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節(jié)功能變異的認知語言學視角
[Abstract]: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proves that syllable is the basic unit in speech identification, and that the data in empirical studies tend to be the same. On this basis, the actual efficacy of syllables will get the focus consciousness. Since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syllables is bound to be bound by the category of genealogy, it is due to its typical-atypical gradient characteristics that syllabic preferences vary naturally from language to language. However, the family similarity is concentrated on the phonological content and adhesion structure. It is by virtue of the perception of this phenomenon that native speakers construct syllable models and syllabic sequences suitable for their own language system, and then expand outward in the form of intention schema, adding blocking effect, collocation effect, beat effect and stop effect, and so on.
【作者單位】: 南京財經(jīng)大學外語學院;
【分類號】:H013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河寧;;組織意象圖式中的組織傳播隱喻[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2 張志宏;董粵章;;習語演進的認知詮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3 王揚;語用預設的特征及其認知闡釋[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4 任風雷;;隱喻意識,隱喻能力和二語習得[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4期
5 宋然然;;語用層面的象似性考察[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6 徐志敏;圖式理論在語篇閱讀中的作用[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7 朱寧;陳潔;;“Head”語義擴展分析及其對教學的啟示[J];安康師專學報;2006年03期
8 鄧莉;隱喻對語義變化的闡釋[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9 李麗君;基于人體外部器官的英漢情感習語比較[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5年03期
10 張新華;符號結(jié)構(gòu)與語法[J];北方論叢;200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宛新政;;“ V就V在P”格式的語義結(jié)構(gòu)和語用功能[A];第八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5年
2 胡憚;李春玲;;概念變體及其屬性的描寫[A];中國計算技術(shù)與語言問題研究——第七屆中文信息處理國際會議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默凡;現(xiàn)代漢語工具范疇的認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樊中元;現(xiàn)代漢語一名多量現(xiàn)象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3 劉佐艷;語義的模糊性與民族文化[D];黑龍江大學;2003年
4 潘世松;不同年齡段語用主體語體特征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5 潘文;現(xiàn)代漢語存現(xiàn)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6 梁曉波;致使詞匯與結(jié)構(gòu)的認知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7 陳家旭;英漢隱喻認知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劉春玲;弱智兒童語義加工的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魏在江;英漢語篇連貫認知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10 解海江;漢語編碼度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向花;時間在英漢詞匯中的隱喻表征[D];浙江大學;2002年
2 師璐;從認知角度看空間隱喻[D];河南大學;2002年
3 聶新艷;句法象似性及其在文學中的文體效果[D];曲阜師范大學;2002年
4 周江源;言語理解的認知分析[D];安徽師范大學;2002年
5 于秋;諺語理解綜觀[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6 張一寧;模糊及其語用功能[D];長春理工大學;2002年
7 張葳;轉(zhuǎn)義及形象性分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8 嚴先慧;關聯(lián)與言語幽默理解[D];廣西師范大學;2002年
9 明宏;從認知角度對空間方位詞的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2年
10 黃澤火;語法隱喻[D];江西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4498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449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