貴州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H268
本文編號:2605519
【學位授予單位】:貴州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H26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芳;;水語比較標記“to~(13)”及差比句的類型特征[J];語言科學;2015年01期
2 吳福祥;;關于語法演變的機制[J];古漢語研究;2013年03期
3 劉丹青;;漢語差比句和話題結構的同構性:顯赫范疇的擴張力一例[J];語言研究;2012年04期
4 鄧鳳民;;漢語比較標記和差比句語序類型[J];漢語學習;2012年02期
5 王艷紅;;差比標記來源的類型學分析[J];民族語文;2012年02期
6 吳福祥;;侗臺語差比式的語序類型和歷史層次[J];民族語文;2012年01期
7 曾曉渝;;語言接觸的類型差距及語言質變現(xiàn)象的理論探討——以中國境內幾種特殊語言為例[J];語言科學;2012年01期
8 吳福祥;;粵語差比式“X+A+過+Y”的類型學地位——比較方言學和區(qū)域類型學的視角[J];中國語文;2010年03期
9 吳福祥;覃鳳余;;南寧粵語短差比式“X+A+過”的來源[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10 王雙成;;西寧方言的差比句[J];中國語文;2009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鄧鳳民;漢藏語系語言差比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6055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605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