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青年的語言態(tài)度研究
[Abstract]:Language attitude directly affects the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Mongolian college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standard Mandarin and native Mongolian, the survey shows that the respondents love their national language very much and have a higher degree of emotional identity to Mongolian than to Chinese. The cognitive evaluation of Putonghua is high, and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Mongolian and Chinese bilingual use.
【作者單位】: 內(nèi)蒙古警察職業(yè)學院公安管理系;
【分類號】:H21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王遠新;論我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態(tài)度的幾個問題[J];滿語研究;1999年01期
2 鄔美麗;;語言態(tài)度研究述評[J];滿語研究;2005年02期
3 沈依青;語言態(tài)度初探[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2期
4 鄔美麗;張瑞芳;;內(nèi)蒙古達拉特旗散居蒙古族語言使用情況調(diào)查[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鄔美麗;在京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語言使用及語言態(tài)度調(diào)查[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胡炯梅;新疆民族雜居區(qū)的語言使用特點及其成因分析[D];新疆師范大學;2008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永斌;;藏漢語言態(tài)度測驗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1期
2 王愛;;論語用學研究的新領域——實驗語用學[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4期
3 羅艷娟;;論王蒙小說中詈語的存在[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4 黃慧敏;;讓人歡喜讓人憂——娛樂新聞詞語運用面面觀[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5 劉曉明;;大學生英語發(fā)音與聽力水平相關性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6 楊巍;;再談漢語普通話學齡前兒童音系障礙評估工具構建中的幾個核心問題[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7 金飛;;法語簡單將來時與英語對應時態(tài)對比[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09期
8 楊柳;鄭濤;;英漢稱謂的差異及其文化根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1期
9 陸俠;;蒙城縣(立倉鎮(zhèn))婚俗方言詞[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4期
10 徐紅紅;;淺談網(wǎng)絡語言的語言規(guī)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虹;;警察語言的詞匯特點研究[A];邊緣法學論壇[C];2005年
2 于偉昌;;漢譯外來語言學術語標準化的必要性及其原則[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3 王葉丁;;英語與漢語中的性別差異[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陳巖;;信息時代大學外語(俄語)教學的改革策略——“十五”高教科研課題研究報告[A];高教科研2006(下冊:專題研究)[C];2006年
5 王遠新;;語言調(diào)查中的語言態(tài)度問題[A];世紀之交的中國應用語言學研究——第二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6 李宏儒;;浦東公務員和教師普通話能力、行為和態(tài)度及相關性研究[A];第三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曹巧珍;宋陽;田霖;夏寅賁;;無線通訊在英語詞匯學習中的應用研究[A];教育技術應用與整合研究論文[C];2005年
8 李志雪;李紹山;;對國內(nèi)英語寫作研究現(xiàn)狀的思考——對八種外語類核心期刊十年(1993—2002)的統(tǒng)計分析[A];英語寫作教學與研究的中國視角——第四屆中國英語寫作教學與研究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計璧瑞;;日據(jù)臺灣的語言殖民和語言運動[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30年精編:文學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學史研究卷)[C];2009年
10 黃遠;;淺析對外漢語教師對教學語境的設置[A];第五屆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喜榮;英漢敘述語篇參與者標識手段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李淑敏;翻譯的歷史觀—《獨立宣言》中譯本的歷時共時比較實證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徐佳;生態(tài)語言學視域下的中國瀕危語言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劉艷暉;英語專業(yè)課程設計機輔語言教學整合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張俊英;大學英語多維互動教學模式行動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馮煒;《唐律疏議》問答體疏證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辛宏偉;3-6歲維吾爾族兒童漢語語言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吳學忠;跨文化交流背景下音樂融入外語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海淑英;吉爾吉斯語中的俄語借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10 袁辰霞;新時期臺灣原住民族語言政策與語言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丹;語言學術語漢譯規(guī)范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2 許榮花;美國影視作品中性別語言特征的變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3 宋婷婷;元認知策略在山東科技大學英語口語學習中的實證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4 馮琦;中華老字號商標命名的語言文化解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梁元;中國民眾外語態(tài)度及使用十省市調(diào)查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周萍;“動賓動詞+賓語”的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汪方方;多維視野中的俄漢恭維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寶樂兒;初級階段蒙古學生漢語發(fā)音偏誤分析及相應的教學對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任芝;請求言語行為的俄英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石霖;俄漢委婉語對比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玉田;;試談社會因素對語言發(fā)展的影響[J];安徽大學學報;1985年03期
2 李正義;;蒙古國“漢語熱”的成因及對策[J];山西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3 周成蘭;論心理因素對學習普通話的影響[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4 吳雪梅;民族認同的象征──湖北苗族的語言使用特點[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1期
5 龔千炎;社會用語研究芻議[J];漢語學習;1992年06期
6 洪蘋;雜居區(qū)無文字少數(shù)民族語言轉用原因試析──從一個達斡爾語家庭的語言轉用說起[J];滿語研究;1997年01期
7 王遠新;通婚對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各民族語言使用特點的影響[J];滿語研究;1998年01期
8 王遠新;論我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態(tài)度的幾個問題[J];滿語研究;1999年01期
9 鄔美麗;;語言態(tài)度研究述評[J];滿語研究;2005年02期
10 王遠新;河北省撫寧縣朝鮮族村的語言使用狀況和雙語教學[J];民族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貞彥;;西寧話和普通話使用情況的對比研究[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2 含松;方抒;;不為浮云遮望眼——吳圣昔的《西游記》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4年04期
3 陳耀盛;試論康有為的目錄學思想[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2期
4 李力研,楊兆宏;關于我國華東沿海地區(qū)城市居民健康狀況與體育鍛煉的社會學研究(續(xù)完)[J];福建體育科技;1998年03期
5 周軒;北屯移民屯戍的歷史與現(xiàn)狀[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6 關愛和;二十世紀中國近代文學研究述評[J];中州學刊;1999年06期
7 黃漢升;現(xiàn)代體育科學研究的方法學特征[J];體育科學;1999年02期
8 唐鳴;政治學研究的困難[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9 代林;關于內(nèi)蒙古回族研究的綜述[J];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10 林松;20世紀回族歷史與文化研究的發(fā)展[J];西北民族研究;200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杜欣慧;王瑛;宋建成;胡慧敏;;自動控制理論實驗教學研究[A];第6屆全國高等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2 何木光;鄭家樹;于天齊;;燒結二次混合機多速傳動系統(tǒng)應用研究[A];燒結工序節(jié)能減排技術研討會文集[C];2009年
3 郭選賢;徐立然;彭青鶴;張明利;;艾滋病的中醫(yī)證候研究[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防治艾滋病學術研討會暨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吳開俊;;公立高!稗D制”問題研究文獻綜述[A];2005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5 李慶生;;客運專線車站旅客站臺寬度的研究[A];鐵路客運專線建設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6 吳承照;;加強風景園林學科基礎理論研究[A];風景園林學科的歷史與發(fā)展論文集[C];2006年
7 楊振立;赫慧云;王健;;山東省保護性耕作技術體系的試驗與研究[A];全國玉米收獲保護性耕作機械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王文光;孫海英;王殿u&;付裕;王立敏;;煉焦煤粘結指數(shù)(G值)制樣方法研究[A];高爐煉鐵用焦炭質(zhì)量技術研討會文集[C];2007年
9 焦利峰;;晉煤集團客戶保持和并購戰(zhàn)略的研究[A];煤炭經(jīng)濟管理新論(第7輯)——第八屆中國煤炭經(jīng)濟管理論壇暨第二屆中國煤炭學會經(jīng)濟管理專業(yè)委員會工作會議(2007)論文集[C];2007年
10 梁俊爽;楊金生;;利用現(xiàn)有條件加快精準農(nóng)業(yè)技術研究與發(fā)展[A];第十二次全國農(nóng)機維修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王文郁;蒙古族大學生的媽媽[N];中國消費者報;2011年
2 謝俊英;普通話獲中國各民族普遍認同[N];語言文字周報;2007年
3 中央民族大學博士、教授 周國炎;“一種語言的消失等于一種文化最核心部分的消失”[N];貴州民族報;2008年
4 孫曉先;我從事語言文字工作的30年[N];人民日報;2006年
5 記者 何郁 周文濤;市一院開展微笑服務[N];天水日報;2007年
6 廣東省湛江市坡頭區(qū)龍頭中學 陳芳;讓我們離文明交通更近一步[N];泰州日報;2008年
7 述強;《南方文壇》2007年度優(yōu)秀論文獎揭曉[N];文藝報;2007年
8 述強;《南方文壇》2007年度優(yōu)秀論文獎揭曉[N];文學報;2007年
9 通城縣委政法委 祝文廣;著力提高警察隊伍整體素質(zhì)[N];咸寧日報;2007年
10 段曹林;《語言和諧論》評介[N];光明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蕤;西夏地理初探[D];復旦大學;2005年
2 楊會永;《佛本行集經(jīng)》詞匯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3 趙璐;晚清義利觀研究[D];西北大學;2005年
4 郭征宇;曇鸞凈土思想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5 李念之;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哲學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6 王霞;開放式基金費率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5年
7 趙成林;唐賦分體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8 王鐘杰;宋代縣尉研究[D];河北大學;2006年
9 張應二;諸葛亮軍事活動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10 羅映光;蒙文通道學思想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孟伶泉;赤峰高校蒙古族大學生體質(zhì)狀況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2 李曉鴻;構筑地方應對反傾銷體系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5年
3 何捷;“東方虹”郊區(qū)住宅的前營銷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5年
4 何放;南寧國際會展中心戰(zhàn)略發(fā)展研究[D];廣西大學;2005年
5 賈玉娥;江澤民的發(fā)展觀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6 楊森;我國黑社會性質(zhì)組織犯罪研究[D];安徽大學;2005年
7 徐向進;汽車動力系統(tǒng)合理匹配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8 王貴卓;大連港集裝箱有限公司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9 許巧仙;我國特殊教育立法之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10 楊曉林;YCT公司有效激勵機制的構建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3462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346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