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蒙古國學生使用漢語副詞“又”和“再”的偏誤分析及其教學對策

發(fā)布時間:2019-09-25 11:49
【摘要】:外國人在習得漢語常用副詞時存在較大困難,,在針對蒙古國學生進行漢語教學時,漢語副詞“又”和“再”的教學一直未受到應有的重視,本文主要討論蒙古國學生使用漢語副詞“又”和“再”的偏誤現(xiàn)狀,進而在教學上提出一些建議,以便使蒙古國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漢語副詞“又”和“再”的使用。 本文主要采用了問卷調查和偏誤分析方法,初步探得副詞的習得規(guī)律,從而為漢語副詞“又”和“再”教學提供有效的對策。希望能夠讓蒙古國學生以及其他第二語言習得者對學習漢語副詞“又”和“再”有所幫助。 本文主要包括六部分內容: 第一章主要介紹了本文研究的意義和目的研究范圍、思路等。此外,還簡單介紹了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語料來源和相關研究綜述。 第二章主要是介紹了漢語副詞“又”和“再”本身的區(qū)別、各種用法和意思,以及漢語副詞“又”和“再”在蒙古語表達形式,異同等。 第三章主要是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提出了蒙古國學生對漢語副詞“又”和“再”的使用狀況及產生的偏誤原因。問卷調查分為三部分,調查對象是蒙古國烏蘭巴托大學中文系本科二年級(2009級)的漢語學習者,蒙古國向導學院漢語班四年級(2007級)和蒙古國國際研究大學四年級(2007級)的蒙古學生。 第四章分析了蒙古國學生在使用漢語副詞“又”和“再”產生偏誤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我們結合教學理論提出了幾個有待思考解決的問題。 第五章主要是在蒙古學生漢語副詞“又”和“再”學習基礎上,針對蒙古學生的學習特點而提出的教學對策。在偏誤理論的基礎上,加強課堂教學中漢語副詞“又”和“再”的意義教學、并針對蒙古學生學習漢語的特點,改善漢語副詞的教學技巧。 第六章、對全文進行了總結。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19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全生;何真;;中亞留學生漢語副詞“才”和“就”的偏誤分析[J];語文學刊;2011年10期

2 金昭延;韓國留學生學習漢語副詞的偏誤分析[J];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3 滕紅;;維吾爾族學生漢語副詞偏誤分析[J];語言與翻譯;2009年01期

4 張復東;漢語副詞“還”的種種日譯法[J];日語知識;1994年09期

5 張一定;關于漢語副詞的連用[J];語言與翻譯;1987年01期

6 張復東;漢語副詞“再”的種種日譯法[J];日語知識;1995年03期

7 薛秋昌;漢語副詞“到底”一詞的幾種日譯法[J];日語知識;1995年06期

8 李性讓;漢語副詞“太”的種種日譯法[J];日語知識;1997年03期

9 彭坤;;《紅樓夢》副詞的歷時考察[J];語文學刊;2007年20期

10 李性讓;漢語副詞“倒”的種種日譯法[J];日語知識;199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通拉嘎;;近十年對外漢字教學研究回顧與展望[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韓玉華;;香港考生在PSC“說話”中常見的語法偏誤分析[A];第二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鄧瑤;;PSC中雙音節(jié)詞語輕重格式的常見偏誤分析及對策[A];第三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鄧丹;;美國學習者漢語復合元音的偏誤分析[A];第九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5 李影;付莉;;韓國中小學生“是”的錯序偏誤分析[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四輯)[C];2009年

6 郭啟輝;;淺析近代漢語副詞“都”的源流內容[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7 徐以中;楊亦鳴;;現(xiàn)代漢語副詞次范疇的神經心理學研究——基于24例漢語失語癥被試的測查[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應學鳳;;“不大”詞匯化試析?[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9 袁義春;;小學生語言偏誤分析[A];第三屆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張建強;;略論中介語理論與PSC[A];第四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河南平頂山市二中 李曉紅;中古漢語副詞“分別”的虛化[N];學知報;2010年

2 山西財經大學華商學院 吳娟娟;基于中介語語料庫的程度副詞偏誤分析[N];山西經濟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褚俊海;漢語副詞的主觀化歷程[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2 孔艷;英語國家留學生漢語語篇銜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3 李琳;外國學生習得漢語語氣副詞調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夏迪婭·伊布拉音;維吾爾民族漢語教學歷史與現(xiàn)狀研究[D];新疆大學;2006年

5 番秀英;漢語和泰語個體量詞對比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6 王潔;漢語中介語偏誤的計算機處理方法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7 林美淑;對韓漢語教學離合詞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8 李遐;新疆維吾爾族學生漢語介詞學習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薩仁其其格;蒙古學生漢語中介語名、動、形詞匯偏誤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10 盧智f

本文編號:254142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54142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990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