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方言分音詞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2-01 18:56
【摘要】:內蒙古包頭地區(qū)的漢語方言屬于晉語區(qū)的大包片,在語音、詞匯和語法上與晉語區(qū)既存在著共性又有區(qū)別。就詞匯而言,分音詞是晉語區(qū)最具代表性的,不僅數量眾多,表現形式多樣,而且又具有其它方言區(qū)所沒有的鮮明特征。本論以內蒙古包頭方言分音詞為研究對象,以《內蒙古西部漢語方言詞典》(哈森、勝利編著.內蒙古教育出版社.1999)為基本語料,,描寫包頭方言分音詞的基本特征,運用“3+1”的平面理論,從共時層面和歷史層面兩個角度進行分析。然后用社會語言調查的方法對晉語區(qū)分音詞在包頭地區(qū)的使用情況做了調查,根據使用情況的側重分布到各個章節(jié)。以期對晉語分音詞進行更為全面系統的分析。全文除緒論和結語外共分為四章。 緒論部分第一節(jié)主要介紹了分音詞的界定以及晉語區(qū)、內蒙古西部漢語方言區(qū)、包頭方言的分音詞研究動態(tài),明確研究范圍,指出了研究意義以及研究中存在的問題等。 第一章從語音平面對包頭方言分音詞進行了分析。首先介紹了包頭方言的聲、韻、調的特點,通過與晉語其它分區(qū)的比較找出異同。其次結合包頭方言的語音特點,對分音詞的語音構成做了介紹。 第二章從詞匯平面對包頭方言分音詞進行了分析。描述了分音詞的基本意義和引申義。并列舉了在古文獻中分音詞釋例,從歷史層面對分音詞進行了描寫。結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對分音詞中出現的蒙語借詞現象進行了闡述,這也是本論的一個亮點。包頭方言分音詞與晉語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本論對二者進行了比較,找出詞匯方面的差異。 第三章從語法平面對包頭方言分音詞進行了分析。主要從構詞法的角度對分音詞的語法構成做了詳細的分類。本論指出后附型分音詞是分音詞區(qū)別于其它詞匯的重要特征。從后附型分音詞可以推斷出分音詞的發(fā)展過程。 第四章從語用平面對包頭方言分音詞進行了分析。本論主要從修辭功能、修辭手法以及語義特點的角度分析分音詞的基本特征。非方言區(qū)的人們通過分音詞的語用特點可以了解到方言區(qū)的語用習慣和文化內涵。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212
本文編號:2575477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21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玉璋;福州方言的“切腳詞”[J];方言;1982年01期
2 李榮;;官話方言的分區(qū)[J];方言;1985年01期
3 栗治國;伊盟方言的“分音詞”[J];方言;1991年03期
4 李藍;方言比較、區(qū)域方言史與方言分區(qū)——以晉語分音詞和福州切腳詞為例[J];方言;2002年01期
5 張小平;一種特殊的聯綿詞探源[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3年04期
6 許匡一;《淮南子》分音詞三例[J];古漢語研究;1994年04期
7 楊春宇;;遼寧方言語音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8 張清常;內蒙古薩拉齊漢語方言詞匯一瞥[J];內蒙古大學學報(社會科學);1963年02期
9 哈森;論內蒙古西部漢語方言重疊式構詞法[J];內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03期
10 趙秉璇;;晉中話反語駢詞集釋[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0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呂建鳳;大同方言的語音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5754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575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