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中否定詞“沒得”的來源及其演變方向——以唐河方言為例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賀巍;中原官話分區(qū)(稿)[J];方言;2005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剛;連詞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歷史要略[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2 葉建軍;《金瓶梅詞話》中的反問副詞[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3 葉建軍;《醒世姻緣傳》中的反問副詞[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4 李藍;大方話中的“倒”和“起”[J];畢節(ji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1996年04期
5 楊梅;成都話中的“AP/VP+很了”句式[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6 劉光明;;單音動詞后“往”的語法化[J];池州師專學報;2006年02期
7 唐韻;從“底”字短語的產(chǎn)生、發(fā)展看《元曲選》“的”字短語[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8 唐韻;《元曲選》賓白中的“些”“些兒”“一些(兒)”(上)[J];西華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9 陳瑤;漢語方言里的方位詞“頭”[J];方言;2003年01期
10 邢向東;郭沈青;;晉陜寧三省區(qū)中原官話的內(nèi)外差異與分區(qū)[J];方言;2005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盧小群;湘南土話代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2 文貞惠;現(xiàn)代漢語否定范疇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3 劉雪芹;現(xiàn)代漢語重動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4 李焱;《醒世姻緣傳》語法研究[D];廈門大學;2003年
5 張平;“A點兒+V”與“V+A點兒”[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林新年;《祖堂集》動態(tài)助詞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7 王飛華;漢英語氣系統(tǒng)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葉桂郴;《六十種曲》和明代文獻的量詞[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9 戴黎剛;閩語的歷史層次及其演變[D];復旦大學;2005年
10 黃建寧;筆記小說俗諺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解海江;漢語方言義位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2 王群;《醒世姻緣傳》副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3 LU SHOUCHUN;[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1年
4 王飛華;《三寶太監(jiān)西洋記通俗演義》中的語氣詞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2年
5 鄭敏惠;福州方言“有+VP”句式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6 白雁南;淺談《世說新語》語氣副詞的特點和發(fā)展[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7 張平;副詞“還”的系統(tǒng)考察[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8 伍文英;“有+VP”格式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9 韓沛玲;五臺片方言陽聲韻的演變[D];天津師范大學;2003年
10 張蕾;現(xiàn)代漢語否定式“把”字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賀巍;河南山東皖北蘇北的官話(稿)[J];方言;1985年03期
2 黃南松;;試論短語自主成句所應具備的若干語法范疇[J];中國語文;1994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正超;;漢語中否定詞“沒得”的來源及其演變方向——以唐河方言為例[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曹東然;唐河方言副詞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5777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577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