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基本顏色仿詞的認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3-21 13:15
【摘要】:本文是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來探討漢語基本顏色仿詞的生成過程。仿詞是為了傳達另外含義而對原有表達方式進行特意模仿得來的新詞。與在上下文中出現(xiàn)的原型詞相對比,仿詞經(jīng)常能給人以強烈鮮明的印象,使語言新鮮生動并產(chǎn)生幽默效果。由于其簡單易懂,生動又經(jīng)濟的特點,近年來,仿詞已成為創(chuàng)造新詞的重要途徑,許多學者對此非常重視。語言中新詞語的產(chǎn)生實際上是新語義基于新概念的構建過程。隨著認知語言學的發(fā)展,學者們越來越重視構建意義的心理過程。概念整合理論由GillsFauconnier(1997)在其著作《思想與語言中的映射》一書中正式提出。該理論認為概念整合作為人類基本的普遍認知模式,對自然語言的意義建構過程起著積極的作用。而由類比法構成的漢語基本顏色仿詞不僅與其源詞的語義合成有關,而且也關系到其源詞形式的改變。顯然,這其中包含著概念合成這一認知過程。因此,概念整合理論作為一種合適工具,可以用于探究漢語基本顏色詞中的仿詞,分析其認知機制,解釋其意義建構的認知過程。本文首先回顧了國內(nèi)外仿詞的研究現(xiàn)狀,分別總結了它們的貢獻和不足;然后,通過回顧和分析漢語基本顏色詞的本義和引申義,運用概念隱喻、概念轉喻和概念整合理論對漢語中主要的顏色仿詞進行認知分析;最后,通過描述和探究漢語基本顏色仿詞,對漢語基本顏色仿詞進行分類,對新詞形成的認知過程和認知機制進行分析和解釋。下面列出了本文試圖回答的兩個問題:1)漢語基本顏色仿詞概念合成的認知過程是什么?2)漢語基本顏色仿詞意義建構的認知機制是什么?通過研究分析,本研究的結果如下:首先,在漢語基本顏色仿詞概念合成的認知過程中,由構成漢語基本顏色仿詞的源詞所提供的概念結構建立兩個輸入空間;其次,兩個輸入空間的相對應元素通過跨空間映射連接;再次,在類屬空間投射共同結構;最后,經(jīng)過組合、完善和拓展三個相互關聯(lián)的過程生成層創(chuàng)結構。此層創(chuàng)結構是由兩個輸入空間和類屬空間的元素部分映射在合成空間中形成的。此外,漢語基本顏色仿詞意義建構的認知機制主要有概念隱喻、概念轉喻和類比。就理論意義而言,本研究表明,概念整合理論在構建漢語基本顏色仿詞方面具有很強的解釋力,豐富了對漢語基本顏色仿詞的認知研究;就實踐意義而言,本研究可以幫助漢語學習者更好地理解漢語基本顏色仿詞,對漢語基本顏色仿詞的教學以及新詞詞典的編纂提供一定的幫助。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H136
本文編號:2593385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H13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敏哲;白解紅;;單域整合網(wǎng)絡的意義建構機制探微——以網(wǎng)絡新詞“blogebrity”和“celeblog”的意義建構為例[J];外語教學;2014年03期
2 張翼;;概念整合理論對于語法問題的解釋力:以漢語動結式為例[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3年04期
3 曾如剛;彭志斌;;認知參照點視角下的仿擬修辭研究[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3年01期
4 白解紅;張莎;;英漢仿詞的重新分類及其認知語義分析——以飲食新詞為例[J];外語教學;2009年06期
5 羅勝杰;張從益;;合成空間理論對仿擬的闡釋力[J];外語教學;2009年01期
6 張輝;楊波;;心理空間與概念整合:理論發(fā)展及其應用[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7 黃緬;;諧音仿擬的認知機理——諧音仿擬研究的新進路[J];外語教學;2007年04期
8 陸佳英;肖運初;;新詞概念合成的認知語義學研究[J];外語研究;2006年05期
9 靳琰;王小龍;;英漢仿擬的心理空間理論闡釋[J];外語教學;2006年04期
10 李燕;漢語基本顏色詞之認知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本文編號:25933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593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