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派生詞新詞語的語言特征
【作者單位】: 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H13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董秀芳;;漢語詞綴的性質與漢語詞法特點[J];漢語學習;2005年06期
2 沈孟瓔;漢語新的詞綴化傾向[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04期
3 常輝;屈折詞綴的缺失與中介語語法的損傷[J];現(xiàn)代外語;2005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尹海良;現(xiàn)代漢語類詞綴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蓓;現(xiàn)代漢語新興類詞綴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鞠紅;論低調陳述的特征和社會心理基礎[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2 江結寶;罵語詞“狗”的文化內(nèi)涵闡釋[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3 楊崢琳;劉倩;;離合詞中時量補語位置探析——從“結了十年婚”說起[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4 陳一,趙惜微;謂詞性成分作主語的體詞謂語句[J];北方論叢;1998年01期
5 王保東;論漢語非謂形容詞[J];北方論叢;1998年06期
6 董愛華;如何理解英語中的省略[J];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7 王潔;語言結構規(guī)律對新詞語仿造的作用試探[J];畢節(ji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02期
8 陳炯;中國文化修辭學研究之現(xiàn)狀及展望[J];畢節(ji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02期
9 曹德和;修辭學是否屬于邊緣學科討論述評[J];畢節(ji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03期
10 王希杰;借代的定義和范圍及本質[J];畢節(ji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趙日新;;漢語規(guī)范化問題的幾點思考[A];首屆社會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陳紱;;淺析日本學生學習助動詞的難點與誤區(qū)[A];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2年
3 吳勇毅;;漢語作為第二語言(CSL)語法教學的“語法詞匯化”問題[A];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2年
4 李泉;;試論現(xiàn)代漢語完句范疇[A];第八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5年
5 劉殿祥;;聞一多的力美型人格和美學風格[A];2004年聞一多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選[C];2004年
6 曾立英;;三字詞中類詞綴知識庫的構建[A];中國計算技術與語言問題研究——第七屆中文信息處理國際會議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東晶;俄漢代詞指示語對比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1年
2 俞理明;漢語縮略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3 吳云霞;萬榮方言語法研究[D];廈門大學;2002年
4 徐默凡;現(xiàn)代漢語工具范疇的認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鐘吉婭;漢語外源詞[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姜玲;英漢隱喻句對比研究英漢隱喻句對比研究[D];河南大學;2003年
7 王道英;“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8 王文忠;修辭活動的民族文化特點[D];黑龍江大學;2003年
9 潘世松;不同年齡段語用主體語體特征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10 延俊榮;給予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仲崇濤;類指現(xiàn)象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1年
2 伊興榮;從《新華新詞語詞典》看新詞語造詞法[D];新疆師范大學;2006年
3 張磊;時間副詞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4 齊霄鵬;《漢語大詞典》收錄《論衡》詞語研究[D];河北大學;2000年
5 高燕;漢語外來詞的名實及其造詞法與構詞法[D];延邊大學;2000年
6 胡仲明;商務英語語篇的銜接與連貫[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7 賀菊玲;《世說新語》語氣副詞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8 王玲芳;現(xiàn)代漢語新興類詞綴(語綴)研究[D];廣西大學;2001年
9 倪雅菁;反語的英漢對比分析[D];蘇州大學;2001年
10 李美子;《現(xiàn)代漢語詞綴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立新;關中方言的詞綴[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2 秦華鎮(zhèn);“X化”結構構成限制及條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3 魏現(xiàn)軍;河南遂平話的幾個特殊語綴[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4年04期
4 馮敏萱,楊翠蘭,陳小荷;“者”綴詞識別[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5年03期
5 吳東英;再論英語借詞對現(xiàn)代漢語詞法的影響[J];當代語言學;2001年02期
6 董秀芳;“不”與所修飾的中心詞的粘合現(xiàn)象[J];當代語言學;2003年01期
7 張國艷;武城方言的詞綴“家、價”[J];德州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8 胡習之;;現(xiàn)代漢語詞綴研究鳥瞰[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1991年01期
9 湯志祥;粵語的常見后綴[J];方言;2000年04期
10 孫玉卿;大同方言的詞綴“忽”[J];方言;2002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磊;漢英視覺動詞語法化的認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玲芳;現(xiàn)代漢語新興類詞綴(語綴)研究[D];廣西大學;2001年
2 齊煥美;《祖堂集》詞綴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寶榮;沈光浩;;漢語派生詞新詞語的語言特征[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編號:25418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541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