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性別歧視現象的立體透視
[Abstract]:Gender discrimination is common in English, Chinese and other languages. Behind it lies deep so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origins, which is a concentrated manifestation of in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in social development. The interpretation of gender discrimination in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sychoanalysis, ideology, school and family, and social history is helpful to our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is phenomen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women's status, the phenomenon of gender discrimination in language will gradually decrease and disappear.
【作者單位】: 南華大學外國語學院;
【分類號】:H0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曉妹;解靜莉;;批評語篇分析:理論與實例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7年05期
2 張尚蓮,史耕山;性別歧視在語言中的表現形式及消除策略[J];張家口師專學報;2004年02期
3 眭春迎;;英漢語言中的性別差異研究(英文)[J];價值工程;2010年33期
4 王華;;女性主義翻譯理論的語言觀[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5期
5 馬瑛杰;論語言中性別歧視的文化心態(tài)[J];許昌師專學報;1996年03期
6 朱華;英漢語中對女性的歧視與改觀[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7 陳維平;散論語言中的性別歧視[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1995年01期
8 劉在良;語言中的性別歧視現象[J];山東外語教學;1996年03期
9 呂婧,胡志清;語言中的性別差異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10 雷宏友,王志云;語言中性別歧視表現比較及根源探微[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良林;;語言中的不明推論[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2 林木森;;英漢詞語互借對語言文化的影響[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3 徐英;;新聞翻譯中的框架重構問題[A];全國首屆翻譯碩士(MTI)教育與翻譯產業(yè)研討會會議手冊[C];2009年
4 黃俊杰;;試論廣義寫作[A];貴州重慶河北海南四省市寫作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5 郭龍生;;語言潛、顯理論[A];王希杰修辭思想研究[C];2004年
6 夏中華;;語言潛顯理論價值初探[A];王希杰修辭思想研究[C];2004年
7 孟華;;語言的傳道士[A];王希杰修辭思想研究[C];2004年
8 劉家榮;;語言的社會符號性[A];全國語言與符號學研究會第五屆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9 韓紅;;“語言國情學”、“跨文化交際學”、“文化語言學”之比較考察[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6年
10 關定華;張家錄;;語言在信息社會中的作用[A];科技進步與學科發(fā)展——“科學技術面向新世紀”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劉慧;中國幾十種語言瀕危[N];北京科技報;2004年
2 周潤健;是語言糟粕還是漢語發(fā)展[N];中國改革報;2004年
3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 楊光;人類文明的目標與狀態(tài):語言文化的平等與多樣化[N];中國教育報;2004年
4 民族所 納日碧力戈;人類學的語言定位[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
5 黃行 趙明鳴;我國少數民族語言在型學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6 楊華 蔣可心;關于語言接受權的一點看法[N];光明日報;2004年
7 薛涌;漢語的開放[N];南方周末;2004年
8 本報記者 張景義;別讓我們的母語再尷尬[N];人民法院報;2005年
9 王戰(zhàn)華;漢語要當“語言領袖”[N];中國商報;2000年
10 顧禮儉;有贊同 有不贊同[N];中華讀書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保明所;西雙版納傣語中的巴利語借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2 張莉萍;稱謂語性別差異的社會語言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3 曾慶香;試論新聞話語[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李桔元;廣告語篇中的意識形態(tài)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5 鮑志坤;情感的英漢語言表達對比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6 趙鐘淑;中韓現代親屬稱謂語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7 吳,
本文編號:24522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452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