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結構助詞“者”的歷史演變

發(fā)布時間:2019-09-21 15:24
【摘要】:結構助詞“者”是上古漢語使用頻率最高的虛詞之一。與先秦兩漢時期的研究相比,魏晉南北朝以來關于“者”的研究較為薄弱,因此我們考察和分析了從先秦到現(xiàn)代漢語“者”的使用情況,希望揭示“者”的歷史演變,特別是結構助詞“者”的衰落和復興的過程。 先秦以來,結構助詞“者”經(jīng)歷了產(chǎn)生、興起、發(fā)展、衰落的過程,并最終以詞綴的形式走向復興,成為現(xiàn)代漢語中一個構詞語素。本文在分析整理先秦到現(xiàn)代相關語料的基礎上,詳細客觀地描述了結構助詞“者”歷史演變的全過程。 結構助詞“者”產(chǎn)生于《詩經(jīng)》時期,春秋戰(zhàn)國時期“者”字迅速發(fā)展,其主要功能是位于動詞、形容詞、名詞、數(shù)詞和“所”字結構之后,構成“者”字結構。從語義關系上看,“者”字既能表轉指,也能表自指,其中表轉指、提取施事是結構助詞“者”最核心、最穩(wěn)定的功能。 兩漢時期,結構助詞“者”繼續(xù)發(fā)展,不僅原有功能繼續(xù)擴展,而且產(chǎn)生了一些新的用法。魏晉南北朝時期,“者”的使用頻率下降,而其轉指功能卻進一步擴展,逐漸侵占“所”、“之”的使用范圍。 晚唐以前,結構助詞“者”延續(xù)魏晉以來的發(fā)展趨勢,“動詞+者”轉指受事、“動詞+者+名詞”結構大量增加,“名詞性成分+者”表示轉指用例大增,而且名詞的范圍擴大,“者”位于多數(shù)普通名詞之后都能表示轉指。不過,晚唐五代以后結構助詞“底(的)”出現(xiàn)并迅速發(fā)展,搶占了結構助詞“者”傳統(tǒng)領域,“者”開始走向衰落。宋元時期結構助詞“者”衰落的趨勢更加明顯,明清時期結構助詞“者”已經(jīng)不見于口語。 近代以來,結構助詞“者”以語素的形式走向復興,成為現(xiàn)代漢語重要的詞綴之一�!罢摺睆团d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結構助詞“者”本身具有這種潛質(zhì),而且近代漢語中存在不少由“者”字結構凝固而成的詞語,另一方面外來概念的翻譯、日語借詞的傳入和文言文的影響則“激發(fā)”了“者”作為詞綴的潛質(zhì)。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14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月華;試析巴塘藏語中的幾個結構助詞──兼談人稱代詞的音變現(xiàn)象[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4期

2 符泊;唱“的”為di探[J];咬文嚼字;1997年02期

3 楊猛;;多余的“地”[J];語文月刊;1998年10期

4 曹煒;《金瓶梅詞話》中的結構助詞和語氣助詞[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5 趙清永;;外國留學生閱讀魯迅小說應注意的幾個語法問題[J];語言文字應用;2006年S2期

6 黃曉雪;;完成體標記的一個來源——以安徽宿松方言的“里”為例[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7 景士俊;結構助詞“的”、“地”、“得”(續(xù)完)[J];語文學刊;1981年01期

8 羅汝忠 ,關麗麗;簡論《左傳》中結構助詞“之” 的用法[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年02期

9 吳群毓;;淺析“的”字詞組在公文中的運用[J];常州工學院學報;1988年03期

10 魏雨;;分分合合說“的”“地”[J];咬文嚼字;200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國鵬;宋正國;;小學兒童掌握漢語結構助詞的特點[A];全國第六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87年

2 呂曉玲;;南安話的“遘”字補語[A];海峽兩岸辭書學研討會暨福建省辭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張錦笙;;語言符號“之”字新探[A];邏輯今探——中國邏輯學會第五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6年

4 徐陽春;;關于“的”字的句法分類[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岳海翔;;公文標題排列中存在的病誤例析[A];中國當代秘書群星文選[C];1999年

6 熊瑜;;贛語樟樹方言中“得”字的意義和用法[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韓春;;彭澤方言“得”的幾種特殊用法[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8 姚旭晨;馬建強;;幾個漢語典型語言現(xiàn)象的范疇語法分析[A];中國計算機語言學研究前沿進展(2007-2009)[C];2009年

9 張錦笙;;“所"詞新探[A];1997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7年

10 劉紅霞;;“AB的VP/NP”結構中的AB的功能考察[A];江西省語言學會第五屆會員大會暨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安徽中醫(yī)學院針灸骨傷臨床學院 張雷;“者”字不當釋為“痔”[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0年

2 李小刀;學語文也要背公式[N];中華工商時報;2003年

3 唐書林;誰對電視劇屏幕用字負責[N];語言文字周報;2009年

4 黃川模;“驀地”的“地”讀音商榷[N];語言文字周報;2010年

5 畢節(jié)地區(qū)盲聾啞學校 趙珊;加強聾生詞語教學 奠定聾生語言基礎[N];畢節(jié)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謹香;漢俄語名詞性短語的結構與功能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6年

2 康忠德;居都仡佬語參考語法[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3 駱琳;面向計算機的現(xiàn)代漢語“得”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4 李潔;漢藏語系語言被動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5 聞靜;漢藏語系“的”字結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6 李明;西雙版納傣語量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7 鄧永紅;桂陽土話語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8 陳芷;漢西附著現(xiàn)象的平行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9 徐迎暉;文本載體信息隱藏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6年

10 任曉彤;元雜劇語氣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一豪;結構助詞“者”的歷史演變[D];北京大學;2012年

2 鄧甜甜;漢泰結構助詞對比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2年

3 周美英;關于留學生漢語結構助詞“的” 和“地” 的習得考察[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4 覃明明;現(xiàn)代漢語結構助詞分合問題研究[D];廣西大學;2011年

5 周如光;日本留學生結構助詞“的”偏誤分析報告[D];黑龍江大學;2012年

6 張芳;維吾爾族學生漢語結構助詞“的”的習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7 王茂春;現(xiàn)代漢語后綴“者”構詞規(guī)律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8 周敏莉;新邵寸石方言“子”和“唧”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9 鄭霞娟;對與名詞性替代詞one功能相應的漢語表達形式的探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10 袁倩;《鼓掌絕塵》“的”字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253943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53943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df3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