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模仿到虛擬:漢字意象的仿像化及其詩性意蘊
[Abstract]:In the beginning of the civilization of the image symbol system, which imitates the life activity, the Chinese character is driven by the desire of the communication. Creatively, the texture or the image caused by the event and the complex is condensed into a fixed image form _ text. in that form of a word,
【作者單位】: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媒體技術(shù)與藝術(shù)系;
【基金】: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資助,課題編號:10YJA760059
【分類號】:H1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古風;意境的“語象符號”闡釋[J];學術(shù)月刊;1997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興;宗白華生命詩學研究[D];東華理工大學;2012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彥;黎敏;;《安娜貝爾·李》中的悖論意象:天使、星月、愛情[J];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2 張夢;;《紅樓夢》的詩性藝術(shù)顯現(xiàn)之意象研究[J];現(xiàn)代語文(文學研究);2010年06期
3 張敬品;石廣清;;來自葉芝和奧登迥異的詩性聲音[J];外國語文;2010年04期
4 漆競舟;戴勇紅;;意象油畫的詩意追求[J];藝術(shù)教育;2011年01期
5 夏元明;;畫出的鄉(xiāng)情[J];東坡赤壁詩詞;2006年04期
6 丁瑞蘭;;詩意的沉潛——論王家新詩歌之“石頭”意象[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7年11期
7 李祖軍;石煉軍;;一花一草一世界——張曉風散文藝術(shù)論[J];思茅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5期
8 林明理;;簡論吳開晉詩歌的藝術(shù)思維[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9 陳林俠;;論影像敘事的詩性結(jié)構(gòu)與“后抒情”[J];藝術(shù)廣角;2003年01期
10 鄭德聘;;從“興”“味”“意象”看中國詩學的生命美學精神[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雪;;人與“絕對”的較量——戈麥用詩歌與人生演繹死亡[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李秀泉;;意象療法治驗實例[A];二零零四年度全國精神病專業(yè)第八次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3 郭英珍;;隱喻的語用文化對比與翻譯[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4 祝菊賢;;論魏晉南朝詩歌宣敘意象的美學特征[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1)[C];1999年
5 劉新文;;笛子類的意象在北宋詩詞名篇中的作用[A];中國詩歌與音樂關(guān)系研究——第一屆與第二屆“中國詩歌與音樂關(guān)系”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6 王桂榮;;歸趨新的審美維度——方方近作的詩學特征[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十三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4年
7 楊亞嵐;王文軻;;詞中之月與生命之月——簡析李煜詞中“月”的意象[A];中國企業(yè)運籌學[C];2006年
8 王士芬;張瑞蘭;彭聃齡;;漢字意象值與意義值的測定[A];全國第五屆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C];1984年
9 李世慶;;城市設計的準則:以“公眾意象”為本——以上海市魯迅公園附近為例[A];和諧城市規(guī)劃——2007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叢滋杭;;論艾略特早期詩歌的溝通障礙[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邵振國;撒網(wǎng)于湍急的水面[N];文藝報;2011年
2 何西來 陳建功 韓作榮 李小雨 畢勝 文羽 張同吾 吳義勤;他按準了時代的脈搏[N];文藝報;2010年
3 劉新文;北宋詩詞中的笛子類意象[N];光明日報;2004年
4 林木;杜泳樵油畫的東方意象境界[N];經(jīng)濟日報;2001年
5 孟向榮;意象動人[N];人民公安報;2001年
6 朱先樹;短詩的魅力[N];文藝報;2006年
7 記者 劉秀娟;魯院高研班舉辦詩歌研討會[N];文藝報;2009年
8 記者 李靜;神韻注油彩 成竹生意象[N];東營日報;2010年
9 余鳳高;浪漫主義者的肺結(jié)核病意象[N];中華讀書報;2003年
10 陳云;形象 意象 興象[N];美術(shù)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興寶;文化視域中的宋詞意象初論[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2 魯杰;中醫(yī)意象思維的心理學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3 李明;“醫(yī)者意也”的心理學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4 許曉晴;中古隱逸詩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5 梁笑梅;壯麗的歌者:余光中詩論[D];蘇州大學;2004年
6 王浩瀅;中國寫意畫的美學特質(zhì)[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9年
7 羅燕萍;宋詞與園林[D];蘇州大學;2006年
8 楊俊光;唱歌就問歌根事[D];蘇州大學;2007年
9 李耿暉;二元人群 生存境遇與香港視野[D];暨南大學;2005年
10 周敏;后殖民身份:V.S.奈保爾小說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曉莉;勞倫斯詩歌中意象之表現(xiàn)及性愛之描述[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2 張駿;從威廉·戈爾丁的小說《蠅王》看英國文學中的荒島意象[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3 仝錚錚;無邊的悲愴與蒼涼[D];揚州大學;2002年
4 鄧月萍;論中國古典詩歌意象的英譯[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5 陳純塵;余華小說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6 石健;從個人到眾人的艱難跋涉[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7 陳代球;漢語旅游文本中文化負載及意象的翻譯:功能翻譯觀[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5年
8 常金蓮;《金瓶梅》意象論[D];曲阜師范大學;2000年
9 黃善文;林景熙詩歌意象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10 姬琳;商業(yè)步行街景觀的“意” 與“象”[D];江南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5133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513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