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發(fā)展中的成字化
[Abstract]:The Chinese character component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character component and the non-character component. The character-forming component can be used exclusively and has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words in the language, which is easy to memorize and has strong character-forming ability, while the non-character component cannot be used alone, does not correspond to the words in the language, has no pronunciation, is not easy to memorize and has weak character-forming ability. When people write Chinese characters, they will write non-character components as similar character-forming components, which is the performance of people's pursuit of Chinese characters motivation and Chinese character system. In the process, heterogeneous characters breed in the process of causing interference to the system of Chinese characters.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人文與行政學院;
【基金】: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隋唐五代碑刻文獻電子典藏及屬性描述》(08JJD740060)的資助
【分類號】:H1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崔永華;漢字部件和對外漢字教學[J];語言文字應用;1997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費錦昌;對外漢字教學的特點、難點及其對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3期
2 肖奚強;外國學生漢字偏誤分析[J];世界漢語教學;2002年02期
3 柳燕梅,江新;歐美學生漢字學習方法的實驗研究——回憶默寫法與重復抄寫法的比較[J];世界漢語教學;2003年01期
4 尤浩杰;筆畫數(shù)、部件數(shù)和拓撲結構類型對非漢字文化圈學習者漢字掌握的影響[J];世界漢語教學;2003年02期
5 安雄;談對外“理性識字法”的構造[J];世界漢語教學;2003年02期
6 邢紅兵;《(漢語水平)漢字等級大綱》漢字部件統(tǒng)計分析[J];世界漢語教學;2005年02期
7 崔永華;關于對外漢語教學學科的方法論問題[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8年02期
8 張靜賢;關于編寫對外漢字教材的思考[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安雄;;構建對外“理性漢字教學方法”的基礎研究[A];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2年
2 安雄;;《一級閱讀字表》的編制及說明[A];第八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陶健敏;漢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法體系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全秀貞;關于韓國學習者掌握漢字情況的分析[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年
2 尤浩杰;非漢字文化圈學習者掌握漢字情況分析[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1年
3 王瑞烽;對外漢字教學研究——基礎漢語教材的漢字教學內容分析[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2年
4 尉萬傳;東南亞華裔留學生漢字偏誤綜合考察[D];暨南大學;2004年
5 李金蘭;泰國學生漢字習得途徑和方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6 黃燕;韓國學生初級詞偏誤分析[D];四川大學;2005年
7 周靜嫣;對外漢字混合式教學的研究與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李明;常用漢字部件分析與對外漢字教學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9 李銀屏;歐美留學生漢字部件難易度調查及部件成字性的實驗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10 周旭東;泰國學生漢字習得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費錦昌;現(xiàn)代漢字部件探究[J];語言文字應用;1996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陳茅;吳曉露;;論初級階段的漢字教學[A];第四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3年
2 柯彼德;;關于漢字教學的一些新設想[A];第四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有光;;幾個文字學問題[J];群言;2010年04期
2 黎傳緒;;古今規(guī)范漢字縱橫談[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3 鄭發(fā)奮;;二胡構件改革探究[J];齊魯藝苑;2010年02期
4 吳國升;;春秋文字發(fā)展演變的初步考察[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10年02期
5 齊元濤;;漢字系統(tǒng)與元素用字[J];中國科技術語;2010年03期
6 秦麗清;;漢字系統(tǒng)在設計中的應用[J];大眾文藝;2010年16期
7 鄭家潔;張艷;;對外漢字教學法淺析[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0年08期
8 鄔星波;陳曉亮;;談日用陶瓷造型中的構件——蓋子[J];藝術教育;2009年01期
9 廖新玲;;漢字的單位、分類及功能研究[J];文教資料;2009年03期
10 秦思源;焦應奇;;焦應奇:藝術作為思想的出口[J];當代藝術與投資;200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郭彥兵;童彥剛;賀曉娜;鄧德安;;低合金鋼薄板件TIG焊溫度分布特點的有限元分析[A];2010年重慶市機械工程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王永貴;梁憲珠;;復合材料整體結構與整體成形技術[A];復合材料:創(chuàng)新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上冊)[C];2010年
3 蔣云;周光明;王新峰;;三維機織復合材料中纖維束真實軌跡的研究[A];復合材料:創(chuàng)新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下冊)[C];2010年
4 羅征;周新貴;于海蛟;王洪磊;趙爽;孫科;;三維C/SiC復合材料構件有限元熱耦合分析及結構優(yōu)化[A];復合材料:創(chuàng)新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下冊)[C];2010年
5 杜善義;肖加余;;序[A];復合材料:創(chuàng)新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上冊)[C];2010年
6 郭書良;段躍新;肇研;羅云烽;;抗撞擊復合材料某構件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研究[A];復合材料:創(chuàng)新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上冊)[C];2010年
7 匡載平;戴棣;王雪明;;熱隔膜成型技術[A];復合材料:創(chuàng)新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上冊)[C];2010年
8 朱春陽;陳忱;李威;趙穎華;;CFRP-鋼管混凝土柱抗沖擊性能仿真分析[A];復合材料:創(chuàng)新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下冊)[C];2010年
9 趙磊;徐士華;趙國生;;基于Wright的SA級測試路徑生成方法[A];第六屆中國測試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10 袁玉國;安禮友;楊廷佳;于寶利;趙俊輝;曹玉娟;成勇;;含雙篩選基因的人乳鐵蛋白乳腺特異表達載體的構建及其表達[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第二屆中國獸醫(yī)臨床大會論文集(下冊)[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通訊員 祝漢國 記者 耿建擴;元代察罕腦兒行宮遺址范圍基本確定[N];光明日報;2011年
2 通訊員 祝漢國 記者 耿建擴;元代察罕腦兒行宮遺址范圍基本確定[N];光明日報;2011年
3 記者 潘國義;新津桃城攜手辦會 謀產業(yè)發(fā)展[N];成都日報;2011年
4 實習記者 李思凡;1.5億管片項目護航地鐵[N];昆明日報;2011年
5 李光玉;從平面立體思維到網狀體系思維[N];解放軍報;2011年
6 通訊員 王路 記者 嚴紅楓;千年保國寺維修再創(chuàng)傳奇[N];光明日報;2011年
7 記者 李國斌 通訊員 殷軍德;古湘江江堤遺跡 現(xiàn)身長沙萬達工地[N];湖南日報;2011年
8 本報記者 甘勃 吳明 宋柯;房子也能流水線“生產”[N];大眾科技報;2010年
9 記者 張Z,
本文編號:24366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436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