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堂集》框架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1-24 08:16
【摘要】:本文從漢語史角度出發(fā),在構(gòu)式語法和語法化理論下堅持形式和意義相結(jié)合的原則,將專書研究與漢語史文獻比較結(jié)合起來,以唐宋口語化文獻《祖堂集》中框架句為研究對象,勾勒出《祖堂集》框架句的基本面貌。主要探討一些新框架句形式與功能表現(xiàn)及其演變與發(fā)展脈絡(luò),揭示其時代性、地域性、行業(yè)性特征,并對其中反映出來的一些語言現(xiàn)象進行必要的闡釋,同時就相關(guān)問題的解決提供我們的看法,將《祖堂集》的句法研究引向深入,為近代漢語語法以及漢語史專書研究提供有益的參考,,對禪宗語言的研究也提供一定的幫助。 全文15萬字,共分六章。 第一章緒論,介紹《祖堂集》語料價值,國內(nèi)外句式研究現(xiàn)狀,確立《祖堂集》中的框架句作為我們的研究對象,闡述研究該選題的意義與目的,并就相關(guān)情況作出說明。 第二章總論,在介紹本文的主要理論背景下,把《祖堂集》中框架句分為單句框架、復句框架、語篇框架三大類十九小類,概括描寫各類框架的結(jié)構(gòu)與功能特征,勾勒《祖堂集》框架句的總體面貌。 第三至五章分論,按單句、復句和語篇分類依次考察《祖堂集》時代新出現(xiàn)的或帶有較明顯時代特點的框架句,重點對其使用特點與演變機制進行探討。第三章主要研究“是(也)”后置式、“莫非/不是”式、“VP著/著”式、兩種“好”字祈使句等四種單句框架。第四章主要研究“即不問”式、“如X相似”式、“只A別/更有”式三種復句框架。第五章主要研究“有+人名+VP”式、“A即(則)A”式、“與摩”式三種語篇框架句。 第六章為結(jié)論,包括論文的主要結(jié)論、創(chuàng)新之處以及存在的問題。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141
本文編號:2572606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141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龍曉花;英漢指稱照應對比研究及其翻譯策略[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2 陳丹;英漢遠近指示語的對比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吳藝彬;俄語三價動詞的語義配價與句法模式[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高健;與“半”相關(guān)格式的量范疇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趙桂陽;現(xiàn)代漢語“不是X的X”結(jié)構(gòu)考察[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劉敏;“難不成”的衍生過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7 顧倩;現(xiàn)代漢語否定副詞“不”“沒(沒有)”“別”的對比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馮海瑛;《萬歷野獲編》分詞理論與實踐[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9 曹萍;府城官話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10 陳德峰;基于《紅樓夢》及其翻譯對介詞“在”和“in”的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5726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57260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