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隱語黑話的反越軌亞文化功能
[Abstract]:Slang is a special linguistic phenomenon that exists in most national languages. It is mainly used as a crime tool for criminal groups, but not exclusively owned by criminal groups. For the public security judicial criminal investigators, the slang has the function of anti-transgressive subculture, and it is an effective tool to crack down on social crime.
【作者單位】: 西南科技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
【分類號】:H03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王卉;;廣州地區(qū)犯罪隱語現(xiàn)狀淺析[J];邊緣法學論壇;2007年02期
2 金玉學;王一博;王東揮;;論犯罪隱語常識在警務工作中的特殊作用[J];文化學刊;2007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彥彥;;從英漢委婉語對比看中西方文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12期
2 張淑賢;文化意識與對外漢語教學[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3 陳歆;;跨文化交際中飲食文化差異研究[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8年08期
4 薛國鳳;余詠梅;;依附論中的關懷——阿特巴赫比較高等教育思想評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5 甄學寧;鄭小賢;何露;;依托森林公園傳播森林文化的機制及其優(yōu)化策略[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6 解超迪;;夏縣隱語“延話”分析[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7 王卉;;廣州地區(qū)犯罪隱語現(xiàn)狀淺析[J];邊緣法學論壇;2007年02期
8 郭勖;;文化誤讀及其對翻譯的影響[J];才智;2008年02期
9 劉英杰,賈中海;民間道德及其規(guī)范需要科學引導[J];中共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4年05期
10 劉珍;淺析語境對委婉語語義的解釋功能[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南加才讓;瑪爾巴譯師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2 鄧沛然;中國企業(yè)跨國并購中的文化整合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3 范斌;中國行政執(zhí)行力文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4 楊春花;論信仰對于社會秩序的價值[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5 宮麗;精神家園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6 褚瀟白;耶穌基督形象在明清民間社會的變遷[D];復旦大學;2009年
7 張永奮;漢意委婉語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俞容齡;跨文化旅游情境中的多重話語[D];南開大學;2009年
9 楊曙;近二十年兩岸三地華語片文化狀態(tài)比較[D];揚州大學;2010年
10 陸振慧;跨文化傳播語境下的理雅各《尚書》譯本研究[D];揚州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躍軍;中德合資企業(yè)跨文化管理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09年
2 韓玉潔;跨文化交際與中韓/韓中旅游翻譯[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張文林;犯罪隱語語匯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4 歐陽靜幗;美劇在中國的跨文化傳播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5 劉蕓;韓劇成功原因探析及對我國電視劇發(fā)展的啟示[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殷雪峰;當前鄉(xiāng)村文化建設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翁若琳(SaradchawanWongkaweepairoj);中泰旅游跨文化傳播策略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8 李先知;試析中國留美高校學生的跨文化適應和對策[D];重慶大學;2011年
9 孫柏;含“和”建筑名稱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10 李月寧;美國電視劇的中國網(wǎng)絡受眾分析[D];同濟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陳建蒙;;涉毒隱語、行話釋義[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2 張遠萍,袁瑛;貴州省犯罪隱語的類型和特點[J];貴州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3 葉建明;當前娛樂場所隱語的特點[J];北京人民警察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4 賈建霞;;深化社區(qū)警務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山西警官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2期
5 曹煒;關于漢語隱語的幾個問題——兼論隱語與黑話的區(qū)別[J];學術月刊;2005年04期
6 張國榮;李云昭;;犯罪隱語初探[J];云南警官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續(xù)紅偉;;論詞的偶發(fā)義的性質(zhì)[J];軍事經(jīng)濟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2 張繼礦;對外漢語教學的幾個問題[J];內(nèi)江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5期
3 趙煥梅;;留學生電力教育中對外漢語教師的素質(zhì)要求[J];中國電力教育;2005年S1期
4 郭沈青;;陜南中原官話的性質(zhì)與歸屬[J];語文研究;2006年04期
5 彭福榮;;論大學語文的性質(zhì)[J];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年01期
6 余紅兵;;論語言符號與文字符號的性質(zhì)和功能[J];文教資料;2009年32期
7 馮小艷;高玉燕;;淺論隱喻的文化功能[J];考試周刊;2010年21期
8 張誼生;現(xiàn)代漢語名詞的AABB復疊式[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1期
9 張誼生;現(xiàn)代漢語副詞的性質(zhì)、范圍與分類[J];語言研究;2000年01期
10 薛維哲;論吉祥語[J];濟寧師專學報;200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馬燕華;;論漢字教學的性質(zhì)、類型、特征對不同類型語言教材中的漢字選擇[A];第八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5年
2 鄭榮馨;;論功能域的概念[A];修辭學新視野——漢語修辭與漢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楊澤紅;;雙語詞典的文化功能[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史燦方;;試論巫術語言的形式力[A];修辭學新視野——漢語修辭與漢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沈錫倫;語言是一種符號系統(tǒng)[N];語言文字周報;2007年
2 李甘林;方言要不要保護?[N];深圳商報;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賴漢林;石城話語音分析[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2 郭海洋;慣用語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9年
3 宋英智;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4 唐艷;基于語法化理論的現(xiàn)代漢語詞綴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5 李娟;聯(lián)綿詞考源和性質(zhì)探討[D];西南大學;2009年
6 溫素平;“不是我VP”類話語標記語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朱新軍;語法化中的重新分析機制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8 張瑩;從“修飾語+代詞”結(jié)構看代詞的性質(zhì)和功能[D];河南大學;2009年
9 胡琴;先秦漢語時間名詞隱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10 魏延茁;現(xiàn)代廣告文案的文化透視[D];長春理工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3939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393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