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傳播視域下的翻譯功能研究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05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梅瓊林;連水興;;跨文化傳播:走出理論殖民的漩渦——讀姜飛《跨文化傳播的后殖民語境》[J];社會科學研究;2008年01期
2 黃月琴;;中日跨文化傳播的障礙以及超越——以紀錄片《靖國神社》為例[J];新聞與傳播研究;2009年03期
3 秦屹;楊志偉;;跨越而非超越——好萊塢中國題材動畫片跨文化傳播的二度編碼解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4 呂媛媛;;關于跨文化廣告?zhèn)鞑サ呐u[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年07期
5 胡凌霞;文智勇;;論跨文化傳播中的“文化休克"現象[J];東南傳播;2006年03期
6 倪建平;;中國在中亞文化傳播和國家形象塑造[J];對外大傳播;2006年12期
7 韓國秀;;多元文化融合中李安電影的東方傳統(tǒng)與跨文化傳播[J];電影文學;2008年23期
8 馬少華;;“性相近,習相遠”的跨文化理解[J];新聞與寫作;2010年08期
9 北竹;高等專業(yè)外語教學與跨文化傳播學科的發(fā)展[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10 李軍林,劉英;淺析李大釗跨文化傳播的特點[J];株洲工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國偉;;淺析中醫(yī)跨文化傳播[A];第十次全國中醫(yī)藥傳承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學術交流會暨第二屆全國中醫(yī)藥博士生優(yōu)秀論文頒獎會議論文集[C];2011年
2 賀心穎;;北京奧運會跨文化傳播問題及策略研究[A];奧運后首都國際化進程的新趨勢與新挑戰(zhàn)——2008城市國際化論壇論文集[C];2008年
3 鐘克勛;;論加強康巴地區(qū)跨文化傳播的現實意義[A];中國少數民族地區(qū)信息傳播與社會發(fā)展論叢(2009年刊)[C];2010年
4 黃兆媛;;申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跨文化傳播的價值分析與研究[A];第五屆全國青年體育科學學術會議、第二屆中國體育博士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8年
5 莊曉東;;文化傳播研究在當代中國的意義[A];民族文化與全球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6 麻爭旗;;翻譯二度編碼論——對媒介跨文化傳播的理論與實踐之思考[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7 高衛(wèi)華;;新聞傳播與文化傳播的學科關系分析[A];新時期中國新聞學學科建設30年[C];2008年
8 倪建平;;中國在中亞的國家形象塑造:文化傳播的視角[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9 王珊珊;;世界語與跨文化傳播[A];2008學術前沿論壇·科學發(fā)展:社會秩序與價值建構——紀念改革開放30年論文集(下卷)[C];2008年
10 崔波;;地方性知識:跨文化傳播研究的新視角[A];全國科學技術學暨科學學理論與學科建設2008年聯合年會清華大學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黃廓 姜飛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人文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在博弈中規(guī)劃跨文化傳播地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2 陳國明 美國羅德島大學傳播學系教授;跨文化傳播:從術語到學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3 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 金玉柱;中國武術跨文化傳播需做到問題視域融合[N];中國體育報;2010年
4 賈文山 美國加州Chapman University傳播學系終身教授 仁可 譯;當代美國跨文化傳播研究理論評述[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5 袁艷;中外學者研討跨文化傳播[N];光明日報;2004年
6 本報記者 褚國飛;發(fā)展跨文化傳播學 提升中國的國際傳播力與競爭力[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7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單波;跨文化傳播與東西方文化的溝通、理解[N];社會科學報;2004年
8 張小燕;多國學者在漢探討“跨文化傳播”[N];湖北日報;2004年
9 王文娟;跨文化傳播下的中國元素[N];中國文化報;2010年
10 鄭一卉 北京語言大學;走在重建“巴別塔”的路上[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英鵬;跨文化傳播視域下的翻譯功能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2 曾文雄;翻譯的文化參與[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德讓;翻譯會通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卓;對“文明的沖突”的一種傳播學闡釋[D];復旦大學;2012年
5 王琰;意義的浮橋與彼岸的想象[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6 馮智強;中國智慧的跨文化傳播[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花家明;當代中國廣告批評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8 湯筠冰;跨文化傳播與申奧片的國家形象建構[D];復旦大學;2008年
9 吳鈞;論中國譯介之魂[D];山東大學;2008年
10 譚業(yè)升;翻譯中的識解運作[D];復旦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福建;金融危機下我國跨文化傳播的變遷[D];山東大學;2010年
2 趙娜;跨文化傳播背景下的動畫創(chuàng)作[D];暨南大學;2010年
3 楊仁忠;如何呈現“他者”:跨文化傳播與新聞倫理沖突[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4 孫煥根;電影《功夫熊貓》的跨文化傳播策略分析[D];河北大學;2010年
5 白長燕;跨文化傳播環(huán)境下的中國紀錄片的發(fā)展[D];鄭州大學;2004年
6 李妍;美國電視劇的網絡傳播熱透視[D];重慶工商大學;2010年
7 蔡春影;跨國公司中國市場廣告的跨文化傳播策略研究[D];暨南大學;2002年
8 金玉;跨文化傳播環(huán)境下中國英文報紙的發(fā)展[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危紅波;企業(yè)文化傳播理現論及應用的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2年
10 顧東黎;跨文化傳播中華文媒體的生存空間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3449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344936.html