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學差異對語言接觸中聲調(diào)匹配及回歸的影響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陳燕;新疆維吾爾族學生的漢語發(fā)音偏誤分析[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5年04期
2 徐思益,高莉琴;關于維吾爾語的重音、聲調(diào)問題[J];語言與翻譯;1992年03期
3 高莉琴;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的語音研究[J];語言與翻譯;2000年02期
4 徐思益;試論語言的民族變體(下)[J];語言與翻譯;2001年01期
5 高莉琴;久居烏魯木齊的維吾爾人說漢語的特點[J];語言與翻譯;1996年01期
6 朱學佳;;烏魯木齊市維吾爾族漢語使用聲調(diào)變異狀況的聲學分析[J];語言文字應用;2007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少敏;;維吾爾語作為母語對維吾爾族學生英語語音的影響——一份來自對山東理工大學維族學生英語發(fā)音的調(diào)查報告[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10年03期
2 朱學佳;;居住環(huán)境對維吾爾族人漢語使用語音變異的影響[J];昌吉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3 徐彥;;新疆語言關系下的漢語教學改革[J];大家;2012年10期
4 陳慧優(yōu);;少數(shù)民族學生漢語寫作錯誤研究綜述[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10年03期
5 夏迪婭·伊布拉音;;維吾爾族學生漢字習得偏誤分析[J];漢語學習;2007年04期
6 祖麗皮亞·阿曼;艾斯卡爾·艾木都拉;地里木拉提·吐爾遜;;維吾爾語三音節(jié)詞韻律特征聲學分析[J];計算機應用;2009年07期
7 薛玉萍;淺析維吾爾語對新疆漢語的影響[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8 閆新紅;;新疆雙語教師母語磨蝕的成因及其語言學特征[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9 祖麗皮亞·阿曼;艾斯卡爾·艾木都拉;;維吾爾語雙音節(jié)詞韻律特征聲學分析[J];中文信息學報;2009年05期
10 趙江民;華錦木;;語言接觸影響下新疆高校少數(shù)民族漢語教學的調(diào)適[J];民族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獎;阿里木·玉蘇甫;劉杰;;論漢語與維吾爾語重音[A];第十一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一)[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衛(wèi)國;雙語學與新疆雙語問題[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2 趙魯平;解讀上海外語教育:歷史與文化語境的嬗變[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包薩仁;蒙古語族東鄉(xiāng)語與漢語的接觸研究[D];北京大學;2006年
4 李遐;新疆維吾爾族學生漢語介詞學習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廖冬梅;新疆民漢雙語現(xiàn)象與新疆社會發(fā)展之關系[D];新疆大學;2006年
6 夏迪婭·伊布拉音;維吾爾民族漢語教學歷史與現(xiàn)狀研究[D];新疆大學;2006年
7 粟高燕;世界性與民族性的雙重變奏[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8 陳建偉;臨沂方言和普通話的接觸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9 池東恩;朝漢雙語教育與語言使用研究[D];延邊大學;2010年
10 陳海宏;文化接觸對怒蘇語的影響[D];云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萃俊;流行語識讀在諸暨方言中的代際差異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艾合買提江·祖農(nóng);從實驗語音學角度研究維吾爾語輔音的聲學特征[D];新疆大學;2011年
3 楊紅軍;維吾爾語新聞廣播中雙音節(jié)及三音節(jié)詞重音聲學特性分析[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4 白寶偉;伊犁師范學院聲樂教學現(xiàn)狀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虹;日本留學生漢語聲調(diào)習得及偏誤分析[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6 葉磊;語音模式試說[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吾麥爾江·吾吉艾合麥提;維吾爾族學生學習漢語常用介詞時的母語負遷移現(xiàn)象研究[D];新疆大學;2006年
8 沙塔爾·沙拉木;吐魯番土語詞匯詞源學研究[D];新疆大學;2007年
9 馮慶莉;《廣韻》和《集韻》方言詞比較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10 潘吉;外國人的漢語雙音節(jié)聲調(diào)組合偏誤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徐思益;馬俊民;;發(fā)展少數(shù)民族語言的列寧主義原則——駁斥蘇修對我黨民族語文政策的攻擊[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8年02期
2 朱學佳;新疆維吾爾族使用漢語的變異及其規(guī)范研究[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3 徐思益,高莉琴;關于維吾爾語的重音、聲調(diào)問題[J];語言與翻譯;1992年03期
4 徐思益;試論語言的民族變體(上)[J];語言與翻譯;2000年04期
5 徐思益;試論語言的民族變體(下)[J];語言與翻譯;2001年01期
6 馬德元;學生母語對漢語教學的負面影響(上)[J];語言與翻譯;2001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符君;;對維吾爾族學生漢語普通話語調(diào)的產(chǎn)出實驗分析[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2 郭蕾;楊陽蕊;廖艷莎;;東鄉(xiāng)漢語方言音調(diào)探微[J];科技信息;2009年23期
3 吳安其;語言接觸對語言演變的影響[J];民族語文;2004年01期
4 陳恩泉;;雙語雙方言問題論略[J];漢語學報;2004年02期
5 ;云南大學袁焱教授簡介[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8年05期
6 蔣穎;趙燕珍;?≈;邱月;;論語言接觸與語言和諧[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7 杜楠;;文化接觸與語言變異[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9年12期
8 李曉楠;;試論“他”的分化[J];華章;2010年28期
9 曹鳳霞;;從當代新詞語使用看語言變異[J];人民論壇;2010年29期
10 李香玲;;語言接觸與文化融合交織出和諧文化[J];江蘇外語教學研究;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漢華;胡先進;;衛(wèi)星電視低噪聲放大器的設計[A];1997年全國微波會議論文集(上冊)[C];1997年
2 錢瑤;初敏;潘悟云;;普通話韻律單元邊界的聲學分析[A];新世紀的現(xiàn)代語音學——第五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3 徐時儀;;略論語言接觸與文白轉(zhuǎn)型[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4 覃微微;劉思耘;楊莉;;音高模式在即時回憶中的加工[A];“改革開放與心理學”學術研討會——湖北省暨武漢心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陳毅喬;楊峰;周海京;聶在平;;一種寬頻微帶天線的分析與設計[A];2005'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第三冊)[C];2006年
6 陳保亞;;全球化語言接觸背景下的多語現(xiàn)象和多語制研究——建立語言遺產(chǎn)保護和多民族互協(xié)共存的科學依據(jù)[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多元文明沖突與融合中語言的認同與流變”外國語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7 李永新;韓德民;陳秀伍;趙曉燕;徐立;梁爽;;語前聾兒童人工耳蝸植入后的聲調(diào)發(fā)聲學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上)[C];2007年
8 徐杰;竇文斌;;雙探針不交錯型波導—微帶過渡設計[A];2009年全國天線年會論文集(下)[C];2009年
9 趙承軍;;同軸衰減器檢定規(guī)程中幾個問題的探討[A];江蘇省計量測試學術論文集(2010)[C];2010年
10 陳原;;在文化背景接觸下進行的語言接觸——社會語言學札記[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Ⅰ)[C];199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道安;聲學分析為發(fā)音重建添評判依據(jù)[N];中國醫(yī)藥報;2002年
2 記者 劉道安;聲學分析為發(fā)音重建添評價依據(jù) 無喉患者生存質(zhì)量可顯著提高[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1年
3 汪路明;技改:匹配最佳化 效益最大化[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01年
4 ;混合匹配存儲[N];網(wǎng)絡世界;2001年
5 基金處;我院新獲40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何沙洲;企業(yè)戰(zhàn)略要與國家戰(zhàn)略匹配[N];經(jīng)理日報;2002年
7 北京大學 張鴻濤 青鳥技術研究院 鄂鵬;物流資金流與信息流的匹配[N];國際商報;2001年
8 趙雨林;孩子為什么會不聽話(2)[N];黑龍江日報;2004年
9 金戈;中國需要與海洋大國匹配的救撈業(yè)[N];中國船舶報;2001年
10 鄧成華;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核心觀念與方法匹配[N];中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方欣欣;語言接觸問題三段兩合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2 周林燦;病理嗓音的聲學分析和合成[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山丹;蒙古語標準音聲學分析[D];內(nèi)蒙古大學;2007年
4 包薩仁;蒙古語族東鄉(xiāng)語與漢語的接觸研究[D];北京大學;2006年
5 陳建偉;臨沂方言和普通話的接觸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6 阿拉坦;布里亞特語語音實驗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09年
7 谷豐;用聽覺事件相關電位研究聲調(diào)語言詞的長時程記憶痕跡[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8 戚棟;電弧離子鍍的等離子體負載特性與脈沖偏壓電源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9 朱業(yè)宏;人力資源能本管理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10 盧延輝;雙狀態(tài)無級變速器綜合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陶維華;自動指紋識別算法研究與實現(xiàn)[D];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2 陳智偉;類型理論在Web服務描述和驗證方面的應用[D];浙江大學;2006年
3 朱圣芳;企業(yè)國際化與戰(zhàn)略性人力資源管理[D];武漢大學;2005年
4 丁如芳;轎車側(cè)面碰撞乘員約束系統(tǒng)參數(shù)分析與性能改進[D];吉林大學;2005年
5 熊濤;企業(yè)管理中對外部環(huán)境的改善和控制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6 向禹;491QE型汽油機電控系統(tǒng)的匹配標定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7 寇吉田;基于免疫原理的計算機入侵檢測技術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5年
8 黨亞麗;發(fā)動機燃油過濾器污染堵塞機理與防治研究[D];長安大學;2005年
9 李濤;基于影像的LIDAR數(shù)據(jù)三維建筑物提取算法[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10 朱偉;人的自由發(fā)展與制度的互動關系研究[D];中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5778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577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